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共同体理念的师生共生态模型构建与实践研究

2018-06-04骆王丽

商情 2018年15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课程改革

骆王丽

【摘要】以酒店管理专业相关课程教学为案例,运用学习共同体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建构学习共同体的师生共生态势模型,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与改革提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师生共生态势 课程改革

国外关于“共同体”的概念最早见于19世纪末德国社会学家裴迪南,滕尼斯的论著《共同体与社会》,他认为共同体是“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组织形式”,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亲密且信任的关系[1]。20世纪80年代以后该概念被美国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衍生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对此的研究覆盖了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既研究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理论,也探讨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系,并分析其功能和成员之间的交互关系[2]。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而学习共同体则正好是实现全民学习的有效方式,关于学习共同体的相关在不断涌现,但从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研究过于侧重理论概述性研究,而相对忽视学习共同实践的研究[3];研究对象过于偏向教师,而相对忽略学生群体的研究[4];研究内容比较老旧过时,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选取酒店管理专业的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课程为例,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不成体系,适应经济和教育发展需要的问题,基于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共同体,以促进师生共生态势的构建。在理论方面,本研究将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引入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之中,运用与该概念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对该课程教学进行重新设计,以形成基于该课程的师生共生态势,这对于拓展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应用领域,完善该理论的体系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在实践方面,本研究在学习共同体基础上所构建的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课程师生共生态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使之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的交流、沟通与讨论中,从而摆脱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下被接受专业知识的约束,使学生具备比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与他人针对学习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更加全面的提升。

一、学习共同体师生共生态势模型构建

笔者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课题负责人所在学校的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提出了基于学习共同体的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课程师生共生态势构建,具体如图l所示。

模型共包含3个功能各异的模块:第一个模块主要是以课堂的面授、师生合作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为主,该模块构成了基于学习共同体的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课程师生共生态势的核心:第二个模块主要是指在前面提到的三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中所产生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师师互动等不同形式的交互:第三个模块主要是指为这些不同类型互动提供支持的相关支撑,包括对课程内容、资源库、协作、学生发展、考核反馈以及学习主体权限的管理,具体包含6个上级模块及其对应的子功能模块。这些模块共同构成了基于学习共同体的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课程师生共生态势。

二、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课程学习活动基本形式的构建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课程师生共生态势构建包含了课堂当面授课、师生合作学习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等多个方面,课堂面授的任务主要是在实体教室里老师与学生开展当面教学,而后两种形式则是依托网络虚拟社区所构建的学习共同体平台而进行了学习,但在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课程课堂上也可以开展某种程度上的合作学习,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课程师生共生态势正是构筑在这些学习方式的共同学习与广泛交互的环境与氛围。

1、课堂面授。这是高职院校最基本的教学开展形式,就算新技术再发展也难以动摇这种面对面式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更应当以课堂面授为基础开展其他形式的教学探索,这样才能使所构建起来的师生共生态势得以推广开来。与此同时,其他形式的借助于其他教学形式所构建起来学习共同要求课堂面授方式相应地做出某些改变,既要求课堂教学引入建构主义理论与思维,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不再只是将新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更要为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将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课程的整体框架呈现给学生,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引导他们产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并逐渐形成其自身的课程知识体系。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课程师生共生态势下的课堂面授开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具体环节主要有:第一,老师对已有知识进行复习,积极为新知识的学习准备相关资料;第二,老师当面传授给学生新的知识内容,帮助其构建起对整个框架与知识体系的正确认知,并基于此让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第三,老师帮助学生对已经教授过的知识进行反复的练习,使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新知识有自己的的理解与认知,将知识加工成学生比较能够接受的成品,帮助其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第四,老师对学生实践提出具体的目标与要求,指导其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使其能够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2、合作学习。在课堂面授的基础上借助于微信、短信、书信、电话、Q群、邮件、面谈等手段,开展更加深入的课后学习,而使学生得以利用这些手段开展学习的前提就是根据学生特点对课程学习任务进行相应的分配。师生以分组的方式,借助于以上所罗列的多种手段共同开展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完成师生共同确立的学生任务,这便是师生共生态势下的合作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合作学习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包括學生与其他合作小组之间的个人与小组的合作,还包括合作小组之间所开展的跨组合作,这三种不同的方式是合作教学开展的基本形式,而在各类合作中如果有老师的加入,都会对小组合作达成其既定目标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合作形式中,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以及指导学生的老师之间均能开展广泛的合作,这些两两之间的合作均是师生共生态势下教学活动重要的形式。通常来说,师生共生态势下的分组合作学习开展过程如下:一是老师调研和了解学生的根本特点,比如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及其学习行为习惯等,据此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通常每组人数在五到七人之间,学习小组内以民主的方式白荐或推举其成员成为该小组的组长,从而构建共同合作的学习小组:二是合作学习小组内开展讨论与交流,而老师适时参加其中,为其指明各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的具体目标与计划,为共同学习确立相关主题,调动学习小组内部成员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其主动分担小组学习的任务:三是合作小组的组长监督完成小组的任务,将小组共同的任务分摊到小组具体成员的头上,在小组成员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协调和督促,确保能够及时、高效地完成小组的共同学习任务:四是老师为各学习小组提供展示其学习成果的展示区域,而各小组则负责对本组学习成果的具体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开展的思路及其遇到的难题和解决问题相应的办法与手段进行详细的讲解,老师则在此过程中引导其他学习小组成员对该组学习成果开展评价与讨论活动。

3、自主学习。该理念是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观,与以往的学习方式有很大区别,具体表现在:自主学习方式主要是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与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确立各个时期的学习任务,据此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方法与工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与节奏完成学习任务与目标的学习方式。本课题所提到的自主学习显然是建立在师生共生态势下的合作学习之上的学习,师生、生生以及师师之间在开展沟通、交流与讨论后,再辅以网络渠道的资料查询,学生可以借此机会拓展有限的思维,而不再只是局限于以往的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内容,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反思,向他人表达自己对学习中某些问题的看法,吸收他人好的学习经验和对课程内容的看法,实现对课程知识的消化与理解,进而提升学习的实际效果。通常来说,在师生共生态势下以学习小组为依托的学习共同体在开展自主学习时,其具体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共同体共同制定目标一致的学习计划,该计划的制定主要是基于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课程已有的课程体系而确立的,一旦共同的学习计划制订后,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均应无条件地认真执行:二是学习共同体成员应当依据既定的学习计划,广泛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数字图书馆教学文献资源以及网络上开放的教学资源,结合当前的文献研究成果,及时完成所承担的学习任务:三是学习共同体成员应当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独特体会与心得等经验记录和整理出来,形成阅读性比较强的学习成果,以供他人学习和参考:四是学习共同体成员还应当及时对自己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样既可以帮助其重蹈覆辙,可以帮助其在未来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师生共生态势交互构建

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课程师生共生态势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可以将密切师生之间的联系,使之产生广泛的交互,进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缺乏互动的现状,使整个课程的互动能够贯穿于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的全过程,通常在组成学习共同体后形成的师生共生态势产生的交互分布于课堂面授、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等具体过程中之中,基本的交互可以分为三类:

1、师生之间的交互。老师与学生可开展的交流形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老师当课堂面对面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与学生开展一定交流与互动,另一方面是师生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如电话通讯(电话和短信等)、社交媒体工具(微信、微博等)、即时消息工具(QQ、飞信等),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交互,师生开展讨论交流主要也是依托于这些第三方的通讯与交流手段,在此基础上师生可以开展相关互动既有利于老师更好的帮助学生从宏观上系统掌握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使所学知识成体系,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提高课程学习的效果。

2、生生之间的交互。学生可以在分组的共同学习过程中,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借助于以上提到的这些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广泛的讨论,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即时的沟通与交流。学生之间的这种交流、沟通与讨论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作用:一是能够为学生提供将其学习经验与心得表达给学习共同体其他成员的渠道,从而为共同学习小组的其他组员开展课程学习提供智力方面的支持:二是所提供的建议与意识可以启发其他成员对课程内容的思考,进而使整个共同体获得对课程内容新的认知,促进学生将自身的隐性知识转变化显性化的知识:三是生生之间的交互还可以增进成员之间感情,使共同学习的各个学生都能够信任彼此,进而获得对自身能力的准确认知。

3、师师之间的交互。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可以在学习共同体中针对课程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共同研究和突破,选取更加适合于当前学生特点和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与方案,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与成果,使老师们的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得到共同增长。

四、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师生共生态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建立新态势下教学评价体系的关键在于:老师可以在这种态势下及时了解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有针对性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因材施教,而在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被调动起来,并能够在比传统教学环境下更加轻松的氛围里通过相互监督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学习的管理。因而,师生共生态势下的教学评价体系理应具有明显的评价目标激励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标准个性化等特征,这种评价体系应当是形成性评价方式与总结性评价方式的结合。对于形成性评价而言,师生共生态势下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对学生在课中学习过程中和课后的学习共同体学习中综合的表现实施客观性地评价,评价内容涵盖了课堂表现、平时成绩、学习态度与认知等方面的评价,这些评价依据的获得主要通过观察、记录和反思学生在学习整个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来实现,通常包含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等几种形式。对于总结性评价而言,这种评价方式主要是在正式的教学活动完结以后,对课程教学所总体的表现及其成果而开展的评价,主要用于检验课程教学是否达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获得最终的评价结果后进一步指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与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改进。

在我国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不斷发展的背景下,师牛之间除了在课堂上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以外有了更多的沟通与交流渠道,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并不会划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构成严重的威胁,而是会进一步补充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本课题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够在二者之间找到很好的结合点,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以酒店管理专业的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将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发挥出来,在师牛之间形成共牛的态势的问题。但本研究所构建的基于学习共同体的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课程师牛共牛态势构建模型只是从理沦层面搭建了师牛共牛态势的基本框架,由于笔者研究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将其具体的运作和实验结果展现出来,这需要我们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明确。

参考文献:

【l】徐婷婷,杨成.学习共同体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4):37-42.

【2】李洪修,张晓娟.大学“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困境【J】.江苏高教,2015, No.183(05):46-49.

【3】盂召坤,兰国帅,徐梅丹,等.基于QQ群的教师学习共同体运行现状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 (5):101-111.

【4】朱正平.论高职院校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5 (3):108 -110.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课程改革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