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思考

2018-06-06李丹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就业本科生现状

李丹琳

摘 要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与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准、家长对子女教育投资回报的途径、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还是国家高等教育育人机制建设是否合理完善的试金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深刻影响着国家经济产业结构发展的未来走向,有利于国家对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稳定,是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和关键因素。

关键词 本科生 就业 现状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1本科生就业的现状

1.1大学生就业前后的心理特点

我国本科生就业观念目前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他们往往就业期望值较高,对自身估计不足,“盲目择业”几乎是所有本科毕业生都存在的问题。本科毕业生在选择岗位时,自己没有明确的标准,很多学生根据地域和年薪盲目选择,对就业规划考虑不到位。往届经常有学生为了逃避就业带来的压力,很多高等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而鼓励学生选择考研。很大一批学生考研目的不明朗,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家庭的实际情况、专业社会需求和今后的发展空间等因素,属于没有目的为了考研而考研。

1.2高等院校在大学生就业中扮演的角色

我国高校对本科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很多只限于狭义的就业指导,管理职能较突出,很多欠缺服务职能。大多高校只进行技巧、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方面的指导,服务对象往往限于本校应届毕业生,经常忽视在校生的就业前期指导,使毕业生盲目走上社会。目前的教育体制还没有实现完全市场化,学校缺乏对专业招生调整的主动性, 办学自主权较小,很难根据市场需要培养本科生。同时,相关教育规章制度不规范、不健全,个别高校盲目招生,无论是什么专业,无论社会对这种专业的人才是否需要,想尽办法扩招,使许多本科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状态。

本科院校往往缺乏对本科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宏观信息预警。由于部分高校需求预测和教育策划滞后,信息预警机制不健全,市场反应迟缓,出现个别学校专业课程雷同和结构同化现象,使教育资源严重浪费。个别高校没有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和专业结构进行调节, 缺乏对本科生就业需求信息的研究分析,信息预警机制和就业指数系统失效。

1.3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扮演的角色

国务院在2009年2月3日下发了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的工作通知。通知要求各大院校要将大学生就业放在工作首位,要积极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拓宽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延长其学习与科研相结合的时间。

2对促进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建议

2.1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

政府部门加大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采用网络、广播电视等现代化传媒技术,进行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使高校毕业生对就业政策能够准确解读,同时,高等院校也应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努力开发资源,及时发布和更新就业政策,建立不同层次的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尤其要建立有更强的针对性的专业化信息平台。还可以通过举办专场的就业政策讲座、课堂讲授等形式进行政策宣传,使我国本科院校毕业生运用国家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结合自身实际和当前经济形势,顺利实现就业。

2.2积极建立服务就业的长效措施

第一,要构建专家化、职业化、专业化的指导就业教师队伍。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培训,定期制定培训计划,通过参加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升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因此可以对学生进行具有个性化、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设计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强化课程专业化建设。第二,建立全程化的服务模式和就业指导体系。将对本科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在整个大学阶段,强调对本科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做到就业工作的明确化、具体化、全程化。第三,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长效机制, 加强制度化建设。加强配套管理制度建设,可以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学生就业指导满意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开展情况作为考核工作业绩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合理调整教学计划,积极改进教学方式,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 培养出社会迫切需要的實用型、复合型人才 ,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准确地自我定位

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新建本科院校的新建专业就业面较为广泛,但是部分本科毕业生过于高估自己的工作实力,导致就业难的状况。因此,本科毕业生应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根据社会需要岗位不断调整就业思路,放低求职心态,立足职业长远发展,从基层做起;而后在择业过程中,不要将薪水职位作为择业的唯一标准,可以选择一些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对毕业生也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择业判断标准上,应更注重休假体制、对员工的技能培养以及就业单位在本行业的发展前景等隐性的优势,而不仅仅考虑薪酬的多少;在选择工作地点上,除江沪浙等发达省份以外,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对人才的需求量依然很大。

2.4加强新建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多数专职教师都是从理论到理论,从学校到学校,很多年轻教师是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存在动手能力不强,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实践应用时底气不足。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尽量安排那些没有相关实践经验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提高、丰富他们的能力和知识;要从企业一线调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专业教学实践工作;可以聘请企业家、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对现场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课程,现场聘请技术人员讲学,可以请他们做兼职教师,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实践、教学“一体化”教育。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高教科研一般(青年专项)课题。课题名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编号:JGJX2017D253。

猜你喜欢

就业本科生现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