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角下恩施土家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研究

2018-06-04杨勤张华江

商情 2018年15期
关键词:体育文化文化自信

杨勤 张华江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分析了湖北恩施土家族体育文化与旅游的发展状况,从文化自信视角出发,提出将土家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与创新的思路,推进恩施传统体育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自信 体育文化 旅游融合 恩施土家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先辈居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文化自信”理念。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自信是一个地区繁荣发展的力量源泉,恩施正是由于拥有深厚的文化基础,才呈现出现在的繁荣盛象。恩施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自治州境内有25个民族,主要以土家族和苗族为多。恩施不仅风景独特秀丽,而且物质文化丰富,是一个独特的神州大地。恩施作为贫困地区,在国家大力扶贫下,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文化开展旅游业。通过与民族体育文化相融合,打造自己“特色旅游”品牌,以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的体育活动为主体,吸引游客参与,从而推动恩施旅游业的发展,提升经济效益,促进恩施土家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恩施土家族体育文化与旅游的发展现状

1.1 恩施土家族体育文化的现状分析

1.1.1 恩施土家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

土家族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但说法多样,一方面说为古代从贵州迁入湘西的鸟蛮的一部:另一方面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从迁居百艺工匠的后裔。清末地方志中开始“土家”名称。[2】恩施作为土家传承地之一,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山水宝地。群山环绕,物产丰富,古老而又神秘的地方孕育着勤劳古朴的土家人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恩施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和民俗文化,为土家体育文化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形成目前众多的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

1.1.2 恩施土家传统体育项目众多

1)“摇旱船”。此项目是一项移植活动,多在劳动之余进行。该活动是把水上行船的生活动作拿到地面上进行夸张表演,虚实结合。模仿的是真船行在水中的各种动作,有拔锚、起船、拨水、回水、冲浪、卧船、翻身等,讲述了一个渔家生活的艰辛和快乐的故事。这一项目常在田间草坪上进行,两人对面坐于地上,互相双手紧扣,利用两腿蹬力和身体的屈伸前进,另一人于后方跟进。好似水中摇船,颇为风趣,可多团体比赛,三人一组,以行进快慢排列名次。

2)“摆手舞”。此项目是一项土家族喜爱的体育活动,是由祭祀舞蹈“撒尔嗬”演变而来。[3]土家人民喜爱劳作,信仰礼俗,为纪念先辈创造的一种祭祀活动。“大摆手舞”它既是体育活动,又是军事鼓舞。历史记载,恩施各民族有过许多战事,一方面加强民族自强的品质,另一方面促进身体的发展。这些战事训练经演变发展为目前的传统体育项目,成为人们日常娱乐活动的一部分。

3)其他項目。如打陀螺、跳马儿、滚铁环、踩高跷等一系列活动。由于土家人民古往今来都有着包容的态度,不排除外来民族文化,且土家族聚集地山多田少,环境恶劣,形成了山区独特的耕种模式,能歌善舞的土家人民在恶劣的环境下创造出了多样的竞技娱乐活动。从这些体育文化来看,主要是因为居住环境、风俗习惯和民俗风情形成的如此多样的土家体育文化。

1.2 恩施土家族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恩施旅游业进入起步阶段以来,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旅游业得到逐步发展。主要从媒体宣传、交通改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等各方面加以改造和运用。在生态旅游发展的今天,目前主要以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为主,打造优势品牌,形成一定品牌效应。总体而言,恩施旅游业形式单一,忽视了土家体育文化,缺失了重要一块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2、恩施土家族体育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问题分析

2.1 景区内部建设不全,市场开发力度不够

恩施地区由于地势原因,经济条件薄弱,市场开发力度弱小。恩施作为贫困山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政府已经大力支持,但是景区内部完善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基础服务设施不健全,不能满足游客需求,丧失大量游客资源。[4]民俗传统体育文化是旅游业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与经济息息相关,没有大量资金投入,没有资金建设场地、购买器械,是使体育文化发展受到阻碍重要的原因。

2.2 外来文化的入侵,人们文化认同偏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时代变迁,民族的发展,从原始封闭耕作生活走向开放,各民族共同繁荣,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但同时也造成外来文化的入侵,对本地固有的特色文化产生极大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属于本民族的特色运动项目逐渐走向同化,例如很多体育活动被足球、排球、健身舞等活动代替。而年轻一代的人们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不认可,追求新潮是他们的标签,时尚才是领军人物,而传统体育文化被封存在老一辈的记忆中。

2.3 旅游品牌知名度低,无法产生品牌效应

恩施地区地势长期限制发展困难,文化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宣传,政府没有精力对于旅游宣传,缺失政府宣传无法推广旅游景点。以至于很少人知道恩施有什么景点,有什么特色,有什么吸引点。更加无法形成以传统体育文化为主的旅游特色景点。自然景点以及民俗风情受商业化严重影响,已经失去原有特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无法达到口碑效应,回头客少,旅游达到瓶颈期。

2.4 服务质量不高,人员素质低下

由于恩施属于贫困山区,早年教育发展不全面。导致部分从事旅游服务行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形成人员素质较低的现象,景区管理人员过分重视景区建设而忽视人员建设。没有经过严格培训正当渠道参与工作,服务不周到、态度恶劣,丧失游客来源。年轻一代外出,景区滞留人员均为年老体弱者,文化水平较低,大部分未受过文化教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务的水平的提高,而年老者已经无法承担起体育文化的表演与传承。

2.5 体育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协作不够,复合型人才缺乏

时代的发展对于旅游行业的需求很大,体育与旅游没有找到合适的契机,达到沟通的桥梁,从而导致资源不能共享与利用。解决体育资源与旅游的开发、体育文化隐藏的巨大商机、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的发展等问题,不仅需要旅游管理与开发的应用型人才,还需要了解体育文化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3 恩施土家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策略

3.1 规范旅游管理体制,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政府应该加强引导,对于旅游各方面明确规定,依法保障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指导当地旅游部门根据资源特色,合理分析,科学规划。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开设多条旅游路线,结合旅游发展现状,解决首要问题。

3.2 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项目

恩施地区生态旅游和民俗传统文化丰富,为了能够刺激游客二次消费以及多次消费,将众多景点进行综合分区。打破区域界线,加强景点与景点之间的合作,扩充旅游市场,实现旅游多元化,景点多样化,旅游产品新颖化的特点。通过加大自媒体的宣传,把土家传统文化通过影视等手段传播,通过民俗节日加大对体育文化的普及,从而提升影响力,达到满足不同层次的游客需求,吸引消费者,提高竞争力。将体育文化和生态旅游融合,推出一系列体育活动與景点互补,特色鲜明,大力突出恩施土家文化得天独厚的优势。

3.3 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景区服务质量

旅游发展需要专业性人才,同时更需要复合型人才,要充分调动旅游、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专家对于旅游发展研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会旅游培训企业的作用,对于旅游管理培训者加大培训要求,偏向于旅游与体育文化融合方向培训,景区相关管理部门严格把关,定期对于工作人员进行评估,设立奖惩制度,从而促进体育文化与旅游市场的发展。

3.4 大力挖掘恩施民问民俗体育文化,结合外来文化蓬勃发展

根据恩施民俗旅游分为参与性体育旅游和观赏性文化旅游,进一步加大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发和整合,和当地产业相融合,形成产业链,开具特色产业结构,使恩施民族体育文化能够吸引国内外大量游客,带动恩施文化交融发展,鼓励多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7年10月.

【2】刘冰清,彭林绪.土家族社会生活习俗的演变【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

【3】周福贵.土家族摆手舞体育价值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

【4】刘凤立,宴令.湖北恩施发展旅游业的SWOT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

猜你喜欢

体育文化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对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高校学生体育比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