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展现地方党报的新气象新作为
——海口日报社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主题报道的探索与思考

2018-06-05张树广

中国记者 2018年5期
关键词:经济特区版面日报

□ 文/张树广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主题报道,是《海口日报》2018年度最重要的报道任务之一。早在2017年11月,《海口日报》就专门进行了安排布置,要求全社采编人员强化“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提前准备、认真策划、精心组织、主动作为,全力做好本次主题报道,传播好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记录好海南30年的历史变迁、展示好特区风采、讲述好海口故事。

据统计,《海口日报》自3月26日开始集中推出本次主题报道以来,截至4月23日,共刊发原创文字稿件119篇、图片209幅,转载中央媒体相关文字稿件44篇、图片11幅;旗下新媒体(含海口网、“两微一端”等)共播发文字、视频、数据新闻等相关报道稿件488件,总阅读量突破2000万。上述报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内容讲政治、接地气,版面高质量、有特色,形式多元化、有创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提高政治站位,着力做好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报道

在报道谋划之初,《海口日报》就意识到, 2018年还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个特殊时间节点上,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备受国内外关注,必须站在讲政治、讲党性的高度做好本次报道。为此,报社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专门报道团队,3月下旬起开始在头版等重要版面报道了海南省、海口市围绕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举行的一系列重要会议、重大活动以及相关重大政策出台、重要工作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等情况,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千家万户。

□ 上图为游客慕名前往施茶村火山石斛园参观。

□ 下图为4月14日上午,海口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张树广(中)带领5名记者前往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重走总书记的考察路线,深入回访与总书记交谈的村民、村干部及慕名前去观光的游客。

4月11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海南的琼海、三亚、海口等地考察,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海口日报》把做好这两个报道作为重中之重,在“规定动作”上,14日用一、二、三版刊发了新华社的相关消息、通讯、评论等通稿;15日,又同样用3个整版刊发了新华社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全文、解读等通稿,报道了海南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学习贯彻落实的情况。在“自选动作”上,13日下午新华社通稿一到,报社第一时间组织相关采编人员认真学习,提前安排记者于14日回访总书记考察地点、采写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海口各界的反响等报道,并于15日用5个整版刊发。

值得一提的是,总书记此次在海南考察的地点中,属于海口市的是施茶村。《海口日报》结合自身定位,将回访的着力点放在了施茶村。14日一早,报社6名记者来到施茶村石斛产业园,重走总书记考察路线,深入采访与总书记交谈的村民、慕名前来观光的游客以及村党支部书记洪义乾,15日用一个整版刊发了通讯《总书记来人心暖 施茶村里春潮涌》。该文从百姓视角切入,通过村民、村干部讲述的“总书记一共和我握了三次手”“总书记走了一路,也问了一路,既有关心,也有鼓励,更有嘱托”等细节,再现了总书记心系民生、平易近人的形象,再次激发了当地干部群众牢记嘱托、谋事创业的动力。从实质上来说,这篇回访报道,是地方党媒在中央媒体报道的基础上,从另外一种角度进行的深化与拓展,进一步增强了报道在当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精准抓住主线,精心组织策划报道讲好海南海口故事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的30年,时间跨度很大,需要报道的内容很多,如果没有一根主线贯穿,很容易繁杂零乱。《海口日报》认为,海南省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报道的主线就是改革开放。《海口日报》精准抓住主线,强势推出了“海口三角池片区综合环境整治”和“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海口巡礼”两个较具影响力的策划报道。

“海口三角池片区综合环境整治”系列报道,还原历史记忆、彰显海口特色。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初,10万人才跨过琼州海峡,不少闯海人都聚集在当时的海口三角池片区,开始他们的闯海梦,三角池片区成为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重要地标和“闯海人”的记忆载体。随着城市的发展,三角池片区的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都比较陈旧,海口市于2017年底启动三角池片区综合环境整治,将其作为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的重点民生项目,打造具有闯海文化历史的特色记忆带,经过100多天努力,面貌焕然一新。《海口日报》先在3月26日头版以消息、图片、评论的组合方式报道了三角池片区整治取得的成效,接着又文图并茂、连续推出《“闯海圣地”蝶变 延续城市记忆》《擦亮“海口之眸”留住浓浓乡愁》《立面改造提品质 老城蜕变展新姿》等6个整版系列报道,受到读者的肯定与好评。

“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海口巡礼”系列报道,展示特区精神、讲好海口故事。从3月26日起,《海口日报》以整版持续推出了《凤栖梧桐落宝地 人杰地灵任翱翔》《共享大数据 服务大民生》《365天,天天买到“一元菜”》《“多规合一” 简政放权——海口敢为人先 一张蓝图干到底》《实施河湖长制全面提升治水质量——水岸共治 海口水更清岸更绿》等大批报道,截至4月23日已刊发21个整版。这组报道采用“小切口、大主题”的方式,反映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口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推进改革开放各项事业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及取得的明显成效,弘扬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为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统筹版面安排,既强化“四个意识”又彰显地方特色

《海口日报》在本次主题报道中,除了抓好稿件的组织和采写,还注重版面的编排与设计。在报社看来,不仅稿件内容里有政治、有学问,版面形式上同样有政治、有学问。

从4月1日起,《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中央主要媒体在重要版面推出“潮起海之南”专栏,全方位展示海南30年改革奋进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全面总结和阐释海南在改革开放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海口日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及时在头版等重要版面、重要位置对标开设“潮起海之南”专栏,全文转载上述报道。对中央主要媒体近期刊发的其他有关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主题的报道,《海口日报》也是第一时间在重要版面转载。《海口日报》通过对上述报道的“二次传播”,进一步扩大了报道在海口地区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在讲政治、顾大局的前提下,《海口日报》在版面编排上尽可能多体现“海口元素”,作出地方党报特色。如4月12日《人民日报》《海南日报》《海口日报》三家报纸的头版,《人民日报》采取“三三”分栏,刊发了《习近平集体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现任和候任理事》《习近平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等5篇稿件;《海南日报》也采取“三三”分栏,除了刊发《习近平集体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现任和候任理事》《习近平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两篇稿件,还刊发了《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主旨演讲在海南各界和与会嘉宾中引发热烈反响——勇立时代潮头,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等自采稿件;《海口日报》采取“五一”分栏,用五栏上下编排刊发《习近平集体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现任和候任理事》《习近平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两篇稿件,在倒头条位置用较大篇幅刊发图片新闻,报道海口以优美的环境和浓厚的氛围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的情况,此外还在边栏刊发两篇自采稿件并做了两个海口新闻图片导读。《海口日报》的版面编排,既充分体现了党报的“四个意识”,又有力彰显了海口市委机关报的担当与作为。

四、善用新媒体平台提升报道“四力”

统筹利用海口网、“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同频共振,形成报道合力,扩大报道效果。

网络专题有声势。如海口网推出的大型网络专题《三十而立, 海南再启航》。专题以象征大海的蓝色为主色调,背景音乐选用了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及的一首海南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配以专题板块的高清大图,融文字、图片、图解、漫画、视频等元素于一体,如一部有声有色的故事片,生动展现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目前点击量已突破20万。

人物专访有故事。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透过人的感知和触觉,折射出的城市变化更能引人共鸣。为此,海口网及其“两微”平台刊发了一组“我与海南30年”人物报道,如《记海口春光摄影室30年“芳华”故事》《记海口老民警眼中的椰城之变》《暖风拂动过往30年 海口环卫工人见证行业巨变》等,通过专访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了解他们身上的小故事,以小见大反映其背后的社会大变革,让报道更生动、更可读。

□ 4月15日,《海口日报》用一个整版刊发了回访施茶村的通讯报道《总书记来人心暖 施茶村里春潮涌》。

“两微”产品有创意。如“海口发布”推送的微博《穿越时光洗涤 海口与你在一起》,记者先找到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初期的部分老图片,再到这些老照片当年拍摄的地点拍照,通过旧照片与今日景的对比,品味海口30年光阴里的变与不变,引起受众的强烈共鸣,网友纷纷留言感叹“时光流逝”,点赞“光辉岁月”。该微博阅读量达18.8万,转发评论100多条,点赞数500多。此外,海口网微信公众号推送的H5作品《白天繁花似锦,夜晚火树银花,“诗画海口”盛装迎客,一不小心就被美到!》,以海量美图360°全方位立体展现海口盛装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在海口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里被大量转发。

五、地方党报做好重大主题报道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个意识”的具体体现,针对重要稿件的处理、重要版面的编排,地方党报应多向上级党报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确保办报政治安全。但对标学习并不等于照搬照抄,地方党报还应紧紧结合自身定位,根据每天的稿件“环境”科学安排版面,在强化“四个意识”的前提下尽可能多体现一些“本地元素”,这样才能防止党报“千孔一面”,充分体现自身的功能和价值。

二是“上接天线”和“下接地气”的关系。重大主题报道是个系统工程,时间跨度大、报道内容多、工作任务重,既要求政治性、政策性,又要求持续性、可读性。要完成好报道任务,必须坚持“上接天线”和“下接地气”相结合。

三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关系。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地方党报凭借着内容权威性强、采编流程严谨等优势,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地方党报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要自我否定,而应该以积极的心态,继续坚守优良传统和职业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更多优质的内容;同时还要不断学习,跟上新时代的发展步伐,强化“互联

一是对标学习和主动作为的关系。党报姓党,这是政治家办报必须始终坚持的第一位的原则。面对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地方党报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重大主题报道中主动对标上级党报,也是“四网 +”思维,通过新媒体、新技术的充分运用,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同频共振,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报的主流媒体阵地,展示新气象、新作为。

(作者是海口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qq.com

猜你喜欢

经济特区版面日报
印尼经济特区发展及其经济效应评估
——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分析
经济特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者
——评《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灵感日报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