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药物研究进展分析
2018-06-04邓楠楠
邓楠楠
【摘 要】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种医学药物种类明显增多,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种类增多十分明显,且在临床上充分彰显其重要作用。针对每代头孢菌素药物的特征和适应症,均存在明显差异,可在人们身体健康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抗生素的应用不断增多带来多种问题,其中最严重的一项就是头孢菌素耐药性增多,就耐药性的药度而言,经过改造头孢菌素药物,将细菌对其耐受性的影响,提升抗菌成效成为现阶段研究领域的热点和焦点。
【关键词】头孢菌素;耐药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R969 .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4-03-249-01
现阶段临床在抑制各种细菌导致的感染上主要应用头孢类菌素,可是细菌在头孢类菌素药物上的耐药性明显增强,且不断产生ESBLs菌或氨基糖苷类药物钝化酶。头孢类菌素类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为此,临床有效合理应用就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必须依照适应症选取适当的头孢菌素。本文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研究进展进行有关分析和探究。
一、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研究进展
(一)第一代头孢菌素药物 在20世纪60十年代出现的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噻吩等药物均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药物,当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能将青霉素酶的稳定性改变,且会影响肠道细菌出现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能,为此,相比β内酰胺酶的革兰氏阴性菌,其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较高。相比其他头孢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药物的性能和特征十分显著,可有效对革兰氏阳性菌进行抑制,相比其他抗生素,其具有较好的肾脏毒性,为此,站在临床角度而言,第一代头孢菌素药物可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广泛应用[1]。
(二)第二代头孢菌素药物 随着抗生素的进一步发展,第二代头孢菌素药物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出来,含有头孢尼西、头孢孟多和头孢呋辛等,相比第一代,其抗菌范围更具广泛性,且在杀灭革兰氏阴性菌上更强大,主要是存在7-甲氧基取代基,且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更高。生物应用程度较高,主要以口服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相比其他头孢菌素,第二代的更具独特性,两代药物基本一致,可相比第一代,第二代的头孢菌素药物对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在内酰胺酶的环境当中,头孢西丁和头孢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为此,可应用于β内酰胺酶致病菌感染和大肠埃杀菌(ESBL)等方面。
(三)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 第三代孢菌素药物和第二代孢菌素药物在相同时间内研究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头孢噻肟、头孢磺啶和头孢哌酮等。相比于其他类型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抗菌谱范围广、穿透性强、可长时间维持性血浆、肾毒素低等特点。对于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尿路感染以及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患者均可以采用第三代孢菌素药物治疗,以达到抗感染的目的。除了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维星等均使典型的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在β-内酰胺酶作用下,头孢曲松的稳定性较高。相比于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哌酮具有较弱的抑制革兰氏阳性菌、肠杆菌的效果。头孢维星是一种长效抗生素,对于泌尿道感染以及软组织感染患者均可以采用头孢维星等第三代孢菌素药物治疗。
(四)第四代头孢菌素药物 伴随着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进一步研究,抗菌谱范围不断扩大。科研工作人员于20世纪后期发现了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典型的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包括头孢唑兰、头孢吡肟以及头孢匹罗等。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第四代孢菌素药物除了具备第三代孢菌素药物的特点,同时也增强了抑菌活性。相比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抗菌谱范围更广,而且在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方面,其抑制性更强。
相比于上述几种头孢菌素,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稳定性强、抑制效果明显、抗菌谱范围广等特点。同第三代头孢菌素相比,第四代头孢菌素耐药性以及杀灭效果更强,其主要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2]。
(五)目前头孢菌素药物 就头孢菌素类药物研究现状而言,研究常见内容主要为母核7-ACA的位侧链和7位氨基修饰,在修饰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抗生素的抑制活性,同时也可以获得范围较广的抗菌谱。β-内酰胺酶在临床上主要是对MRSA进行抑制,β内酰胺酶与PBP2a不能有效结合,依照头孢素类药物能够与PBP2a稳定结合的构造,当MICS不足4μg.mL-1时,其可对其MSSA的活性有效抑制。不管是MS一247243,还是美国研发的对头孢素类药物MRSA活性的抑制的药物,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发展,都将MC-02306和RWJ-442831等抗生素合成。对呼吸道病原体有效抑制的药物为头孢烯类药物,在新型头孢素类药物抑制MRSA活性上占据关键性作用。依照体外、体内的实验证明,该药物在很多国家已经上市,对于和其余形式的头孢素类药物,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有些研究者将其命名为第5代头孢菌素药物[3],主要为注射剂类型,在结合BP2x、PBP2a上充分彰显灭菌作用,且其抗菌范围十分广泛,相比前几代头孢素类药物,其安全性更高,且不会出现呕吐、恶心、味觉障碍等不良反应。
二、结束语
综上而言,近些年的头孢类菌素药物发展相对缓慢,且细菌的耐药性不断提升,找到新型的头孢菌素药物尤为关键。经过对头孢菌素药物进行研究可知,主要寻找的头孢菌素药物为厌氧菌活性高和G+抗生素、抗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同样受到高度重视的还有MRSA有效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活性修饰较高的化合物在得到药物之前,需改变其药动学性质;开发具备抗G-、G+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同时开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型制剂。头孢菌素药物的药物化学和药理學等不断发展,使新型头孢菌素药物不断在市场上涌现。
参考文献
[1] 张幸幸, 陈学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广东化工, 2013, 40(16):80-81.
[2] 马春月, 孙冰.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最新研究进展[J]. 科学与财富, 2015(8):177-177.
[3] 李鑫龙, 陈建军. 头孢菌素类药物研究进展[J]. 饲料博览, 2016(6):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