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碑

2018-06-04刘欢

好日子(下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农妇米勒画作

十九世纪中期,法国现实主义艺术开始慢慢滋生。它是同官方艺术和蜕化了的浪漫主义进行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它确立了以描写生活为创作的最高原则,艺术家们正视赤裸裸的显示,大胆而不加粉饰地描写现实生活,肯定普通人在艺术中的价值,这些艺术家被笼统地称为现实主义者。她们排斥一切抽象的不可见的东西,在画面上排除了圣徒、英雄、天使、魔鬼,努力去表现双眼所看到的世界,表达他们对生活最真实的感受。

公元1830年左右,在法国枫丹白露森林边的巴比松村聚集了一群追求伟大的自然主义的画家,他们就是巴比松画派。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兴起,巴比松画派为先驱,米勒便是巴比松画派的一员。他将现实主义手法从风景画扩展到人物画领域,他的画最能实事求是的表现农民与自然的关系和矛盾。米勒的作品之中找不到任何夸张成分,《拾穗者》、《播种者》、《晚祷者》一系列作品描绘的是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笼罩着沉重与悲恸的社会现实。米勒擅长用凝重的笔触、稳定的构图准确传达他对土地、对劳动的朴素、深挚的情感。其画作特点,自他的代表作《拾穗者》便可窥见一斑。

1857年米勒完成《拾穗者》,本来是一幅描写农村夏收劳动的一个极其平凡的场面,可是它在当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却远远超出了米勒的意料。 《拾穗者》原来的题目是《八月》,画中原本表现的是一个欢乐的收获场面,但由于米勒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使富饶美丽的农村自然景色与农民的辛酸劳动形成了鲜明对比。几位同米勒相交的社会活动家透过这幅画看到了难能可贵的真实,建议画家修改构图。在他们的鼓励下米勒渐渐改变人物构图,直至热烈繁忙的夏收场面却被推到背景的最远处,最后前景上只剩下三个拾穗粒的农妇形象。画作不是戏剧性的场面,只是简单的收获后妇人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主体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和监视着拾穗者的骑兵。这三人与远处的人群形成对比,她们手里拿着些许麦穗,面孔隐藏在阴影中,没有贵妇人的优雅,只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

图画之中米勒采用横向构图的方法,三个妇女穿着沉重的鞋子和粗布衣裙,在她们身后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天空和隐约可见的劳动场面。画面前景之中三个人物与后面一排草垛形成夹角式构图模式,避免了呆板的平行,使画面看上去有一种错位的美感。米勒采用了远明近暗的光线处理方式,把麦田深远、辽阔的空间感表现得很充分。画面中人物和自然景色浑然一体夕阳淡淡的余晖洒落在拾穗者身上,远处的景色和灰蒙蒙的天空融在一起,画面的色调异常和谐。画中农妇的动作富于连贯性,沉着有序,布置在画面左侧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们显得愈发结实而有忍耐力。或许长时间的弯腰劳作已经使她们感到很累了,可她们仍在坚持。尽管脸部被隐去了,而她们的动作和躯体更加富于表情——忍耐、谦卑、忠诚。半直起身来小憩的那位农妇,侧影恰如纪念碑般结实、凝重,这是画面的视觉中心。初看上去,这幅画似乎显得非常随意,但事实上,这种布局却体现的作者构图的演进。三位曲身的农妇构成了三个稳定的共性,挺立在画面的前景尚就像三座纪念碑一样充满的安定、永恒的没美感。

《拾穗者》其实是一个相当沉重的社会题材,这幅作品没有任何以往农村生活题材的画作那种充满戏谑、将劳动者变现为粗俗愚蠢的怪物的场面。他的画充满了革命性,他所传达的是下层劳动者控诉和反抗的声音。画中三位农妇体格健壮,动作迟缓、凝重,整个画面布局具有纪念碑式的稳定感,没有理想化的田园情趣,所传达的是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农民生活的同情。米勒以凝重质朴,造型简约的概括力来极富表现力的塑造平凡人物。他表现得是人和大地的亲密关系,是史诗所不能到达的质朴平凡。从画面中三个面孔隐匿在阴影中的农妇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是她们内心深处的忍耐、谦卑、忠诚,是一种庄重崇高的美。虽然背后广袤的天空和郁郁葱葱的树木依旧烘托出田园诗般的意境,但是在生存面前,那三个农妇虔诚的低下头,用自己的身躯承担着生活的重压。

在这幅《拾穗者》在巴黎沙龙展出后,立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些评论家认为米勒的作品所表达的是明显的政治意图,画面上农民的劳作传达了他们生活的艰辛,而将这样的作品拿到巴黎的沙龙里展出,无疑是想要激起底层民众对上流阶层的挑战和呼声,讥讽米勒作品中暗含着农民的暴力革命。面对种种过激的评价,米勒在一封书信中为自己的艺术作了辩护,有人说米勒否定乡村的美丽景色,可在他而言,在乡村发现了比它更多的东西——永无止境的壮丽;看到了基督谈到过的那些小花,所罗门在他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那山林间的一朵百合花呢!米勒相信,艺术是一种爱的使命,而不是恨的使命。米勒的一位艺术辩护人朱理·卡斯塔奈里曾这样来描述这幅画:“现代艺术家相信一个在光天化日下的乞丐的确比坐在宝座上的国王还要美。这幅油画,使人产生可怕的忧虑,它不像库尔贝的某些画那样,成为激昂的政治演说或者社会论文,它是一件艺术品,非常之美而单纯,独立于议论之外。它的主题非常动人,精确;但画得那样坦率,使它高出于一般党派争论之上,从而无需撒谎,也无需使用夸张手法,就表现出了那真实而伟大的自然篇章,犹如荷马和维吉尔的诗篇。”

有一位批评家曾说:《拾穗者》这件作品仍然残留着1793年法国大革命的锋芒,残留着断头台的痕迹。这幅画作所传达的是位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在命运的泥淖中的挣扎与控诉,是米勒对于劳动群体的同情与赞颂那种深沉的情感。米勒相信,艺术是一种爱的使命,而不是恨的使命。他的笔下所表现的穷人痛苦,并不是煽起对富人阶级的仇恨的工具。他所要向往表达的,是如何用细微的现实来映射崇高的理想,因为这样的画作才蕴藏着真正属于艺术的力量。正是这种感情使《拾穗者》超越了一般的田园美景的歌颂,成为一幅人与大地、与生存息息相关的真正伟大的作品。跨越时光的洪流,使我们依旧可以透过那三位玩着身躯的农妇,看到米勒坚定的现实主义立场,以及通过平凡的任务来表达崇高理想和内在精神的努力。

任何一位伟大的艺术家都会伫立在历史的洪流之中,触不可及却散发着光亮,成为史书上带着墨香的一笔。米勒就是这样的艺术家,他带着他拥有永恒的魅力的画作站立在历史里,通过那些柔软的笔触传递着自己关于爱和美的表达,成为代代相传的记忆,为人们所敬仰所向往。而《拾穗者》是那段歷史某一瞬的定格,也是那片田野之中的丰碑。

作者简介:

刘欢(1998.10-),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沂南县。

猜你喜欢

农妇米勒画作
七月恒星
农妇卖了多少个鸡蛋
温暖的邂逅
学生画作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农妇的理想
母亲的背影
为什么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