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部血管超声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6-04苏小平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

苏小平

【摘 要】目的:探析颈部血管超声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2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62例患者为参照组,进行静动脉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血流速度等指标,判定短暂性缺血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CA、CCA分叉处及ICA的增厚与斑块检出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观察组中度以上狭窄及无血流动力学意义狭窄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VA收缩期峰值流速(VS)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在短暂性脑缺血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其能够快速诊断患者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提升临床治疗效率,故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部血管超声;短暂性脑缺血;血流动力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ultrasonic diagnosis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in the neck vessels. Methods: Totally 82 transient ischemic patients admitted from June 2016 to June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62 healthy subjec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ference group. Ultrasound examination, blood flow velocity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ransient ischemia and carotid artery ice disease. Results: The thickening and plaque detection of CCA, CCA bifurcation and IC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tenosis and hemodynamic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narrow The constituent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in the peak systolic velocity (V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Ultrasonic diagnosis of neck vessel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It can diagnos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rapidly, provide accurate information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inical treatment. Therefore, it should be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Cervical vascular ultrasound;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 Hemodynamics

【中圖分类号】 R249【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4-03-065-0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被称之为小中风,该疾病是神经科的急症,在临床中较为常见[1]。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颈动脉或椎动脉暂时性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脑部缺氧并出现突发性的神经功能下降障碍。在临床中对TIA的诊断多采用颈部血管超声诊断,通过超声诊断能够及时的判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而针对性的构建相应治疗方案。基于此,以我院患者为例,对该诊断进行相应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2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其中男60例,女22例,年龄34—81岁(52.4±8.2岁)。临床症状主要有头晕、肢体无力、言语存在障碍,且症状均在短期内消失,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另选取我院收治的健康体检患者62例,将其设置为参照组,其中男45例,女17例。年龄33—83岁(52.6±7.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纳入标准:经颅脑CT诊断确诊为TIA患者;经2011年AHA/ASA《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防指南》诊断患者;无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无严重脏器疾病患者。

2)排除标准:血液疾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免疫性疾病患者;心脏功能不全患者;反复感染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选后,均采用西门子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所采用的超声探头为血管专用,频率在9~3MHz。在诊断过程中,必须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

受检患者诊断时候,让其采取仰卧位,并在其颈后部位垫薄枕,让患者头偏向对侧,使得颈部充分暴露出来。超声探头放置于颈部两侧探查患者颅外段颈总动脉(CCA)、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ICA)以及颈段椎动脉。并在颈动脉分叉上、下1.5cm除对CCA、ICA以及IMT(颈动脉血管壁两线间距离)进行相应的测量。正常情况下IMT为1.0毫米以内,而一旦IMT处于1~1.5毫米之间,则表明内膜增厚,也就是医学中常说的粥样硬化斑块病变。而一旦IMT超过1.5毫米则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测能够发现管壁内膜粗糙,且拒不向内腔呈现增厚状态。

1.3 观察指标[2] 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检出情况;观察两组患者VA血流动力学比较;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

1.4 指标判定

1.4.1 ICA狭窄判定标准[3] 依据美国放射学会二维及多普勒超声诊断ICA狭窄标准,将狭窄分为4级。1.完全闭塞,血流信号完全消失,且无血流通过。2.重度狭窄,官腔狭窄处于70%~99%,狭窄端流速升高,收缩期最高流速超出230厘米/秒;或者出现血流通过少量,血流速度较低情况。3.中度狭窄:官腔狭窄处处于50%~69%,狭窄段血流出现加速状态,且收缩期最高流速处于125~230厘米/秒。4.轻度狭窄:管腔狭窄小于50%,局部出现斑块,管径相对变小,收缩期最高流速小于125厘米/秒。

1.4.2 VA血流动力学判定标准[4] 观察VA官腔学刘冬雪具体情况,测定双侧VA收缩期峰值流速(VS)。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整理、处理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VA血流动力学检查以均数加减差(x±s)表示,IMT、斑块检出及颈动脉狭窄情况以百分比(%)形式表示,对比以x2、t检验,P=0.05为分界线,小于界限值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IMT及斑块检出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CCA、CCA分叉处及ICA的增厚与斑块检出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1所示。

2.2 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 诊断结果表明,观察组82例患者中诊断出颈动脉狭窄的有31例,其中轻度狭窄的17例,中度狭窄9例,重度狭窄5例,并无闭塞病例。其中在CCA发生颈动脉狭窄的例数为19例,ICA出现劲动脉狭窄为12例。对照组62例中,发生颈动脉狭窄11例,轻度狭窄10例,中度狭窄1例,重度及闭塞情况并未发生。其中CCA发生颈动脉狭窄的例数为8例,ICA出现颈动脉狭窄4例。诊断表明,观察组中度以上狭窄及无血流动力学意义狭窄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2所示。

2.3 观察两组患者的VA血流动力学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间VA收缩期峰值流速(VS)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出现VA盗血情况,而对照组则未出现,差异并不显著(P>0.05)。详情如表3所示。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神经性疾病,其发作特征与中风类似,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脑系统出现短暂性缺血,从而引发患者意识、语言以及运动功能障碍[5]。据相关研究显示,该疾病临床诊断复杂,且治疗后病情易反复。数据统计显示,该疾病发病期约为3min~24h,随后就恢复正常。临床中该疾病多发于老年,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基于此,就需要对该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并针对性进行治疗,从而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近年来,临床中多采用超声扫描对该疾病进行诊断,但由于病症发展较为迅速,诊断的精确性就有待提高。新型颈部血管超声检测仪是当下临床中较为常见的TIA诊断方法,其诊断结果精确。本次研究就以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脑缺血发作疾病,以此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6]。

在本次研究中,结果表明,观察组无论是颈动脉狭窄、VA血流动力学以及斑块检出上均较高。另外,患者在诊断后经过及时的治疗,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也表明,頸部血管超声对TIA患者病情的诊断率较高,能够有效的检测患者颈动脉粥样,分析具体的原因,准确的反应颈动脉内部情况,了解管壁粗厚、血流速度、狭窄程度等。这就为临床的治疗提供极大的便利。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是TIA病情诊断的主要特征,其斑块分布情况、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大小等均可反映患者病情,通过斑块大小、回声检测,可以有效判断斑块稳定性,一般低回声斑块其稳定性差,易导致患者发生脑血管疾病等;血管狭窄度则可检测患者供血,便及时缓解其血液循环功能障碍[7]。同时,其还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费用低以及多次重复等优势,较适用于临床疾病快速诊断,具推广价值[8]。

综合上述分析能够看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测能够有效的反应患者具体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红艳,戴雪艳,王艳云,等.颈部血管超声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6):111-112.

[2] 苏景艳.颈部动脉超声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学,2016,36(2):111-112.

[3] 张艳明,宋则周,傅燕飞,等.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联合ABCD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6,25(8):687-690.

[4] 邵燕,章成国,丁楠,等.颈动脉超声评估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6,15(4):375-378.

[5] 杨庆华,沈文,贾贤达,等.颈动脉超声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价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38(9):1061-1063.

[6] 温玉梅,刘秀娟,刘晓宇,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部大动脉病变超声学评估[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8):52-54.

[7] 曹妍,刘运平,赵现,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8):92-93.

[8] 李振洲,任力杰,邵玉凤,等.CEUS颈动脉斑块灌注模式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卒中发病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33(4):534-538.

猜你喜欢

血流动力学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全麻下腹腔手术时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南葶苈子提取液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新生儿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经颅彩超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椎管内麻醉下妇科开腹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糖变化研究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超声影像分析
脑电双频谱指数指导丙泊酚靶控静脉输注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活络骨康丸联合利伐沙班对髋关节置换术后35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研究
老年患者应用双管喉罩全身麻醉的安全性研究
颅内动脉分叉部血管结构与分叉部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