APP下载

框架理论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媒介形象建构

2018-06-07李淑娟

今传媒 2018年4期
关键词:媒介形象女大学生

摘 要:女大学生群体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以框架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内容分析法和话语分析法对《今日说法》《法治在线》《法律进行时》和《法律讲堂》的女大学生形象的建构进行探析。研究发现:这四个电视法治节目在女大学生主题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电视法治节目对女大学生媒介形象的建构呈现弱势;电视法治节目主持人的评论话语带有个人情感色彩。

关键词:电视法治节目;女大学生;媒介形象;框架理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4-0029-03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问题

(一)女大学生的媒介建构

2014~2015年间,先后发生多起女大学生失联被害事件:2014年8月4日四川徐梦娜被困传销组织,8月9日重庆女大学生高渝搭黑车遇害,8月28日女大学生高秋曦遭抢劫遇害,9月2日郑州籍女大学生张琳琳被强奸杀害,2015年8月,中传女生周云露遇害案更是掀起一股舆论热议。因此2015年有关女大学生的研究较多。例如罗维的《女大学生失联事件对女性公众社会心态的影响》、向可的《女大学生被杀事件的系列化呈现问题分析》、张嫣然的《媒体对女大学生群体形象的偏构——以女大学生遇害失联的报道为例》。

本文的女大学生形象特指女大学生的“媒介形象”,即大众媒介对女大学生形象的呈现。

“媒介形象”理论的先导者是李普曼,他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拟态环境”假说中,论述了“现实”“媒介”“认知结果”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媒介形象研究开辟了一块领地。 本文中的女大学生,包括中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二)研究的问题

本文讨论的问题是:电视法治节目是如何构建女大学生形象,即通过什么样的报道方式呈现当下的女大学生形象?

二、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主要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今日说法》《法治在线》《法律进行时》和《法律讲堂》关于女大学生的80则新聞报道。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样本的数据统计分析媒体议题建构的全貌,同时对报道的文本进行话语分析以探究其意涵。

(二)内容分析的类目

1.报道主题

报道主题分为以下十类:(1)故意杀伤;(2)激情犯罪;(3)组织犯罪;(4)贩毒;(5)偷窃;(6)投毒;(7)自杀;(8)诈骗;(9);婚姻危机;(10)其他。

2.女大学生角色

划分依据,主要根据女大学生在电视法治节目报道的案件中,是否受到伤害以及是否对他人造成伤害来进行判断。包括三种角色:(1)施害者;(2)受害者;(3)其他。

3.女大学生形象的强弱呈现

划分依据,具体案件中女大学生三种身份(施害者、受害者、其他);画外音描述女大学生的词语和语句;主持人对女大学生的口头评价。具体有三种:(1)强势;(2)弱势;(3)中性。

4.女大学生形象的正负呈现

划分依据有:①具体案件中女大学生三种身份(施害者、受害者、其他);②画外音描述女大学生的词语和语句(例如,正面词语有:乐观、独立、上进等;负面词语有:不思进取、急功近利、工于心计等);③主持人对女大学生的口头评价。女大学生形象有三类:(1)正面;(2)负面;(3)中性。

三、电视法治节目中女大学生议题的报道框架

(一)报道主题的选择

本文对报道主题的统计分析表明:《法律讲堂》和《法治进行时》侧重于对女大学生“故意杀伤”主题的报道,其中《法律讲堂》对女大学生“故意杀伤”主题的报道占19.0%,《法治进行时》对于女大学生“故意杀伤”主题的报道占53.3%。《今日说法》侧重于对女大学生“激情犯罪”主题的报道占33.3%,《法治在线》侧重于对女大学生“诈骗”主题的报道占29.4%。由此可见法电视法治节目对于女大学生报道主题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偏向性。

(二)女大学生媒介形象的呈现

1.女大学生媒介形象的正负呈现

电视法治节目中的新闻报道仅为陈述事件的基本事实,应该没有明显倾向。但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四个电视法治节目对女大学生形象的正负面报道有显著差异。

为进一步分析四个电视法治节目在新闻报道框架上的不同,本研究对女大学生形象的正负呈现进行了卡方分析,结果表明:四个电视法治节目对女大学生形象的正负呈现存在显著性差异(X2=29.760,df=6,p<0.001)。具体表现有:《法律讲堂》侧重于女大学生负面形象的呈现,其所占比例为57.1%。;《今日说法》侧重于女大学生正面形象的呈现,其所占比例为66.7%,《法治进行时》和《法治在线》对女大学生的报道呈中性,其所占比例分别为46.7%和64.7%。总体而言,电视法治节目对女大学生的报道呈现中性。

2.女大学生媒介形象的强弱呈现

为进一步探析电视媒体对女大学生形象的呈现,笔者对样本来源与女大学生形象强弱进行了分析,从表3中可以发现这四个电视法治节目对女大学生形象以弱势形象呈现的比例为46.2%,以强势形象呈现的比例为20.0%,以中性形象呈现的比例为33.8%。其中《法治进行时》和《今日说法》以弱势形象对女大学生进行报道的比例各为60.0%和66.7%。《法律讲堂》和《法治在线》对女大学生以弱势形象呈现的比例各为38.1%和47.1%。《今日说法》的节目旁白,多采用被动关系来呈现女大学生的话语。比如 “被扯断了皮带“ “被抢劫”等描述。这样的修辞一方面呈现出节目中犯罪嫌疑人的暴行,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女大学生在面临被迫害问题时的软弱和无力,突出了一种”弱“的本质。

女大学生在电视法治节目中以受害者身份出现的频率较高,从表4可以发现,女大学生在《法律讲堂》中以受害者身份出现的比例为59.5%,在《法治进行时》中以受害者身份出现的比例为73.3%,在《今日说法》中以受害者身份出现的比例为100.0%,在《法治在线》中以受害者身份出现的比例为64.7%,总的来看,女大学生在这四个电视法治节目中以受害者身份出现的比例较高,占总样本的66.2%。

四、结 论

“社会建构学派”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著名传播学者丹尼斯.麦奎尔(DenisMcQuail)在其经典著作《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中对“社会构建学派”进行了论述:“此种效果典范的出现带来了两个主要的冲击:第一,媒介以一种可预测和模式化的方式,通过对真实的形象进行架构来‘建构社会甚至历史;第二,受众建构本身的社会真实观和在其中的自我地位地位观,并于媒介所提供的符号建构进行互动,这种方式让媒介的权利和受众的权力在不断进行的协商中交替改变。” 加拿大社会学家欧文.耶夫曼(Erving Goffman)(1974)介绍了一种框架分析(frameanalysis)理论。框架理论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媒介不是简单地选择事件进行报道或提供某个事件或场景的信息,通过新闻框架的选择,他们也提供给受众他们自己的观察。同时,受众自身也有用以理解的认知框架,在媒介讯息的接受和感知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换言之,框架理论关心的不仅是媒介如何构建自己,还关系文本如何影响受众。”

首先,电视法治节目对女大学生报道主题的选择具有倾向性。电视法治电视节目更倾向于选择和女大学生有关的“故意杀伤” “激情犯罪” “组织犯罪” “毒品犯罪” “偷窃”等主题的报道,在这些报道中女大学生作为施害人、受害人以及旁觀者的身份出现,但是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可以明显发现女大学生作为受害人身份出现的比例较大,而法治节目淡化了女大学生以其他身份出现的情况。

其次,电视法治节目对女大学生的媒介形象建构呈现弱势。电视法治节目中女大学生作为受害者出现的频率高于女大学生作为施害者出现的频率。在弱势形象中,女大学生以受害人的身份呈现,法治节目多以被动语句呈现女大学生话语如“被拐卖” “被杀害” “被骗钱”“被敲诈”。

最后,电视法治节目的主持人话语带有个人情感色彩。主持人在解说时夸大故事情节,甚至虚假杜撰女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在观看《今日说法》的时候,笔者发现,这个节目中,会有意无意的呈现出对于女大学生还是存留的一些女性偏见。比如《今日说法》2014年7月31日的《校园里的幽灵》这期节目,从媒介建构的文本来看,主持人说:“由于小静的软弱,到了后来,那个中年男子干脆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每天都去学校找她,碍于情面,再加上怕事,小静被迫和那个中年男子一次又一次地见面。到了2012年年底,发生了一件让小静后悔终生的事。”这是对于女大学生最直接评价,“碍于情面,胆小怕事”这样的表述,从表面上看是对于小静处境的一种真实描述,从背后的社会原因来说,小静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恐慌和无助,无疑是因为她担心所经历的事情超越了社会对于女大学生的评判标准,她害怕被当做“祸水”或者是社会的“败类”。由于社会对女性赋予的隐藏着的压力和标准,成为了女大学生的包袱。

本文试图解析电视法治节目如何利用视频、话语、图片“符号”来建构女大学生媒介形象,发现媒体对女大学生建构的话语功能。本文仅分析了媒介所构建的女大学生形象。接下来应深入研究的问题应该是受众对女大学生形象的认知;媒介框架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受众,以及女大学生群体对媒介建构的形象有何认识。如此我们会深入思考媒体在女大学生形象的建构中所扮演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王朋进.“媒介形象”研究的理论背景、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J].国际新闻界,2010(06):123-128.

[2] (荷)丹尼斯·麦奎尔.崔保国.李琨译,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第4版).

[3] 张晓莺.论框架理论与媒介形象之建构[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4] 陈丽丹,张曼秋,李淑娟,周香玲.电视法治节目中女大学生媒介形象的特点、问题与改进[J].中国记者,2018(3).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媒介形象女大学生
新时期境外媒体对中国运动员形象的建构研究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高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政治传播语境下政治人物公众形象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