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红河州石屏古城保护规划研究

2018-06-06尹倩倩

中国名城 2018年6期
关键词:石屏文化名城风貌

尹倩倩 翟 辉

1 研究缘起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对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街区越来越重视,人们普遍意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因而相关的保护规划及规划管理的成功案例也不断出现。与过去相比,当下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于保护与规划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古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是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对外公布的第一批入选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同时也是云南省唯一入选的街区。石屏现保存完整的56.5公顷的古城是滇南地区历史文化遗址,遗产点众多,文物古迹富集,是该地区历史文化最为丰富的地区。目前石屏古城开始进行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与保护更新探索,街区相应的保护与规划管理整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 研究方法与对象

昆明理工大学以石屏古城作为规划教学课题之一,自2016年11月起,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的师生团队十余人前后五次在石屏古城进行了长期的调研活动,在实地调研中收集了大量基础资料。调研与设计工作主要由2016级研究生415工作室9名研究生完成。本人参与了此项工作,通过整理分析基础资料与后期规划设计,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管理方面进行了探索。

实施方式为:现场采访与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规划设计。

3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规划管理实践

3.1 对历史文化名城及其保护制度的理解

3.1.1 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理解

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成片的区域,即有大量居民在其中居住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着特殊的社区文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重视外观的整体风貌,但也不能仅仅只是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还要保护构成整体风貌的各种要素,如街巷、道路、院落等,同时还应保存各要素所承载的文化,即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体现文化的多样性。做到社区传统的维护、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地区经济活力的促进三举并进。

图1 -1 石屏古城航拍鸟瞰图

图2 -1 研究范围示意图

3.1.2 历史文化名城与街区保护制度发展状况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急速推进,城市进入了规模空前的开发建设阶段。新区建设、旧城更新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导致历史城区和传统风貌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历史遗产保护也到了一个涉及面更为广泛的时期,保护所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严峻。2001年以后我国开始陆续增补了一些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名录。

2017年1月,住建部发布了国家标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该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对上述三种保护对象的条件、保护界限划定、整治内容等进行了规范。(表3-1)

表3 -1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制度的正式启动过程

3.2 历史名城保护规划管理与实践

3.2.1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的特征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的主要特征一是由专家引导推动,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开展的,体制特征明显。特征二,是要参照国家保护重点文物的保护管理体系,以国家的名义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和推进保护规划管理。特征三,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表3-2)

表3 -2 历史文化名城的区域分布

历史名城的核心区往往是城市中最有活力的地方,城区内功能多样,生活便利,街区的道路除主街外一般较窄,道路网密度较大,虽然不利于机动车的出入通行,但是尺度宜人,非常适宜人居。在大力倡导绿色出行与生态城市建设的今天,需要人们从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保护绿色文化名城的重要意义。

3.2.2 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机制的途径

面对当下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性与规划管理机制完善的急迫性,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寻找切实可行的名城保护管理制度,尽快为强化名城保护规划找到切实可行的行动途径。

第一,因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涉及城市文化,民生改善,人居环境等重要问题,必须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放到城市发展战略决策的地位统筹考量。第二,在大力推进古城文化发展繁荣的进程中,必须将城市遗产保护政策纳入到文化发展的宏观政策中,并将其作为基础性工作;第三,从立法,规划,管理,技术,教育,人才等方面全方位考量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制度、机制与体制;第四,在城乡规划中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遗产保护的规划管理,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直至项目选址等各个环节,注重城市遗产的保护。

表3 -3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文件及对应内容总结

图4 -1 石屏重点民居分布图

图4 -2 街巷空间分析

4 石屏古城的保护规划实践

4.1 基本情况

石屏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北距省会昆明市240公里,东南距州政府所在地蒙自县130公里。东与建水县相连,南与元江县、红河县交界,西接新平县与元江县,北与峨山县、通海县接壤。石屏古位于今天的异龙镇老城内。有资料表明:石屏古城形如龟壳,街道的分布形式如同龟壳上的花纹,有“九铺一中心”的说法。(图1-1,图2-1)

4.2 建筑街巷空间结构与风貌特征分析

4.2.1 古城街巷格局分析

石屏古城里的街巷与其他很多城市不同,它是不规则的棋盘型道路,从卫星图上看就像一只乌龟(也像一颗人的心脏),龟首在东边,龟尾在西边,整个古城就像龟身,鳞次栉比的各个年代的建筑置身其中。

古城内原有东南西北四座城楼,新中国成立后拆除了东西北三座城楼,仅保留了正南街尾部的云台门。城内共有12条街,17条巷,一个正街铺。古城道路骨架由向四方辐射的东正、西正、南正、北正街以及东正后街(诸天寺街)组成,五条主要道路在古城中心交相汇聚。其他街巷如观音寺街等也多以“丁”子形相连,与“弯街曲巷”共同构成古城的道路格局与街坊特征。古城内的街巷多以所在地段的庙宇和经营货物命名。如:诸天寺街、珠泉街、买麻巷、三元街等。(图4-1,图4-2)

4.2.2 建筑风貌与年代分析及分级保护和整治

石屏古城内建筑从风貌上看,有六种类型,实际调研统计发现,文物保护建筑占古城建筑的0.70%,三普登记不可移动建筑占1.96%,价值较高与一般价值的历史建筑分别占4.15%和1.70%,与传统风貌协调的建筑虽然占据了古城建筑一半还多,但也可以从图中看出,与传统建筑不协调的建筑占40.91%。实地调研中发现,大部分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均为八十年代后所建,是属为满足现代生活需求与居住环境改善而建的实用性建筑。

在建筑年代统计中发现,明清时期建筑占18.51%,民国时期建筑为16.12%,解放后至八十年代建筑虽然只有14.20%,但是八十年代之后的建筑占到了古城建筑的51.17%;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经济增长与城市规划的扩张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形成了巨大冲击。

图4 -3 建筑质量比例图

图4 -4 建筑年代分布比例图

图4 -5 建筑年代分布比例图

图4 -5 建筑质量比例图

在对政府主管部门咨询及相关资料的查寻之后发现,针对这些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目前管理部门主要是提出分级保护和整治的方式与措施,根据不同的建筑风貌与质量分别进行保护、改善、保留、整饬和更新等,进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

4.2.3 建筑质量与高度及保护修缮与控制

在对古城的数据统计过程中发现,建筑质量好的占到了古城的42.51%,质量一般的占到一半还多的比例,仅有3.41%质量较差的建筑;从建筑高度图中看到,古城内一层两层建筑所占比例仅四分之一左右,四层以上建筑达到了48.46%。(图4-3,图4-4,图4-5)

在规划过程管理中,对建筑质量较差的建筑给予拆除并按原貌恢复重建;同时对四层及以上的建筑进行政策鼓励拆除重建;保护和延续古城的传统风貌、格局和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巷。

4.2.4 建筑结构与屋顶及保护与风貌统一

古城内约三分之二的建筑为传统民居和其它坡屋顶形式,80年代以来新建的平顶现代建筑近三分之一。中心区及周围地段有成片的传统建筑群,风貌古朴和谐,但其中也夹杂少量平顶多层建筑,严重影响城内整体风貌,成为视觉障碍。外围沿环城路一带(尤其是西、南段)现代建筑相对集中。

图4 -6 建筑年代分布比例图

图4 -7 建筑屋顶比例图

街区建筑以砖混结构居多,多为现代建筑,其次为土木结构,占37.62%,它们是一至二层的传统风貌建筑,但其中三分之一质量较差。其余为砖木结构、临时破损建筑,其中质量差者约占3.41%。(图4-6,图4-7)

4.3 石屏古城保护原则与管理措施

4.3.1 石屏古城保护规划原则

根据《石屏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石屏县城定性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滇南物质转运地之一,以发展食品加工业为主的、积极发展旅游业的城市。”街区以商贸服务和生活居住为主要职能,是集中体现石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特色的中心。

其保护规划的实施原则现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保护历史的真实性。即,最大限度的保存真正的历史遗存,从尊重历史、延续历史、传递历史的角度对历史遗存进行抢救、修缮。第二,保持风貌的完整性。即,不仅要保护历史建筑,还要保护构成街区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第三,凸显文化的地方性。即,突出街区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独特性和典型性,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第四,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即,通过街区功能的更新、环境设施的改善,激发街区活力,实现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可持续发展。(图4-8)

4.3.2 石屏古城保护规划管理办法

石屏古城在保护规划管理中划定了保护区和核心保护区,对保护范围内的建设活动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控制和建设要求,还保护了传统风貌、格局和空间尺度。

(1)文体局与住建局多次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按照不同保护界限采取相应措施;

(3)古城保护和异龙湖“湖城一体”规划保护相结合;

在古城保护途径上,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古城保护与“湖城一体”相结合,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

4.3.3 石屏古城保护管理建议与措施

第一,为了加强石屏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石屏县实际,应制定《石屏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从事规划、建设、保护、管理和其他活动,均应遵守此条例。

第二,建立或寻找专业古建修缮、修护队伍,对其培训、测试合格后,进行街区的修缮与维护。

第三,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严格组织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专项规划,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建设项目的检查、监督和对违法建设的查处。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和执法、监管队伍,有针对性的对街区进行有效管理。

第四,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市民的保护意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是全社会的责任,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义务。

第五,鼓励社会各界、国内外组织和个人,以投资、捐赠等形式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第六,对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和奖励。(图5-1)

图4 -8 湖城一体规划设计图

图5 -1 规划目标及设计理念示意图

5 对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管理的思考

在大规模旧城改造更新的今天,很多历史文化名城与街区(如石屏),多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维修与保护,以致如今出现了建筑物破败,公共设施老化的现象,过去几十年里,更多的是把它们当做危房进行改造,大规模的推倒重建,植入当时最流行的建筑样式,这种做法也许的确满足了当地居民一时的生活需求,但恶劣的后果是历史文化的消失。在过去的保护规划中,还有一些做法,即重修破败的建筑,将原住居民迁入新的社区,并将改善后的传统建筑高价卖给商业人士,这样貌似一种保护利用,但是传统的根改变了,原先历史文化街区上千年传承下来的社会形态被破坏了,古城居民消失了,古城原有的生活形态不复存在了,一个地方的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条件也就落空了。(图5-2)

所以,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对无形的文化遗产与有形的物质遗产双重的保护,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的同时,还要改善市民的生活居住环境,促进古城的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只有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人们才会更愿意住在古城,才会愿意改善和活化他们所居住的地方;也只有发展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经济,当地居民的生活有了保障,才能更好的保护古城;也只有提高了居民的保护意识,古城保护才会不再是难题。

政府部门在制定古城管理制度的时候,可适当采取以下方法:方法一,面临古城区环境质量低下问题时,政府可给予房屋所有者维修费用的百分之五十补贴,鼓励居民对古城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方法二,管理部门将部分老旧建筑的产权买下进行维修改善后,作为社会公用设施或承租给适合的对象,比如青年学生或外来创业者,为古城注入新活力。

6 结语

石屏古城的保护规划与管理实践目前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根据古城的实际情况进行街区保护规划分析与管理模式探索,是十分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古城的保护就是保护街区风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维护社会结构。做好历史名城的规划与保护工作,既是留住城市记忆保护城市遗产的需要,又是情系百姓生活构建和谐生活的需要,这是一项需要各级政府与管理部门积极引导并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图5 -2 石屏古城保护规划图

[1]原艺洋.浅谈石屏县玉屏书院的保护与再利用[J].艺术科技,2017,30(05):311.

[2]李延飞,张继兰,樊国盛.红河石屏传统村落的分析与保护研究[J].绿色科技,2015(07):153-155.

[3]宋彦华,王华.云南石屏县发展美食旅游的条件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9(02):61-65.

[4]张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制度特征与完善路径[J].小城镇建设,2012(10):49-50.

[5]张松.当代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制建设进程[J].城乡规划,2012(01):58-69.

[6]高建安.志坛盛事 光耀千秋——写在袁嘉谷编纂《石屏县志》再版之际[J].云南档案,2008(06):17.

[7]郭方,武彦生,邹艳梅.石屏历史文化名城中心区保护规划设计[J].云南冶金,2006(01):68-71.

[8]王景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与规划[J].城市规划,2004(10):68-73.

[9]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01(04):2-9.

[10]阮仪三.历史街区的保护及规划[J].城市规划汇刊,2000(02):46-47;50-80.

猜你喜欢

石屏文化名城风貌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介:石屏彝族剪纸刺绣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介:石屏乌铜走银工艺
基于城市发展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包裹的一切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石屏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探析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将数学教学由知识层面引向探究欲望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