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微一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之任务研发与设计
2018-06-07李岩杨丽娜张聪
李岩 杨丽娜 张聪
摘 要:“两微一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与实用主义双重教学理念下,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与新闻实训能力提升的教改方法。本文着重研讨“两微一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任务类型的设计与研发。在结合线上自主学习和“两微一端”的终端输出形式的基础之上,提出兼顾个人与团队协作的七大任务类型,并给予任务实施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两微一端”;任务驱动;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4-0015-02
一、“两微一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提出
移动互联网的高歌猛进,已不再单纯局限于传播媒介与传播渠道的变化。新闻生产的方式、新闻表达的技巧、新闻价值的多元化诉求,以及新闻产业化运营,均呈现出颠覆性变化。移动互联网俨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新构造市场、构造现实的结构性力量。”[1]
相比之下,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仍然固守于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为主的教学体系中。教学理念滞后于迅速迭便的媒介环境,教学内容与岗位需要对接出现缝隙,难以激发“数字原住民”[2]的学习兴趣。因此本文提出基于建构主义与实用主义双重教学理念的“两微一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由线上与线下两个部分组成。线上部分主要依托校园云平台,搭建移动教学资料库,以学科关键词为索引,开展以學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体系,并有针对性地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布置各项任务,任务的输出形式均以“两微一端“做呈现。线下践行教学传承,将线上所学及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与困惑,设计成“单元话题”展开课堂的研讨与辩论。
二、“两微一端”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
首先,搭建线上移动学习资料库。本移动学习资料库主要分为新闻学原理与传播学原理两大知识仓。知识仓内以学科关键词为索引,各自建立八项学习专题;其次,紧紧围绕教学核心理论与重点、难点,依托四大移动互联网平台,布置七项学习任务;再次,任务输出的具体形式包括(长)微博、互联网推文(公众号文章与H5)、短视频、Flash动画短片、在线直播等形式;最后,为“两微一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与建构配套的效果监测与评估系统,设计任务完成的各项量化指标,以便对任务质量做考核,同时搜集学生评教的反馈信息,用于移动资料库的完善及任务类型的后续研发。
三、任务类型设计与研发的依据
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授课往往采取“基本知识点讲解+案例分析”的教学套路[3]。传统讲授法占时有限、内容庞杂,因此浅尝辄止式的灌输式教学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两微一端”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够突破授课时空限制,更是以专项训练的方式,将学习任务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以完成任务驱动学生学习为主线,在实践中践行与检验所学,以期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的教学宗旨。在“两微一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任务类型的设计与研发,需要遵循以下制定依据:
第一,任务类型的设计与核心知识点的考核相匹配。既不能脱离理论依据空设任务,更不能设计无目标、无测评标准的无效任务。
第二,任务类型需与移动互联网下的实操技能相契合,更以锻炼专业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目标。
第三,任务类型需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发展规律。因材施教,不凌节而施。
第四,任务难易程度,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任务类型可设计连环相扣的组合式任务,以体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第五,任务的完成需要制定可量化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四、任务类型的设计与具体实施
1.任务一:今日点击。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媒介接触习惯,锻炼职业嗅觉与反应能力,提升新闻信息的搜集、加工、评析能力,并在实践中体会新闻价值的甄选标准。
任务实施步骤:第一,申请建立课程的官微账号。第二,由学生轮值担任24小时课程微博的主编。在轮值期内,学生可通过传统媒体(纸媒、广播、电视)、社交平台(微博、微信等)、新闻客户端(澎湃、凤凰等)等多种渠道,获取大量即时消息,并进行有效地信息鉴别、加工与整合。第三,学生以自我价值判断为出发点,选择发布国际、国内、当地各三条新闻。第四,由授课教师将一周内发布的全部新闻,下载到课堂电脑终端,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新闻价值的甄选标准的研讨。同时,尤为注意的是在移动社交媒体时代下,出现偏离传统新闻价值选取标准的反新闻价值要素。
2.任务二:直击现场。旨在培养学生发现、生产、制作与呈现新闻的业务能力。
任务实施步骤:第一,在课程官微中开设专题#直击现场#。第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敏锐的新闻嗅觉,及时捕捉发生在周身的突发事、紧要事,第一时间配以(长)微博、短视频等形式进行新闻生产与发布。第三,对首发、重大、独家的时事类新闻,发布同时@当地多家主流媒体,以扩大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引发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
3.任务三:新闻品鉴。旨在启发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树立质疑、追问、思辨等职业素养。
任务实施步骤:在日常媒体信息接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当下媒体新闻报道之中存在瑕疵或纰漏的标题、稿件、版面或影视类节目,尤其对虚假新闻、谣言的二次传播进行密切关注与追踪。将质疑报道运用96编辑器或135编辑器,编辑成公众号文章,定期发送至师生移动终端,提供热议点评的讨论素材,丰富课堂案例教学。
4.任务四:新闻纵队。旨在培养学生确立新闻选题、加工新闻素材、制作新闻策划案、开展深度报道的专业能力。
任务实施步骤:该任务以小组作业的形式完成。将学生分成6~7人一组,每组以五天为制作周期,通过专业公众号完成新闻专题报道的发布。每组成员对报道资源的搜集与鉴别、报道角度的选择与切入、推送文章的主题确定、报道方案的具体实施等多项工作进行集体商议。最终新闻专题报道会以公众号文章或H5等形式完成任务输出。该项任务能够极大调动与鼓舞学生,公众号文章在社交平台中的广泛传播,形成社交话题与热点,专业公众号涨粉显著,单篇报道的点击阅读量与点赞量,均达到万人次以上,获得良好的专业肯定。
5.任务五:新闻论战。旨在提升学生新闻采访技巧、临场应变能力。
任务实施步骤:第一,每半月为周期,力邀新闻界学术带头人、资深人士或行业精英,第二,通过直播平台(暂时合作方为网易),学生完成在线实时采访。第三,每期直播时间为45分钟,直播话题紧紧围绕当下学术最前沿、社会热点展开,如新闻泛娱乐化、公器私用、权利僭越等。第四,学生通过直播平台进行实时提问,并就争议性问题同专家、学者进行沟通与磋商。与业界资深人士的直接交流,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摒弃二元对立地看待问题,启发多维度、深层次的专业思考。
6.任务六:一手Video。旨在锻炼学生视频拍摄、后期剪辑等业务能力。
任务实施步骤:此项任务仍以分组作业形式完成,制作周期为15天,每组拍摄并剪辑一部3分钟以内的短视频,每月在短视频平台完成至少2次推送。视频脚本的撰写、叙事视角的选取、拍摄方式与镜头处理、后期的剪辑制作,均需要个人的努力与小组团队的通力协作。一手Video任务中,最核心的环节是选题的确立,不仅停留在新闻价值层面,更要切中当下热点痛点,以反映或折射当下大学生的心理现状与生活境遇为主。
7.任务七:盘点。旨在锻炼学生對可视化制作、舆情分析与监控、新闻热点追踪等专业实操能力。
任务实施步骤:盘点这项任务,属于大型深度组合式报道。该项任务需团队合作,对集中于一段时间内出现的频发性事件、井喷式事件进行汇总点评,利用PS、FLASH将获取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密切关注舆论追踪热点,并能够勇于盘点当下媒体存在的职业道德沦陷与新闻伦理争议问题。通过“双微”平台,推出组合式、系列式报道。
五、小 结
移动互联时代,媒体技术的转型升级、业界需求的快速迭变,倒逼新闻教育的改革,倾斜于与时俱进的实用产出。“两微一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便是建立以“任务”为导向,学生自主学习与知识再构的过程。在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确保在媒体育成全面落地中,新闻基因地有效传承”[4],将成为后续教学改革中新晋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天培.互联网,新闻传播教育的基本逻辑——喻国明访谈录[J].新闻战线,2016(13):85-88.
[2] 王婷婷,林文等.“互联网+”背景下新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4):187-188 .
[3] 陆学莉,缪章艳.应用型高校新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2):116-120.
[4] 辜晓进.媒体育成与新闻基因传承——兼论高校新闻教育改革中的创新与坚守[J].新闻大学,2016(3):140-145.
[责任编辑: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