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让区域游戏更快乐
2018-06-07李玲华
文 李玲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由此可见,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开展一日活动,而区域游戏是一种幼儿普遍都很喜欢的自主活动形式。通过观摩各班的区域自主游戏场景,我发现幼儿往往习惯于在固定的区域玩固定的游戏内容,幼儿之间缺乏交流互动,多数角色都有固定的属于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随意离开。例如,“欢乐小舞台”上的演员们,像复读机一样,反复唱歌,做重复的动作,台下却没有观众与之互动;“贝贝发屋”没有生意,理发师傻站着;“银行柜员”没有业务,坐着发呆……而教师则在马不停蹄地忙着:材料没有了要重新收集,幼儿跑到别的区域要管,幼儿动作慢了要急着帮忙,幼儿之间发生了争执要去调解……这些种种现象显示出这样的游戏现状:重视教师的设计,忽视幼儿自主生成的游戏;重视游戏的预设表现,忽视幼儿的自主表现;重视游戏结果,忽视游戏过程。自主游戏的“自主”应体现在游戏的主题由幼儿自己创设和决定,游戏的过程由幼儿自己设计和安排,游戏的组织形式由幼儿自己尝试和总结。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那么,作为学前教育者,我们应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将游戏的自主权真正还给幼儿,为他们创设一个个性化的自主游戏空间,让幼儿真正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
一、自主创设游戏情境
意大利学前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作为教育工作者所能做的,只是为儿童预备一个适当的工作环境、活动场所。”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他们对游戏的场地、游戏的材料应具有主导权,他们在创设游戏环境的过程中,只要能确保同伴的认可和操作安全,就可以自主使用区域内的所有物品。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偏小,直观行动思维较为突出。所以,以往“娃娃家”的名称及区域中的物品,基本都是由教师预设好的,幼儿只管进区域玩就可以了。因此,造成幼儿活动的主动性不强,没有可以让他们根据自身需要而进行创设的机会。于是,为了满足幼儿的需要,教师创设了多个“娃娃家”。
经过教师的尝试,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在活动之前,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你想为谁布置一个温馨的家?”幼儿们兴奋极了,大家议论纷纷。最后,他们用自己最喜欢的动画人物来命名“娃娃家”,如:“喜洋洋家”“光头强家”“小魔仙家”等。这时,教师提出疑问:“那怎样让别人一眼就知道这是谁的家呢?”幼儿们想到了很多办法,有的幼儿到图书架上找来人物图片贴在屋前;有的幼儿到工具箱中找出对应的动画人物使用的工具挂在屋前;还有的幼儿来到美工区精心设计屋牌……在游戏情节的不断深入中,幼儿们逐渐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喜欢玩的游戏也带入了“娃娃家”中,他们三五成群,自由组合,尽情游戏。于是,“大娘水饺”“肯德基”“美美养生馆”“健身房”,这些较为简易的区角也诞生了,这些区角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意愿,因此,幼儿玩起来也特别投入。这样,不仅使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展,同时也满足了他们自身的游戏需要。
另外,我们还要支持幼儿创新使用固定材料。例如,建构区的“小小建筑师”是男孩都很喜欢的项目,在这里,他们通过合作设计,利用积木、纸盒、易拉罐等物品进行建构活动。玩着玩着,乐乐取出区域里的几块蓝色地垫,将它们拼接在一起放在“高楼”的前面,然后自己趴在上面不停地摆动手和脚。过了一会儿,轩轩走过来和乐乐小声说着话,说完后他也趴在上面摆动起手和脚。经过教师了解,原来他们搭“高楼”搭累了,来到小区前的“游泳池”里放松一下,蓝色地垫就成了他们的“游泳池”。这一情境的生成,不仅为“建筑师们”丰富了游戏情境,同时满足了幼儿的发展创造力的需求。
又如,大(二)班的“汽车加工厂”,幼儿对这一区角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利用废旧的牛奶盒、牙膏盒、饼干盒、点心盒以及彩色卡纸等材料,制作了各种各样的车子,然后将做好的车子排放在架子上。当欢欢宣布新车要出厂时,大家却发现了新的问题——新车没有汽油,怎么开出去呢?经过幼儿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一致决定建一个加油站。他们找来了几个比较大的纸盒,然后画的画、粘的粘、剪的剪,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简易的加油站诞生了。这样,不仅丰富了游戏内容,而且使幼儿体验到更多的成就感和快乐。
二、自主决定游戏内容
鲁迅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之一。”作为教育者应绝对尊重幼儿的意愿,不能用成人的建议去左右幼儿的想法,要将游戏的主导权完全还给幼儿。在区角活动开展之前,可让幼儿自由组合,进行讨论:玩什么游戏?和谁一起玩?每个人分别扮演什么角色?游戏时大家应遵守哪些游戏规则?只有由幼儿自己做主、自己协商确定的游戏内容,幼儿才会玩得尽兴,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当然,教师并非完全放任不管,而应该以参与者、旁观者、支持者的身份适当地加入游戏。当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遇到困难或发生矛盾时,教师要学会观察和等待,并鼓励幼儿用协商、讨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区角活动时间,大多数幼儿都沉浸在自己喜欢的区角里。我发现蔡伟和五六个幼儿围坐在一张桌子旁,桌子上只有一些大小不一的纸条和水彩笔,很明显蔡伟是主持者,别的幼儿都在认真倾听他讲话,听完后他们在纸条上画了画,然后交给了蔡伟。我在旁边观察了好久,也猜不透他们在玩什么游戏。于是,我不动声色地坐到桌子旁边,想一探究竟。蔡伟见我参加了他们的游戏,特别高兴,连讲话的声音都提高了。过了一会儿,我终于明白了,他们在开选举大会,选举的内容可丰富了:动物园里最凶猛的动物是谁?幼儿园里最亲切的老师是谁?我们班最讲卫生的小朋友是谁?如此有趣的选举大会真让我大开眼界。后来经过了解得知,原来蔡伟周日跟着爷爷到社区参加选举大会,于是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把选举大会也开到班级中。这种源于幼儿生活经验,自主生成的游戏内容,不仅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很好地表达了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幼儿带来身心愉悦的情绪体验,大大地满足了他们的游戏需要。
三、自主准备游戏材料
幼儿的游戏活动离不开材料的辅助。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来自于直接感知的,他们在动手摆弄游戏材料以及和同伴合作玩耍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出属于自己的认知经验。
在以往游戏材料准备的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他们绞尽脑汁为幼儿精心设计游戏材料,可是幼儿摆弄材料时,往往使用的是教师预设好的操作方法,这样很快幼儿就会失去新鲜感。为了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教师又将进入新一轮的材料制作中。但是如果将游戏材料的准备权交给幼儿,会有什么变化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发现幼儿在操作教师精心准备的美观材料时,无形之中会被材料所束缚,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不到发展。而那些半成品材料、自然材料、废旧材料等,却给了他们更多的创造性操作的机会,从而使他们的游戏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例如,在一次区域活动中,阳阳找来了一些小圆球放在一个纸盒里,然后她坐在上面一动不动,并维持这一举动直到游戏结束。我没有去干预她,只是偷偷地拍了一张照片。在游戏分享时间,我展示了这张照片,并问她玩的什么游戏,她神气地说:“我是鸡妈妈,我在孵我的鸡宝宝!”不需要逼真的道具,通过这些鲜活的情节和以物代物的想象,幼儿就可以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表现出专注与坚持的良好学习品质,从而在自然的游戏状态下使幼儿的学习品质得到培养。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