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意识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3 Reading第一课时为例
2018-06-05
引言
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素养的重要载体,因为在英语语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接触大量的不同国家的社会现象和文化背景,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但就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看,其中的文化培养问题令人担忧。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阅读课的重心在于教授文本中的语言知识点。于是,课堂上,教师将大把的时间花在了知识点的详细讲解上,没有精心准备、设计课堂活动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获得的信息仅仅停留于文本表面,教师也缺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文化特征的意识。这种僵化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了学生阅读的准确性。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理解,无法真正读懂文本的字里行间,感受不到语言文字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信息。
如何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文化教学呢?本文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3 Online tours的Reading第一课时为例。
一、读前激活文化背景知识
读前活动是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开始,教师应设计一些活动来激活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后续阅读做准备。在此导入和热身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相关资源,开展一系列的讨论、提问、头脑风暴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强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读前环节,教师可利用资源,唤起学生的先行文化信息。为了提升阅读兴趣,笔者利用自己平时旅游的三组照片做自我介绍,开门见山引出本单元相关主题。接着向学生提问: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New York?同时,展示一些信息资源,唤起学生对纽约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记忆。最后借助“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图片,承上启下,带领学生进入下一步阅读,为培养学生世界眼光的文化意识打下基础。
二、读中培养文化鉴别能力
读中环节承载着对语篇结构进行分析以及对文章各段主要内容、信息等进行理解和梳理的任务。这一环节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厘清文章结构和大意,品读文章细节,深挖文化内涵,培养文化意识。一个人的文化意识并不是先天具备的,需要后天的积极培养。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问题的提出要能够为学生提供比较和感知不同文化的机会,问题涉及的内容要能够包罗文化内涵及价值取向等方面。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个性想法,包容学生的不同观点,这样学生才敢于去探究和体味中外文化的不同,从而形成文化认同感,提升文化鉴别能力。
1.厘清脉络,埋下文化伏笔。
在First Reading环节,笔者以文本标题为主线,提出两个问题:(1)What is“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 ”(2) Which city is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学生通过略读文章,解答这两个问题便可厘清文章脉络,概括出文体特征:本文是一篇以旅行网站为载体,介绍纽约文化知识的文章。接着笔者加问:Why is New York called“the Big Apple”? 这个问题涉及美国历史文化,比较难回答,可以让学生先猜测,引起思考,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2.巧设问题,学习文化知识。
在Second Reading环节,学生以完成表格的形式,细读文章中提及的纽约的四个地方,把握文章的细节信息,学习阅读文本所传递出的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
Places Questions Wall Street Q1.What’s on the street?Times Square Q2.What do New York people usually do on New Year’s Eve?Central Park Q3.Is it a good place?Broadway Q4.What centre is it?
笔者通过Q1询问华尔街上的建筑特点,引导学生意识到华尔街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与贸易中心,从一个经济文化视角去了解纽约的国际地位。在回答Q2的时候,笔者增加了观看2017年时代广场跨年视频的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从传统习俗的文化视角了解纽约。Q3是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中央公园的文化功能,即纽约人休闲的首选之处,让学生通过生活方式的文化视角去了解纽约。Q4部分增加了欣赏歌剧《猫》片段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艺术品位。同时也是帮助学生以艺术的文化视角来了解纽约。
3.大胆追问,比较文化异同。
在学生完成了表格任务、学习并理解了纽约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教师大胆追问,巧妙设计追问,帮助学生鉴别中外文化差异。
在讨论Q2 What do New York people usually do on New Year’s Eve? 之后,笔者追问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New Year’s Eve?让学生比较中西方跨年的不同风俗,希望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比较、分析和鉴赏,理解中西方文化异同,尊重差异。但在提问的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回答是通过做作业的方式来迎接新年的到来。虽然跨年方式没有对错之分,但在教学中教师也应提醒学生,重视生活的仪式感,要注意去感受和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具备人文情怀。
在完成Q3 Is it a good place?后教师接着追问:To a city,which one is more important,the skyscraper or the Central Park?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摩天大楼更重要,因为它是经济繁荣的象征,是社会的需要;也有的学生认为中央公园更重要,因为它代表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知道能在寸土寸金的纽约中心修建如此庞大的中央公园,无不体现了纽约人对自然的向往与热爱,是一种生活素养和价值观的体现。笔者希望学生能通过文本的阅读及理解,将西方文化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认知和意识,形成健康的生活素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文化意识的育人功能。
三、读后汲取文化精髓
读后活动是一个语言输出和反馈的过程,是汲取文化精髓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在此阶段利用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形成文化立场,对文化教学做深层次的推进。
1.深挖本文,形成文化立场。
在读后环节,笔者设计了“评价网站”这个活动。Is“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a good website? Why or why not?(如下图)
此活动中,笔者深度挖掘文本特征,以评价网站为抓手,在分析网站优缺点时让学生总结出文本包含了纽约的经济、艺术、习俗、生活方式四个方面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站在跨文化的角度理解纽约。同时,借助对网站的评价,为学生提供表达个人观点与立场的输出机会: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网站,能够足不出户去了解一座城市;也有的学生认为这个网站内容不够详尽,可在历史、教育等方面做进一步补充。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认同和质疑,极大地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提升文化意识。
2.首尾呼应,领悟文化精华。
在本节课最后一个读后活动中,笔者回到了先前提出的问题:Why is New York called“the Big Apple”?纽约之所以被称为“大苹果”,除了历史记载的原因以外,还可以让学生用It is a good place to...这个句型去概括它。学生的回答有:It is a good place to relax yourself/enjoy arts/work/meet all your needs...学生最终领悟到纽约是一个可以追逐并实现梦想的地方,它如同一个大苹果,每个人都想去咬一口,这是它的文化魅力所在。笔者在此最终完成先前埋下的伏笔,同时也是对全文进行文化总结,展现纽约的文化精华,设计板书如图。
结尾处首尾呼应,回到开头那张“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图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看世界,树立世界眼光,以“Your view decides your world”这句话结束,达到情感上的升华与共鸣,为本节课画上圆满的句号。
Homework:Find more websites about New York,and collectsome information about history,education,transports and so on.家庭作业让学生查找更多有关纽约的文化知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核心素养的理念已走入了我们的英语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永远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素养值得每一位英语教师去思考、去研究。将文化教学局限于课堂教学中是远远不够的。除了现有的教材外,教师应根据学生需要,精选阅读文本,及时补充题材广泛、有时代气息的课外阅读材料。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丰富的课外文化专题活动让学生感知和体验不同的文化习俗,进行文化拓展。总之,“文化意识”这一核心素养,是对原先课程标准进行了一次调整、延伸和超越。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科最新动态,学习和理解文化意识,转变文化教学观念,打造文化意识含量高的教学活动。
[1]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05).
[2]高洪德.文化品格目标:英语课程的重要发展[J].英语学习,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