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含意处理追求最佳关联

2018-06-05田丽丽

科技资讯 2018年1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

田丽丽

摘 要:文学作品是反映不同地区之间文化形态最好的一个载体,对于其翻译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文化传播的效果。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含意处理一直是一个困扰全世界的问题,随着关联理论的出现以及广泛应用,翻譯中的含意处理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大改观了以往翻译过于表面化、直白化的形态。在关联理论视角下,当前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含意处理虽然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展,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继续以最佳关联为追求目标,积极探索提升文学作品翻译中含意处理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含意处理 最佳关联 文学作品

中图分类号:I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1(a)-0168-02

关联理论是当前文学作品翻译当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概念,近些年来,有相关学者将文学作品翻译与关联理论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关联翻译理论体系,从其当前的应用实践来看,大大提升了文学作品翻译中含意处理的质量。文学作品通常以现实为基础,通过无限发散的想象力来完成,意境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而意境远非是通过直接的翻译能够完整表现的,关联翻译理论的出现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翻译过于表面化的形态,但是还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文学作品翻译的需要,不能完整并且准确地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传递,需要在坚持翻译原则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含意处理的最佳关联。

1 文学作品中含意翻译的原则

1.1 准确传达原著内容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通常都具备自身与众不同的一些特色,在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一定要尽可能保留原著的特色,不要进行本土语言环境下的改造,进而确保读者看到是原汁原味的佳作。受到读者欢迎的文学作品一定是可读性很强的,而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常喜欢用留白或者隐含衔接去激发读者兴趣,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受众才能觉得读来津津有味,并且产生足够的思考,进而才能与作品内容产生强烈共鸣。当前有一些翻译者往往担心不同语境中的读者不好理解原著作者的含意,喜欢将原著中的留白或者隐含衔接也直接翻译出来,这样就会导致整个作品变得索然无味,可读性变得很差。不同地区间的读者对原著中含意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些偏差,但是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对不同的人群起到作用,能够让所有受众都能够汲取到营养,这就要求翻译者必须要准确传达原著的内容,不要主观地去进行改动。

1.2 不让读者产生误解

随着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沟通技术已经变得足够发达,各国之间的文化也正在加速融合,这为文学作品的有效传播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但是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还是要清醒的认识到,由于各国之间的价值体系、文化理念以及思维方式等存在极大的差异,如果在翻译中不够严谨,就会极其容易造成读者对作品的误解。文学作品中在文字的表面之下往往隐藏着及其深刻的含意,这些内蕴是作品本身的核心价值,受众需要从作品的核心价值中去汲取营养,如果在内蕴上出现偏差比较大的误解,那么这部作品就有可能会对读者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不是翻译文学作品所想要达到的目的。既要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不能将原著中留白及隐含链接直接表现出来,又要考虑不能让读者产生误解,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有一定难度,但是二者都是文学作品含意翻译所必须坚持的原则,翻译人员必须坚持基本原则,寻找最佳关联途径。

2 含意处理追求最佳关联的策略

2.1 保留原文含意

文学作品的成书通常是以发散性思维对现实中的素材进行艺术处理,文字是其基本的展现形式,而其核心内蕴则通常是靠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含意来展现。这种含意往往需要读者通过对作品的阅读与深刻理解才能领会到,这就给文学作品的翻译出了难题,要求翻译者必须要准确并且恰当地去保留原文含意,才能将作品有效地传播给广大受众。在关联理论视角下,翻译者要追求最佳关联的状态,尽量保留原文含意,而不能想当然地去对原文含意进行直接的翻译。在文学作品翻译中保留原文的含意,有些时候确实会造成读者的不好理解或者理解偏差,但这并不是这种翻译方式所造成的,而是没有没有找到最佳关联的切入点。翻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总归是要译者去直接完成的,所以译者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态度直接决定了作品翻译的质量。翻译中含意的处理对译者来讲确实是一个考验,要求其必须要本着端正、严谨的工作态度去进行,在翻译过程中切不可过于随意或者脑洞大开,要尽量去保留原文的含意。

2.2 适当采用明示法

明示法在文学作品翻译的含意处理当中就是指将其中的留白或者隐含衔接明确表达出来,这种方式只可适当的采用,而不能将文学作品中的含意完全并且过于明确的表现出来,否则不仅不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反倒有可能让读者失去阅读的兴趣。不同文化背景、语言环境下,读者要去理解文学作品当中的内蕴含意确实会存在一定难度,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根据情况适当地采用明示法,结合自身所处语言环境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作品作者与目标读者之间的文化差异形态,在翻译过程中针对作品中的相对关键之处,以明示法去进行翻译,进而确保目标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含意。在具体翻译实践中,有很多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对待,比如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但语言环境有一定差距的情况下,译者没有必要在翻译的含意处理中采用明示法,而对文化背景与语言环境同时都存在巨大差异的目标读者,译者则非常有必要适当采用明示法。

2.3 适当采用消除法

翻译文学作品的最直接目的是为了能够让更多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目标读者进行阅读,进而使得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使其内在的文化意蕴能够对更多人产生影响。在关联理论视角下,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活动,因为翻译必然会是跨越语言的,所以译者成为了作者与目标读者的一个中间环节,所以这个过程中想要完全实现原文与译文完全对等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的翻译实践中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鉴于以上观点,译者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持作品的可读性,应在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中适当采用消除法,这样可以确保作品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传播效果更佳。所谓的含意处理消除法是指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抹去一些晦涩难懂的部分,这种方法在应用中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去灵活处理,不能太刻板、机械。受到宗教信仰、意识形态以及哲学观等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很多文学作品在翻译中会面临一些非常难以处理的问题,译者要对作者与目标读者进行全面、充分的比较,进而在最大程度保留原文内容的前提下,适当采用消除法,是追求最佳关联的一个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含意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从自身的认知和语境出发寻找与原文最佳关联的过程,译文是否准确恰当,直接决定着该文学作品的传播效果。在坚持保留原文内容、避免读者误解的基本原则下,适当采用明示法和消除法,是当前文学作品翻译中含意处理追求最佳关联的有效策略,但还远远不算是最先进的办法,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更加先进、科学和有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屠申桦.从关联理论分析漫画《玛法达》的两个译本[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

[2]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

[3] 肖婷.认知·关联·意境——关联理论与文学作品翻译[J].双语学习,2007(11):195,197.

[4] 陈兰.从语用角度看英汉歧义现象的对比与翻译[D].上海海事大学,2006.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
如何理解文学作品的多元化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关于文学作品审美结构系统论的研究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针对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高中语文如何拓展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