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探析
2018-06-07雷鸣蒋宁
雷鸣 蒋宁
摘 要 学风建设,作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抓手,显得尤为重要。学风建设既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内容,又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工作重心,同时还是贯彻“三大规律”的基本路径和高校安全稳定的压舱石。当前学风建设存在流于“形式主义”、陷入“唱独角戏”、忽略“精准管理”、缺乏科学评估等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做到:夯实制度建设,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全员育人,构建全方位参与联动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构建学生习惯养成机制;强化结果跟踪,构建科学考核评估机制。
关键词 学风建设 全过程 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抓手的学风建设显得愈发重要。新形势下,如何将学风建设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值得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基于高校而存在。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折射着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风格和气质。[1]学风影响校风,优良学风和校风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办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风和校风的好坏既影响和决定,同时又反映和体现一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成效。
1 学风建设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和成长。学生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离不开优良校风和学风的构建,将学风建设纳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具有深刻的意义。
1.1 学风建设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内容
在2016年12月份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风建设是校风的最重要体现,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2]习总书记高屋建瓴地阐释了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联系,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学风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贯彻实现。
1.2 学风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工作重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创建优良学风。这就决定了学风建设必然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学校各部门、院系、全体教职员工都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而开展工作。在高等学校内,专业教师、行政教辅人员以及思政工作者相互配合,彼此协调,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致力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1.3 学风建设是贯彻“三大规律”的基本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三大规律”是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遵循,为做好工作提供了导向和方法。“三大规律”,都指向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必须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同鼓励学生、端正学风、严谨治学相统一。而作为高校思政工作核心内容的学风建设无疑是践行“三大规律”的有形载体和基本路径。
1.4 学风建设是高校安全稳定的压舱石
学风建设有利于学生确立科学精神、锤炼品行情操,在刻苦求学中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助推学校安全稳定局面的确立。近年来,个别高校安全事故频发,学生培养质量不佳,与不良学风息息相关。不好的学风容易造成学校师生心神不宁、心思不定,无法集中在读书和科学研究上,从而导致歪门邪道大行其道,给学校安全稳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学风建设是高校安全稳定的压舱石,是确保学校保持正常教学育人秩序的生命线。
2 当前学风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基本现状
当前,各地各高校都在大力推进学风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学风、校风的改善,开拓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学风建设的效果。
2.1 学风建设易流于“形式主义”
学风建设具有系统性、群体性、层次性、稳定性等多个特性,这些特性也決定了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学风建设不是简单的喊口号、发通知、开大会,而是需要完备的制度保障、机制建构以及载体搭建等。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学风建设往往因为没有配套的支持而流于形式,难以长期持续推进。比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部分高校推行晚熄灯制度,而有的学生则在熄灯之后躲进被子里面玩手机;为了督促学生上课专心听课,手机在课前全部“上交”,然而却无法长时间坚持,造成学风建设计划的“搁浅”。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需要通过各项制度以及高效的运行机制将其各项举措制度化、规范化,以实现长效化、全过程化。
2.2 学风建设常陷入“唱独角戏”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也是最为直接的群体,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学风建设无疑是辅导员的重要职责之一。然而却也有不少人误认为学风建设只是辅导员的工作,[3]而与任课教师、学生和其他职能部门没有关联,从而造成在当前的高校学风建设中,辅导员“唱独角戏”,其他职能部门和任课教师没有参与进来以及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充分得到调动,进而导致学风建设效果不佳。关于学风建设的主体,目前国内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单一主体论(学生主体论、教师主体论和管理者主体论)和多重主体论。[4]但学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学校这一层面来分析,学生工作管理者、专业教师、行政教辅人员和学生处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位置对学风建设产生相应的作用,从而影响学风建设的效果。
2.3 学风建设常忽略“精准管理”
学风的优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作用与积淀。这个过程包括课堂管理、考试管理、课余学习管理以及日常生活管理等,涉及到学生在校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全方位、精细化管理,以确保学风建设取得实效。然而在不少高校创建优良学风的过程中,常常忽略对过程进行精准化规划和跟踪。学校管理者多从宏观上制定政策,未能做到科学要求与因材施教,基层院系落实举措缺乏针对性。一些学院的自由裁量性措施甚至背离了学校学风建设的初衷,在学生当中引起不良反响。
2.4 学风建设缺乏科学评估体系
学风建设,作为学校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效果直接决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对学风建设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有利于清晰了解学校学风建设的基本现状,了解学风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同时为下一步的改进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然而,学风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要对其进行定量的评估具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学术界也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评估体系。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将抽象化的学风概念转化为操作性强的具体指标,对于高校掌握学风建设进程、制定更为完善的实施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5]
3 推进学风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思考和举措
学风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性的工程,有赖于学校各个层面的共同发力。学校要搭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联动机制、学生习惯养成机制以及评估机制,助力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将学风建设贯穿到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3.1 夯实制度建设,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学风建设的持续性推进离不开制度支持,离不开各类管理制度条例的制定和修订。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院系层面,都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法规,来保障学风建设的持续推进。一方面,必须制定专门的优良学风推进建设实施方案,如《优良学风创建实施方案》、《深入推进“优良学风建设年”活动工作方案》、《优良学风班级创建办法》等,既从宏观层面做好学风建设的顶层设计,同时也谋划好各层次、各环节的具体举措和工作职责。另一方面,高校还必须制定完善与学风建设相关的制度规范,作为学风建设的基础和支撑,如《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位授予规定》、《学生课外研学管理办法》、《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预防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等。只有不断完善学风建设制度体系,推进学风建设走向规划化和制度化,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才能推动学风建设走向发展正轨。
3.2 推进全员育人,构建全方位参与联动机制
学风建设不是单个部门、单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各个部门、各个院系以及各位师生的全方位参与,形成合力。因此,必须推进全员育人,构建全方位参与联动机制。一方面,必须成立学风建设工作体制,负责学风建设的整体推进。学风建设工作体制应包括四个层面的架构:一是学校层面必须成立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牵头,主管科研、教学、学生工作、后勤等部门的领导共同参与,负责统筹管理学风建设;二是成立以教学、学工部门牵头,科研、后勤等部门配合参与的学风建设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学风建设的推进工作;三是各院系成立对应的学风建设执行小组,负责各院系具体事宜;四是依托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等学生组织成立学生学风建设的自治组织,动员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定期举行协调沟通会议,确保各部门交流通畅、分工明确、配合密切、衔接有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齐抓共管。
3.3 加强过程管理,构建学生习惯养成机制
学风建设离不开学生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学校必须将学风建设纳入全过程管理,注重每个环节的精准化管理,构建学生优良习惯养成机制。一是推进习惯养成,通过推行“晚熄灯”、“阳光晨练”等活动,助推学生科学化作息方式的养成。二是规范课堂管理,通过抓到课率、实施“无手机课堂”、组织晚自习等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三是加强考试监管,严查舞弊现象,营造端正的学术氛围。通過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微信等宣讲平台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四是强化学业辅导,成立学业辅导室,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结对帮扶。建立健全学生学业帮扶机制和学业问题提前干预机制,对学困生,通过开设补考前集中辅导、期中测验分析、个别预约答疑等形式,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五是注重典型引导,通过创建优良学风“百佳”班级、“百佳”寝室以及对学习达人进行重点推介等方式树立学习典型,引领学习风尚。六是狠抓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开展交互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小组交流研讨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4强化结果跟踪,构建科学考核评估机制
学风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还有赖于科学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学校必须加强对学风建设效果的跟踪和考核,构建科学的评估机制,了解学风建设的实施现状。科学评估离不开专业的评估指标体系,学校必须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宗旨,结合教育部对学风建设的基本要求,制定符合学校实际又易于量化和操作的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挂科率、升学率、出勤率、熄灯率、竞赛获奖率等多个指标,切实对学风建设效果进行评估。针对专业教师,要侧重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考核,从到课率、学生满意度以及考试情况等指标入手。对于行政管理人员,要侧重对日常管理的考核,聚焦学业帮扶组织、学术类讲座开展、科学合理作息倡导、课余学习安排等情况进行评估。
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同时也将迎接新的挑战。教育的根本在于学习,高校也必须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将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行有机结合,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莉,黄佳慧,刘晓琳.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和对策研究——以大连市大学生学风调查为基础[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04):126-128.
[2]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N].教育部,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3] 杨盛强,刘庆华,邹亚,任左华.高校学风建设的误区及其规避方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S2):22-24,27.
[4] 陈玉栋.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J].高教探索,2014,(04):92-96.
[5] 徐可明.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与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