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18-06-04闫瑞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闫瑞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在心理咨询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展及延伸,这一课程能够给那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从本质上进行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课其实就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一课程从始至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认为大学生只有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下才能促使其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得到切实提升。本文主要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相关的内容进行研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模式 创新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创新团队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177-01

前言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创新,并且在这一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也应充分调动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在大学阶段,学生个体的社会性得以迅速发展,并且很多大学生个体在这一阶段经常会遇到诸如人际关系、适应问题、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自我意识发展之类的心理困惑,因而强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内容设计应坚持的原则

1.1适应性同超越性相统一原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目标不仅应与现实相适应,同时还应超越现实。这一课程具体目标的设置应将大学生个体所处的社会现实作为立足点,同时将学生个体频繁出现的心理困惑列为课程目标设置的重要内容进行研究。从另外一个侧面进行分析,现实的发展不能代表未来的发展,未来的发展往往还需要依赖对现实的超越。因而,课程目标内容的设置应注意引导大学生处于社会现实中去认识自我并对自我的思维品质、品格及观念意识等进行探索,实现自我超越。

1.2社会化需求同学生个体身心发展需求相统一原则

高校教育还将培养与社会所需人才相符合并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其一大主要目标。通常意义上,学生个体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自我发展的,社会之所以能够实现持久发展也是以个人发展作为基础的。但是,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生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还应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并应加强对社会规则的学习。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标准中,就明确规定了“社会适应性”是学生个体必须具备的一大重要标准,那么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就应充分体现社会化需求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相统一这一原则。

1.3针对性原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坚持针对性原则具体指的就是不仅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还应切实把握好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的做好内容设计的突破。高校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设计并采用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设计还应密切结合学生特点,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如此以来,教师结合这一特点进行课程设计时,也能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段的心理问题特点,采用大学生喜爱的实践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并促使教学效果得到切实提升。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具体策略

2.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第二课堂的建设工作

第二课堂建设是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第二课堂的建设还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1]。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工作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个体处于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能够使其积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并得到感情方面的慰藉。其二,还应开展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是非常具有征服力的活教材,同时其还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生活的乐趣,而且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2.2采用思维导图协同模式

思维导图协同模式具体指的是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并依托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方式。思维导图属于一种高效的学习思维工具,其在教学、营销以及管理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协同模式就是以思维导图为依托,并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开展教学[2]。这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具体如下:首先给学生讲授导图的绘制方法,然后进行协同小组的划分。其次,确定实际的任务主题,与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再次,和学生一起分享教学成果,教师对教学进行总结和归纳。运用这一模式开展教学,不仅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协同能力,同时还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切实提升。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左右脑功能,并促进教学效果得以有效提升。

2.3采用网上实践研讨模式

借助网上实践研讨模式具体指的是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以网络环境为依托,同时采用团队分工合作的形式,充分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团队的讨论、研究和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中,教师可结合对具体的教学任务、学生集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专题,并引导学生让其充分参与合作学习的模式中。同时,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展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还可在“研练中心”的网络教练室开展,教师精心准备网络教学资源,同时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合作学习探究。这一教学模式具有以下方面的显著特点。其一,更加关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自主钻研精神。其二,这一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特点。其三,这一教学模式关注了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其四,这一教学模式呈现出信息交叉的复杂性、广泛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其五,这一教学模式不仅关注了学生学习本身,同时还运用理论并突破了对原有理论的束缚,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品质。

结语

基于上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创新的探讨和分析可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的拓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教育工作者还是教研人员都应对此持以积极的态度,并运用创新意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唯有此,才能切实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并最终促进学生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中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4(6):27-29.

[2]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30年建设历程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 2016(11):87-91.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