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

2018-06-06毛甜甜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

毛甜甜

【摘 要】目的: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治疗,具体用药为莫沙比利、雷贝拉唑以及铝碳酸镁;观察组则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用中医方剂治疗。以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耐信量表评分、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效果以及停药后4周的随访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胃镜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治疗停药4周后,观察组患者病情复发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3%,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非常显著,并且患者治疗停药后的复发率也偏低,极大的减轻患者痛苦与负担。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R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2

胃食管反流属于消化内科当中较为多发性的食管胃粘膜炎性疾病。从中医角度来看,该病症状较为复杂,其症状通常都持续3个月以上。中华中医药学脾胃病分会主编在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意见当中直接将该症划分为肝胃郁热证、中虚气逆证、胆热犯胃证、淤血阻络证以及气郁痰阻证等。一般胃食管返流患者在临床当中症状具体表现为反酸及烧心,并且大多数患者还伴随口臭、嗳气、呕清水以及胸骨疼痛等多种症状。多年来,临床当中针对胃食管反流病主要以保护患者胃粘膜、促进胃动力、抑制患者胃酸为主要目的,以往都是采用西医治疗。而随着该种治疗方式,诱发癌变及耐药性情况的案例不断增多,单纯西医治疗已经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文章研究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通过对比的研究方式进行论证。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抽取本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患者76例,女患者44例,患者年龄在18-66岁范围。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结合胃食管反流病的蒙特利尔定义及分类标准,同时参照我国胃食管反流病意见来进行诊断。即患者表现出反酸、烧心、胸骨疼痛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者。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具体可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编的胃食管反流病意见,将该症划分为胆热犯胃证、肝胃郁热证、中虚气逆证、瘀血阻络证以及气郁痰阻证等类型。排除标准为:(1)经检查证实存在其他疾病的患者;(2)患有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溃疡、胃底和食管癌肿、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及存在腹部手术史的患者;(3)近2周内服用过其他抑制胃酸及对胃肠道功能造成影响的中西医类药物;(4)对本次研究用药物及其他同类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5)妊娠期及患有精神病的患者。所有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西医治疗,药物采用雷贝拉唑保持每天1次,20mg/次;莫沙比利治疗,保持每天3次,5mg/次;铝碳酸镁治疗,保持每天3次,0.5~1.0g/次。而观察组患在服用以上西药基础上,联用中医证型方剂,具体每天1剂,分为2次服用。两组患者均为4周一个疗程。中药方剂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肝胃郁热证:左金丸加减,药物:黄芩10g,栀子10g,吴茱萸5g,黄连6g,煅瓦楞30g,乌贼骨20g。(2)胆热犯胃证: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龙胆草6g,黄芩、木通、山栀子、车前子各9g,当归8g,柴胡10g,生地黄20g,泽泻12g,生甘草6g。(3)中虚气逆证:四逆散合六君子汤加减,药物:柴胡、枳壳、超白芍各12g,党参、茯苓、炒白术各15g,木香、炙甘草、砂仁各6g,麦冬12g,半夏12g,陈皮8g,厚朴10g。(4)瘀血阻络证: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柴胡3g,甘草、枳壳、赤芍各6g,桔梗、川芎各4.5g,牛膝、生地黄、当归、红花各9g,桃仁12g。气郁痰阻证:半夏厚朴汤加减,药物:苏叶6g,生姜15g,厚朴9g,茯苓12g,半夏12g。随症加减:胸痛明显者,加没药、乳香、降香、丹参;胃气上逆者,加赭石、旋覆花;不寐者,加夜交藤、合欢皮;反酸者,加海螵蛸、煅瓦楞;大便稀溏者,加白术、山药;大便秘结者,加佛手、豆蔻;呕血黑便者,加仙鹤草、白及、三七粉。根据不同中医证型进行加减调配,并且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各进行1次病情变化的记录。最后,需要在治疗结束4周后进行1次随访活动,整个过程需记录好相应的病情变化,并且在治疗前后严格检查患者的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证候疗效评定标准,主要结合患者症状轻重来进行等级划分,具体可划分为0-4分。痊愈,表示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基本消失;显效,表示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得以明显改善,尽管存在偶然症状,但很快又消失;有效,表示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获得显著好转;无效表示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产生恶化情况。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x100%.

1.4 統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通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对比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痊愈20例,显效2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痊愈12例,显效20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胃镜检查效果对比

经治疗,两组患者胃镜下食管糜烂情况均获得显著好转,治疗停药4周后,观察组患者病情复发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3%,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一种慢性、反复性的发作类疾病,在中医上被归纳到胃痛的范围,中医学直接将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定义为脾胃不和所致的病症类型。但是大多数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病是属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其所产生的反流并不完全是酸的反流,同时其中也包含胰酶、胆盐等碱性反流,因此直接采用抑酸药并不一定有效。绝大多数患者采用西药治疗后,所取得的疗效都不够理想,远期复发率普遍较高。此外,患者长期采用PPI进行胃排空操作,将极大的加剧其胃食管反流症状,从而直接促使患者产生食欲减退的不良反应情况。在临床当中,单独采用西药尽管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症状情况,但是整个过程很容易出现复发情况。而单独使用中药,尽管其症状效果相比西药而言,较慢、较差,采用中药治疗,将更好的对患者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进行改善,从而由此恢复患者LES正常压力,最终达到根治症状的目标。当前临床当中早已倾向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期望能够据此来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控制复发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采用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以患者病因、证候学作为治疗基础,在用药上对于患者个体化更加倾向于对患者整体生命状态的有效调节。经研究发现,治疗后采用中西医治疗的患者其胃部不适的症状评测积分将显著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的患者,这就充分说明中西结合治疗能够有效的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迅速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极大的减少患者复发概率。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与单纯西药治疗的患者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升患者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其中尤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所起到的作用最为良好,显著由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的患者(P<0.05)。

本组研究抽取本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以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耐信量表评分、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效果以及停药后4周的随访情况。结果表明:(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胃镜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治疗停药4周后,观察组患者病情复发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3%,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非常显著,并且患者治疗停药后的复发率也偏低,极大的减轻患者痛苦与负担。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黄淼.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6):189-190.

王偉.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5):179-180.

杨昌勇.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5,34(01):63.

猜你喜欢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30例疗效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