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疏导和药物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2018-06-05

关键词:负性心血管情绪

韩 英

(吉林省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吉林 吉林 132022)

近几年随着心电监护、介入性检查、新药物治疗、介入性疗法、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得到了降低[1]。但是患者仍然需要接受长期治疗干预,进而对其心理情绪造成影响,导致患者出现精神性疾病[2]。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疏导和药物干预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32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6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38例;年龄在63岁~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2±7.7)岁。观察组男29例,女37例;年龄在62岁~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4±7.7)岁。两组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药物干预,口服黛力新,每日1次,每次1片,均在早晨服用。观察组联合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积极与患者沟通,使其能够主动说出真实想法,从而减缓患者的心理压力。针对患者的偏激问题给予健康宣教,表示理解和尊重,端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通过意念引导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给予更加科学的心理调节,使其身心能够更加放松。每周至少举办一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该疾病的病因、表现及症状、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心理健康标准等,从而使其能够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对疾病转归的推动作用,使其在平时生活中能够主动避免刺激因素,掌握预防知识。

1.3 评价指标

将焦虑抑郁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分别使用SAS和SDS量表进行评估,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的心理问题愈严重[3]。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由t检验,P<0.05提示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更低,P均<0.05。见表1。

3 讨 论

研究发现,心理因素已经被证实为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危险程度与高血脂、吸烟等相类似。而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一旦心理状态出现改变,其病死率会显著升高[4]。这是因为异常心理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出现异常,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并诱发心律失常。有研究报道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会增强血小板的凝集能力,并降低心率变异性,从而加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5]。

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药物干预联合心理疏导,经对比,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更低,P均<0.05。经本次研究发现,单纯的药物治疗无法有效缓解患者存在的负性心理,必须联合心理疏导,在掌握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结合其受教育程度和性格特征等使其能够得到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疏导。此外,通过健康知识讲座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在减少其负性情绪的同时还能够使其掌握控制冲动、调节情绪的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心理疏导,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心理阈值,进而减少疾病对其身心所造成的不适感[5]。更重要的是,心理疏导还能够提升患者的配合度,进而确保药物干预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了显著改善,从而有助于降低机体的紧张水平和交感神经张力,进而减轻疼痛感。

综上所述,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疏导和药物干预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表1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s,分)

表1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n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对照组 66 50.08±8.36 50.96±8.84观察组 66 40.46±6.32 39.28±5.48 T值 7.457 9.123 P 0.001 0.001

[1] 刘桂兰,许社玲,王晓丽,等.基于心理疏导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16(02):153-153.

[2] 许加素,李洪林,谭 力,等.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调查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1):1724-1726.

[3] 蔺敏华.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采用心理疏导的临床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3(52):214-214.

[4] 刘 红.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及心理干预[J].长江大学学报C(自然科学版),2015,05(01):86-87.

[5] 赵 云.心理疏导和药物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7,23(11):150-151.

猜你喜欢

负性心血管情绪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