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6-06唐学文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外固定架观察临床疗效

唐学文

【摘 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这段期间内,选择来我院进行创伤骨科治疗的83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方式,比较两组创伤骨科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天数以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40例,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2例,78.05%),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创伤性骨科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方式治疗,其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都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外固定架;创伤骨科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external fixator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orthopedics. Methods: in September 2015 - September 2016 this period, choose to our hospital for traumatic orthopedic treatment of 83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 is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41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42 cases).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xternal fixation,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orthopedics was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ime of operation, the amount of blood loss, the number of fracture healing days and the number of hospitalized day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ptimal rate (40 patients, 95.24%)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32 patients, 78.05%),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raumatic orthopedic patients treated with external fixator way,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hospitalization days and reduce fracture healing time,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ffect, worth clinical reference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external fixator; Trauma orthopedic treatment; Clinical efficacy; observe

【中圖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1

最近几年来,我国工伤事故、运动损伤以及各种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也在不断地提升,产生创伤性骨折的患者人数增加[1]。最近,外固定架治疗方式被逐渐地应用到创伤性骨折治疗中,本文主要探讨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提高创伤骨科患者治疗有效性提供有效的治疗方式,详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来我院进行创伤骨科治疗的83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所纳入的患者标准为所有患者均符合创伤性骨科诊断标准,创伤骨科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内容。同时将不接受固定方式治疗、临床资料不够完整的患者排除。在对照组41例患者中,其中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3.56±8.69)岁。闭合性骨折19例;开放性骨折22例;下肢骨折16例;上肢骨折25例。在观察组42例患者中,其中,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3.86±8.72)岁。闭合性骨折20例;开放性骨折22例;下肢骨折15例;上肢骨折2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详细报道如下。

1.2 方法

以所有患者的实际骨折状况为基础,同时参照患者身体状况,结合其年龄情况,为患者选择比较合适的麻醉方式。例如:对于上肢或者下肢骨折患者,其分别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与腰硬外麻醉方式。在患者麻醉以后,护理人员将指导患者调试在仰卧位的状况,首先对骨折患者的伤口进行清创等处理。两组患者在手术完成以后,护理人员需要 对其进行常规性的抗感染治疗,卧床休息,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等到确定患者骨折已经完全愈合了以后才可以将固定物拆除掉。

1.2.1 对照组治疗方式 对照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方式治疗。为患者进行合适的麻醉方式,同时选取平卧位。借助金属螺钉,对患者骨折位置处进行有效地固定。在患者骨折处做切口,借助X线透视的情况对患者骨折进行复位,复位后植入接骨板及螺钉,并对患者进行有效地固定。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等到患者骨折愈合后行内固定取除。

1.2.2 观察组治疗方式 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方式,在手术前,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常规定的检查,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仔细地检查。在进行固定以后,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手术可行性进行评估。麻醉患者以后,患者选择平卧位,沿骨干纵轴以骨折断端为中心于骨折远近端做好外固定螺钉,注意此过程中不得损伤患者重要血管、神经。以患者骨折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实施针对性的操作方式,在X线透视下将骨折进行复位,如果复位不满意时可以做小切口辅助复位,复位满意后上好外固定支架。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处理,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

1.3 评价标准

1.3.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评价 对两组患者骨折恢复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价。其主要包括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骨折部位复位的时间。

1.3.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优:骨折部位经过治疗以后已经完全愈合,并且没有发生畸形情况,其骨关节功能已经与骨折前无异。良:患者骨折部位经过治疗以后基本愈合,没有发生畸形,骨折关节功能也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可:患者骨折部位愈合时间延长,未产生骨头畸形,不會较大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差:骨折部位愈合时间比较长,且患者发生畸形,患者骨关节功能受到了极大程度的限制,患者难以正常生活。优良率=(优+良)/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骨折部位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天数以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情况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优良率(40例,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2例,78.05%),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情况见表2.

3 讨论

创伤骨折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是因为高处坠落、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创伤性骨折患者进一步加重了社会的负担,也影响了患者的心理[2]。当患者产生创伤性骨折时,如果医院不及时地采用有效地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最终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我国医学技术提升的过程中,治疗创伤骨科患者的方式也比较多样,其中内固定属于一种常见的方式。主要是将钢板等固定物品打入到患者的骨折断裂部位,但是内固定方式容易造成患者感染,影响患者骨折恢复[3]。因此,外固定架因其治疗方式优越被广泛地应用到骨折中。在对患者进行支架固定的过程中,牵引复位患者的创伤外部,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有效地保护。外部固定的操作方式比较简单,并且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更为严重的创伤性影响,也不需要剥离患者的软组织,其操作方式简单且对患者的损伤程度小,所消耗的手术时间短[4]。采用外固定架的治疗方式能有效地促进患者骨折位置处愈合,减少患者感染率、疼痛率以及肢体肿胀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与内固定方式比较,外固定架的治疗方式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使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缩短[5]。(2)进一步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使得患者手术消耗时间缩短。(3)进一步提高患者骨折治疗的效果,促使患者的活动功能能够得到有效的恢复[6]。但是在实际固定过程中,操作人员要保证固定架安装的正确性,拧紧螺丝,防止其出现松动[7]。在固定后,要做好相应的术后护理操作,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性锻炼,并指导患者合理地饮食,嘱咐患者定期地到医院复查等[8]。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外固定架治疗方式的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方式治疗创伤性骨折患者,其有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其术中出血量,提升治疗效果,尤其在基层医院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丛慕.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刍议[J].中外医疗,2016, 35(29):98-100.

袁伟.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16(18):89—93.

周辉.刘超.观察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和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 15(7):1278-1278.

猜你喜欢

外固定架观察临床疗效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刍议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急诊外固定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小腿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护理
锁定加压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