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2018-06-04王蕾
王蕾
【摘 要】目的: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给予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自2016年3月-2017年3月的92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组进行治疗,分组方式为挂号的先后顺序,对照组给予西药和灌肠治疗,治疗组则给予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对其临床效果、病变活动性评分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给予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后,其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78.26%,且不良反应较少,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威胁患者的健康,给予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芍药汤;痛泻要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3-0-0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道疾病之一,是由于结肠受到炎症因子的侵袭而引起的,发病后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带血等症状,由于对其病因尚不明确,因此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且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会有较多的并发症发生。对于此种疾病临床上常常以药物进行治疗,而单一的用药效果并不明显。本文就此疾病采用芍药汤联合痛泻要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2例,其中男47例,女45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45.3±3.8)岁;患者病程5个月~19年,平均(3.8±0.9)年;经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肠道黏膜水肿充血34例,黏膜糜烂10例,点状出血6例,血管纹理不清3例,炎性增生2例。所有患者均以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与参考文献中的标准确诊[1]。以盲分法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年龄、性別、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剂量为0.5 g,3次/d,同时以100 ml浓度为2%的甲硝唑与5 mg地塞米松联合进行保留灌肠治疗,1次/d,10 d为一疗程。治疗组以芍药汤联合痛泻药方进行治疗,根据患者中医证候进行加减。基本方:白芍25 g,炒白术25 g,防风10 g,陈皮15 g。木香20 g,黄连6 g,白头翁12 g,黄芩15 g,炒莱菔子15 g,枳壳15 g,柴胡10 g,地榆10 g,甘草10 g,槐花10 g。患者如便赤血多为紫色暗沉者,为热毒入侵,加黄柏强化清热制痢效果;患者若伴有食滞,则以山楂代替甘草消除食积;患者如腹部有胀满感,腹泻且为赤色冻状,则加牡丹皮与当归强化血液流动。服药方式为水煎服,1剂/d,分2次早晚服用,10 d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评价标准
根据参考文献和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学分会制定的疗效标准进行疗效判定,疗效分为3级[2]。痊愈:患者症状消失,经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确定肠黏膜病变消失,恢复正常;好转: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经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确定肠黏膜病变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经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确定肠黏膜病变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为痊愈率与好转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取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给予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后,其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78.26%,且不良反应较少,对比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在发病后患者主要会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等症状,且由于是慢性疾病,因此其容易复发,病程迁延不愈等,严重威胁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上,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常常以口服给药为主,常见的有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并且与保留灌肠联合治疗,但是其临床效果则并不明显。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由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出现广泛的出血、充血、水肿、糜烂和表浅小溃疡等症状,其中小溃疡则会逐渐发展融合为大溃疡,对于病变严重的患者,其溃疡可深达肌层,可能会导致穿孔等;炎症较为严重时则会使得结肠明显扩大,形成中毒性巨结肠。
在本次的研究中,给予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后,其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78.26%,且不良反应较少,对比差异明显(P<0.05)。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医中则属于“痢疾”、“泄泻”、“脏毒”等范畴,也被称为“赤沃”,《伤寒杂病论》则称为“下利”,不同的古方中其名称不同,但是临床症状和治疗却存在相似之处[3]。中医认为它主要是由于其情志受到感染导致,使其发生情志郁结,长期的情志郁结则会使得肝、肾、脾等重要脏器产生功能紊乱的情况,对于机体正常的吸收和排泄功能均产生较大的影响,进一步扰乱机体的正常内环境以及循环功能,如此反复则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4]。而对于其治疗则认为应调节其大肠运动、促进血行运转、调和气血开始,其中芍药汤能够有效调节气血、清热除燥等效果,与痛泻要方共同使用,效果更加显著。而药方中,其白芍能够有效调节气血、养肝润脾等功效;白术则能够清除湿热,补气健脾;防风可以散瘀化结,对于脾肾有着较好的作用;陈皮可以理气;黄连、白头翁、黄芩则能够起到清热解毒、清肠利湿的作用;地榆有清热和凉血的功能、有效促进炎症因子的吸收,从而减轻机体的反应;木香、枳壳、柴胡、莱菔子有明显的理气化瘀等效果;甘草益气和中,能够将上述药物的药性相调和,共同作用。同时痛泻要方则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进行加减治疗,有效增强其疗效[5]。两种药方联合使用则能够加强疏肝健脾、清热解毒、理气化瘀的作用,有效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缓解其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给予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徐鹤明.探究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0):183-184.
肖毅.芍药汤与痛泻要方联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09):115+117.
刘洪彬.芍药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28-29.
梁国威.芍药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129.
柏跃华.芍药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0例疗效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0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