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不同介入时机的临床比较

2018-06-05刘江波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量表

刘江波

(山西省运城市第三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急性脑梗死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患者一般会表现为偏瘫遗留、失语等特征,给家庭带来了负担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威胁。近些年,有研究人员发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后遗症,尤其是对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有着极好的效果[1]。本次研究选取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给予早期康复治疗的不同介入时间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CT诊断以及病理学检查后均被确诊。本新研究经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为首发病例,意识清楚,并且生命体征平稳。本组患者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9.5±1.8)岁,病程年龄0.5~3天,平均病程(1.9±0.3)d。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B组(40例)、C组(40例)。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三组患者均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只是对A组在脑梗死后1~2周给予康复治疗,对B组在脑梗死后2~4周给予康复治疗,对C组在脑梗死后4周给予康复治疗。具体为治疗人员对偏瘫患者进行肢体方面的综合训练、日常活动能力训练等。治疗人员要辅助患者作一些肢体上的恢复训练,如握拳、叉握、上举等,知道患者进行一些翻身训练以及体位变化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关节训练。在训练时,训练力度要由小渐大。指导患者在病床上进行一些桥式的翻身训练运动,站位以及坐位的平衡训练,行走训练等。每次训练需要坚持20 min以上,每两天至少进行一次,每周至少进行5次。1个疗程为2周。治疗人员在此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患者恢复的情况对运动的强度进行调整,对三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取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两个时间点,采用改良Bartel指数量表对患者日常活动的能力进行评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活动能力越好;用神经功能缺损(MESSS)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总分45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采用Fugl-Meyer量表对患者的平衡功能以及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各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越好[2]。

1.4 统计学方法

把本次所研究所得到的数据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由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差异为P<0.05时表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情况

三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A组和C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MESSS)量表评分情况

三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MESSS)量表评分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的评分低于A组和C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 ±s)

表1 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 ±s)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aP<0.05;与B相比较,ab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40 34.76±7.58 63.17±7.32ab B组 40 35.17±8.19 77.01±7.29a C组 40 33.98±7.62 53.47±7.16ab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MESSS)量表评分情况比较( ±s)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MESSS)量表评分情况比较( ±s)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aP<0.05;与B相比较,abP<0.05

组别 患者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40 28.92±9.03 18.23±9.01ab B组 40 28.17±9.14 13.11±8.17a C组 40 28.57±9.09 19.25±9.28ab

3 讨 论

当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其缺血病灶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坏死,临床上将此种坏死也叫做不可逆损伤。因此,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此种治疗方法不但能够帮助患者建立神经侧支循环,还能够对患者脑补已经紊乱的代偿机制进行纠正,以此来促进患者脑部功能的恢复[3]。

本次研究结果中,在经过治疗后,三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这也就说明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B组患者的各项功能评分以及指数评分均高于A组和C组,并且神经缺损功能的评分低于A组和C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与陈立英[5]等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由于B组患者是在脑梗死发生后2~4周给予了康复治疗,这也就说明了康复治疗介入时间在2~4周是作为合适的。因为患者脑梗死2周内机体会出现明显的水肿状态,并且患者大多都存在着明显的心理情绪波动就,加上其病损区域血管的稳定性比较差,如果过早对其干预,很可能会造成患者脑部再灌注损伤,不但达不到干预治疗的效果,还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更加严重的损害。

综上所述,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在患者脑梗死后的2~4周给患者介入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同时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建议将此种方法推广在更多的临床上。

[1] 杨 伟.不同介入时机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7,26(19):22+24.

[2] 陈国梁,刘结梅,丁家谊,梁伟财.不同介入时机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4):4-6.

[3] 卫 霞,贾秀贤.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介入时机的选择[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09):70-71.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量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