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热敷神阙穴联合腹部穴位按摩在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
2018-06-05,
,
脓毒症(sepsis)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全身炎症反应(SIRS),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表明,肠道功能障碍所致的菌群失调和细菌移位是MODS发生机制的关键始动环节,也是引起和加重脓毒症病情及死亡的原因[1]。脓毒症病人大多伴有胃肠功能障碍,其发生率为34%~55%[2]。如何通过防治胃肠功能障碍来阻断脓毒症的发生、发展,降低其病死率已成为脓毒症防治的关键。我科将吴茱萸加粗盐热敷神阙穴联合腹部穴位按摩的中医外治法,应用于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病人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重症监护室脓毒症病人80例。纳入标准:严重脓毒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评分≥1分;初次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10分;年龄20岁~80岁,性别不限;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APACHE-Ⅱ评分>20分;伴有3个及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病人;目前正在参加或在本研究前1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的病人;精神或法律上的残疾者(盲、聋、哑、智力障碍、精神障碍、肢体残疾);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恶性肿瘤晚期出现恶液质者;热敷部位皮肤存在破溃、感染、出血;凝血功能严重异常,存在高出血风险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肺部感染32例,泌尿系感染5例,血液感染2例,其他部位感染1例;年龄(65.63±12.53)岁;APACHE-Ⅱ评分为(16.98±1.87)分。试验组40例:男30例,女10例;肺部感染30例,腹膜炎5例,泌尿系感染2例,其他感染3例;年龄(62.78±15.93)岁;APACHE-Ⅱ评分为(17.28±1.95)分。两组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选两组病人均常规按照《2012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治疗指南》治疗,在给予机械通气、抗感染、液体复苏、镇静镇痛等常规治疗上,对照组单纯给予吴茱萸加粗盐热敷神阙穴,试验组则给予吴茱萸加粗盐热敷神阙穴联合腹部穴位按摩治疗。
1.2.1 吴茱萸加粗盐热敷
吴茱萸250 g加粗盐250 g,用微波炉加热到吴茱萸呈咖啡色,装入自置小布袋内,扎紧袋口,用棉签在药熨处涂一层凡士林。病人取仰卧位,将温度合适的热奄包置于腹部,顺时针推熨腹部右侧天枢至中脘至左侧天枢至气海穴位,用力推熨5 min,开始力度要轻而均匀,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量可增大,同时速度要减慢,直至温度降为可耐受,直接把布袋放在病人神阙穴(腹中部,脐中央)及腹部,每次30 min,每日2次,连续7 d为1个疗程。若病人感到局部疼痛或出现局部灼热、潮红、皮瘙痒、水疱等过敏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适当处理。
1.2.2 腹部穴位按摩
操作者站在病人右侧,温暖双手,定位:中脘、天枢穴、神阙穴、气海穴。嘱病人放松身心,予取仰卧位,双膝自然屈曲,两大腿略分开,左右手在病人肋骨弓两侧进行指腹按摩30次,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抹上少许液体石蜡,其指腹放在膻中穴的位置,沿任脉抹到中极穴,紧贴皮肤,方向始终由上向下抹20次,在右天枢穴、中脘、左天枢穴、关元穴部位用大拇指指腹进行按揉5 min,全腹按摩,以右手掌放于病人右下腹,左手掌重叠于右手上,掌根着力,沿病人的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方向进行推展按摩,连续10 min,每日2次。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观察指标
主要为听诊肠鸣音、测量腹内压、胃肠功能评分,固定由2名本专科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均于开始治疗前1天、治疗后第3天、第7天进行测定。
1.3.2 疗效评分标准
肠鸣音评分[3]:肠鸣音活跃0分;肠鸣音正常1分;肠鸣音减弱2分;肠鸣音消失3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4]:腹部无胀气,肠鸣音听诊正常为0分;腹部胀气,肠鸣音减弱为1分; 腹部高度胀气,肠鸣音接近消失为2分;麻痹性肠梗阻,应激性溃疡出血(具有2项中1项者即可确诊)为3分。腹内压测定采用压力传感器显示法,分级采用世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协会(World Society on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WSACS)[5]制定的标准:Ⅰ级为腹内压12 mmHg(1 mmHg=0.133 kPa)~15 mmHg;Ⅱ级为腹内压16 mmHg~20 mmHg;Ⅲ级为腹内压21 mmHg~25 mmHg;Ⅳ级为腹内压>25 mmHg。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肠鸣音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治疗前1天及治疗第3天、第7天肠鸣音情况比较 分
2.2 两组病人腹内压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治疗前1天及治疗第3天、第7天腹内压比较 mmHg
2.3 两组病人胃肠功能评分比较(见表2)
表3 两组病人治疗前1天及治疗第3天、第7天胃肠功能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3.1 脓毒症与胃肠道功能密切相关
在生理情况下,肠黏膜淋巴组织及其免疫活性产物构成的免疫屏障,有效避免了细菌吸附在肠上皮表面上,并具有清除病毒、毒素等免疫拮抗的作用[6]。脓毒症病程中肠道损伤后,造成肠道黏膜上皮水肿,触发肠道内细菌或内毒素的移位,甚至诱发MODS,危及病人生命。因此,积极防治胃肠功能障碍能够大大降低脓毒症病人的死亡率。
3.2 吴茱萸加粗盐热敷功效
吴茱萸是一味临床常用的中药,是芸香科植物,性味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等功效。《本草经疏》:“吴茱萸,辛温暖脾胃而散寒邪,则中自温、气自下,而诸证悉除。”吴茱萸含有挥发油成分[7],能穿透皮肤腠理,直接达到病所,热敷可通过提高病人血清胃动素含量,促进排气、排便,减轻腹胀,促进小肠动力障碍的快速恢复[8]。把海盐加热后用于热敷时,散热慢、温度持久。
3.3 腹部穴位按摩功效
腹部穴位按摩点按中脘穴、天枢穴、神阙穴、气海穴。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当脐中上4寸,属奇经八脉,穴在胃幽门部,按摩可起理中焦、调升降等功效,可以缓解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促进排气、排便之功用;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位于脐旁2寸,按摩可疏调大肠腑气、理气行滞,腑气通则可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神阙穴,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按摩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之效;气海穴为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有益气助阳、调经固经等功效,主治水谷不化、腹泻、便秘等肠胃疾病[9],点按可刺激和促进肠蠕动,还能改善肠道血液循环,促进排气排便。
由上可知,吴茱萸加粗盐热敷神阙联合腹部穴位按摩的中医外治疗法,是一种简便、经济的操作方法。
参考文献:
[1] Han H,Wang HL,Yu XZ,etal.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failure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J].Acta Acad Med Sin,2008,30(2):224-227.
[2] Khinev S,Tsoneva D,Dafinova K,etal.Bacterial translocation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catalyst of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syndrome[J].Khirurgira,2000,56(1):20-23.
[3] 张淑文,王超,阴赪宏,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与病情严重度评分系统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6):328-332.
[4] 王今达,王宝恩.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5,7(4):346-347.
[5] Kirkpatrick AW,Roberts DJ,Waele JD,etal.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and the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updated consensus definiti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rom the World Society of the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J].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13,39(7):1190.
[6] Martin GS,Mannino DM,Eaton S,etal.The epidemiology of sep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79 through 2000[J].N Engl J Med,2003,348:1546-1554.
[7] 严春临.中药吴茱萸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9,26(1):77-79.
[8] 王雄华,沈刚,徐王磊,等.吴茱萸外敷对腹部手术后小肠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5):494-496.
[9] 谢秀彩.穴位按摩防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便秘3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14(4):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