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乘法分配律的两种教学模式例谈

2018-06-04杨超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归纳推理乘法分配律演绎推理

杨超

【摘要】开放的互联网时代,需要多元的教学模式。有的人适应从小中见大的归纳推理思维方式,也有的人适合从一般到具体的演绎推理模式。在难点知识的教学中,使用多元的教学模式,以适用不同思维特质的孩子,也变得愈发重要起来。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一个难点,本文以此为例,从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方式,谈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难点”。

【关键词】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乘法分配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119-02

歷年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个内容,都要超出计划的课时数。即便这样,仍然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不好、掌握不好、运用不好乘法分配律,甚至半年、一年后,依然容易出错。说乘法分配律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的一个难点,其实一点不为过!

运算定律课,其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难点是学生能合理运用其进行运算、简算。就乘法分配律而言,要理解其算理,常用方式是借助具体情境(比如买东西)导入,由具体算式出发,写出多个式子,然后逐步归纳,从而抽象出乘法分配律。即——归纳推理教学模式

案例一:

一、情境引入,积累经验

生1:(4+10) ×25=350

生2:4×25+10×25=350

师:你能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吗?

生1:我先算一共卖出几个篮球,再乘以单价就算出一共收入多少钱。

生2:我先算上午4个篮球卖了多少钱,再算下午10个篮球卖了多少钱,最后加起来就是一共收入多少钱。

师:非常好,这个问题大家用了两种方法来解决。数学上像这样得数相等的两个算式,可以写成等式:(4+10) ×25 = 4×25+10×25

二、探究活动,理解算理

师:刚才大家解决了关于篮球的问题,接下来看看排球的销售情况:

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只说算式,不计算!不计算你能否判断出这两个算式相等?说说理由。

(学生说出算式,解释同上)

师:若排球单价不是18元了,排球个数也变化不再是4个、10个,你还能写出类似的等式吗?试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说明,师再板书3个左右)

像这一类等式还能写多少个?那为什么你们并没有计算,就认定这些等式成立呢?

生1:我假设的单价是100元,上午卖5个,下午卖6个。11个排球的价钱,就等于5个排球的价钱加6个排球的价钱。

生2:……

师: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能否用一个式子代表所有的情况?

根据学生生成,得到一般表达式:(a+b)×c=a×c+b×c

学生借助情境理解表达式的意义。

揭题:它表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像上面这样由具体情境入手,积累一定的感知材料,然后在此基础上概括、抽象出规律,是典型的归纳推理的模式,也是小学阶段获得新知的主要方式。但是孩子们在接下来的运用,特别是简算运用中,往往出现诸多错误。这是因为学生没能顺利地完成“去情境化”的过程,抽象过程中遇到了障碍。那么,能不能从乘法意义入手,借助某个形象,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意义时达到更高的抽象程度呢?于是,就有了—— 演绎推理教学模式。

案例二:

一、激趣引入,构建模型

方框里是什么?

师:谜语:看着是绿的,吃的是红的,味道是甜的,吐出是黑的。(打一水果)

生:西瓜!

师: 13个西瓜+11个西瓜=?

生:24个西瓜!

师:也就是:

师:只写“24个”行吗?

生:不行!一定要带上西瓜,不然别人不知道是24个什么。

师:“24个西瓜西瓜”呢?

生:也不行!没必要带上两次西瓜,已经算了13加11,已经合并在一起了。

(评析:这样的设计,是针对学生在后面运用时要么漏了因数,要么重复乘两次因数而为之。)

二、探究活动,理解算理

师:方框里除了放西瓜,还能是什么?

和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各自在工作纸上填出不同的答案。

生1:我写的是13个苹果+11个苹果=(13+11)个苹果=24个苹果

生2:我写的是13个人+11个人=(13+11)个人=24个人

生3:13个圈+11个圈=(13+11)个圈=24个圈

……

师:填13个苹果+11个白菜行不?为什么?

生:不行,只有同类的才能相加减!

生4:我写的是13个2+11个2=(13+11)个2=24个2

师:怎么证明相等?

生4:13×2=26,11×2=22,加起来是48;13+11=24,24×2=48,所以相等。

师:

以后不计算能不能说明相等呢?

生:把2看成西瓜,13个西瓜加上11个西瓜就等于24个西瓜呀。

师:下次填其他的数还需计算吗?

生:不用了!

师:要注意什么事项?

生:方框里要填相同的数,就像都是西瓜才能加在一起一样的。

师:小组活动:

试举例说明。

生1: 5×10+4×10=9×10

生2:10×5+20×5=(10+20)×5=30×5

生3:……

师: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这样的规律呢?

根据学生生成,得到一般表达式: a×c+b×c = (a+b)×c

这样设计,是去情景化后,让学生能在形式上理解乘法分配律,也就是理解演绎推理中三段论的大前提,那么以后只要符合这种形式的算式,都可以使用乘法分配律。从内容上看,可以帮助学生从乘法意义的角度理解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简单的归结为:在将两个乘积相加的算式中,把两个乘法中相同的因数看成“西瓜”,算式就简化为:A个“西瓜”+B个“西瓜”=(A+B)个西瓜。反之亦然。

个人实践证明,用这两种模式教学这个内容后,能有效形成互补,学生也就能较好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了。

参考文献:

[1]蔡贤浩,宋荣.《形式逻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版

猜你喜欢

归纳推理乘法分配律演绎推理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对一类数列通项公式的探究
方法论视野下的计算思维
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高中地理教学
巧用“应答评价” 发展创新素养
2014.3新高考高二数学配送练习参考答案“推理与证明、复数”测试卷
演绎推理的准确表述与另一类非演绎推理
——兼论数学证明中的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