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对颅内异常强化病灶的诊断价值
2018-06-06雷俊杰刘红艳冉慕光黄奕妆卢俊英清远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清远511083
雷俊杰 刘红艳 冉慕光 黄奕妆 卢俊英 清远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清远 511083)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在脑、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的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类型较多,临床鉴别诊断难度较大[1,2]。目前临床多采取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是在磁共振诊断基础上形成的影像学检查方式,本文以颅内肿瘤为例,分析磁共振波谱成像的诊断价值,选择对2013年1月~2017年12月间93例颅内肿瘤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检查,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科室2013年1月~2017年12月间93例颅内肿瘤患者。患者中含有男性51例,女性42例;患者年龄28~78岁,平均51.2岁。纳入标准:实施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确诊为颅内肿瘤患者;意识清楚,无精神系统疾病;患者或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内容[3]。排除标准:已经实施治疗患者;影像学检查禁忌患者;不配合检查患者;血液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患者;严重脏器合并症患者[4]。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检查:实施GE公司3.0TSigna HDx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磁共振检查后,行二维多体素氢质子波谱成像检查,TE:144ms,TR:1000ms,FOV为16,层厚10mm,矩阵16×16,时间260s。随后采取超抗体加权成像序列实施图像定位,取病灶区、健侧正常区作为感兴趣区,扫描时水抑制需>95%。测定感兴趣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状况。检查结束后将图像传至工作站,实施图像分析。
1.3 观察指标
不同颅内肿瘤实质区及邻近组织水肿区域磁共振波谱成像表现(Cho/Cr、NAA/Cr)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用±s表示Cho/Cr、NAA/Cr值,t检验。用率表示检出率,χ2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93例颅内肿瘤患者经病理确诊颅内胶质瘤23例(24.73%),颅内脑膜瘤32例(34.41%),颅内转移瘤38例;脑部胶质瘤、脑膜瘤、脑部转移瘤检测实质区、邻近组织水肿区的NAA/Cr、Cho/Cr及NAA/Cho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不同颅内肿瘤实质区、邻近水肿区组织代谢值比较
3.讨论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是人体思维活动、全身各处信息接收及加工整合、运动性信息输出的重要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后将直接影响机体正常行为及生命活动,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5,6]。因此,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状态的关键。
病理检查是确诊患者疾病类型的金标准,但病理检查创伤较大,费用较高,不适宜大面积推广。磁共振检查是临床进行头颅疾病诊断的常用方式,该检测方式以磁场下氢原子的核子自旋运动为基础,检测过程安全、无辐射、图像分辨率高,可获得多序列图像。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是在磁共振成像基础上,利用机体组织内部化学物及代谢物在化学移位原理,将化合物化学浓度变化及峰值通过磁共振波谱表现出来的检测方式[7]。采取磁共振波谱检查可反映机体组织细胞代谢状况。Cho、Cr、NAA是反映神经元及脑组织代谢的重要指标,脑部胶质瘤、脑膜瘤、脑部转移瘤检测实质区、邻近组织水肿区的NAA/Cr、Cho/Cr及NAA/Cho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质区NAA/Cr、Cho/Cr及NAA/Cho峰值肿瘤分别为颅内胶质瘤、脑膜瘤及颅内转移瘤,最低值肿瘤分别为颅内脑膜瘤、颅内胶质瘤及颅内脑膜瘤,邻近水肿区NAA/Cr、Cho/Cr及NAA/Cho峰值肿瘤分别为颅内转移瘤、颅内胶质瘤及颅内转移瘤,最低值肿瘤分别为颅内胶质瘤、颅内转移瘤及颅内胶质瘤;这表明不同肿瘤类型、代谢值也不同,而且各具特点,比如颅内胶质瘤,其实质区Cho/Cr最高,邻近水肿区域NAA/Cr、NAA/Cho在三种肿瘤中最低,但邻近水肿区域Cho/Cr在三种肿瘤中最高,故通过Cho、Cr、NAA辅助了解患者脑组织代谢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诊断准确率[8,9]。
综上所述,在颅内异常病灶诊断中运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鉴别诊断效果显著,值得运用。
[1]陈兵,李辉,李春花,等.扩散加权成像和波谱分析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37(3):272-276.
[2]王珲,唐荣华,马育林,等.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波谱分析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10(1):46-49.
[3]葛光治,杨艺,张强,等.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在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40(11):921-926.
[4]王莹,张波,骆继业,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常规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特点[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7,14(10):618-622.
[5]李桂霞.磁共振成像联合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9):910-913.
[6]刘超,李金城,张孟超,等.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对脑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29(4):692-693.
[7]刘希垄,李龙.人脑内谷氨酸水平活体磁共振波谱定量分析及其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6,33(4):393-398.
[8]安庆华,郑玉明,孙志宝,等.3种诊断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比较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8):1721-1723.
[9]张慧丽,李仕红,张颖冬,等.磁共振弥散张量和波谱成像在缺血性脑小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7,8(6):418-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