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2018-06-04黄春凤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活力兴趣

黄春凤

摘要:高中语文课堂沉闷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与学生自身对语文的认识有关,也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作为课堂组织者的老师, 只有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燃他们心中的激情, 才能改变这种不良现象, 从而提高教学实效。那么, 如何有效地激发學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关键词:沉闷;兴趣;活力;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086-01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可见兴趣对于学习语文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因。有了兴趣,就会盯住自己所关心的事物,产生求知欲,形成内驱力,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它、探究它;有时甚至达到痴迷的境界。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那么语文课到底应该怎么教,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乐之呢?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多年,我发现一堂语文课如果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按照教学参考资料分析课文,没有一点儿教师自己的东西渗入到课堂中去 ,那么即使是原来对语文还有些感觉的学生,也会对语文产生厌恶感的。因而我认为,语文教学问题设计要"巧"。现代教学的事实表明:语文教师通过提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而且好的提问还可以触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因为问题问的巧妙,学生会受教师问题的激发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在对新问题的发掘和解决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不断加强。这样,问题教学就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语文教师的教学也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一堂语文课精心设计有效问题,把握教学广度和深度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在研其深,研其广的基础下,才能真正理解一首诗歌,一篇文章的内涵,并用一连串的有效问题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不是"满堂灌",也不是"一言堂",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从被动的"学"到主动的"悟",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朝思暮想,日夜期待的课!才能使学生对语文一往情深。 那么,如何才能设计有效问题呢?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浅尝辄止。比如我在准备《祝福》一文时,开始设计了两个问题:"祥林嫂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祥林嫂是怎么死的?"在第一个班级上课时,学生对当时的社会并不了解,对课文也不熟悉,因此对这两个问题一脸茫然,不知所从。于是我在第二个班级上课时就设计了一些铺垫性问题,如让学生分析祥林嫂周围人的行动、言行,通过对周围人形象的分析,学生就明白了祥林嫂的悲剧性。因此,对那些难度大,学生的回答可能出现偏差的问题,教师应准备一些铺垫性问题,这样问得有层次,有坡度,有台阶,有利于学生一步一步正确掌握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敢于回答问题。

此外课堂的生动与活泼,很多时候是由于问题的趣味性激发的。学生就像一池水,教师的提问便是投石激水,往往一些灵感火花便是在这样的提问中产生。美国一位老师上《影子》时,他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围成一个圈子,自己则站在中间。此时他启发学生说:"大家看看我,发现了什么?" 有人说 "你很帅", 有人说"你的影子很长"等等,这样老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对影子进行讨论。我在上《阿房宫赋》时,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都听说过阿房宫,那么你们能想象出阿房宫的瑰丽吗?"学生就非常感兴趣。作为语文老师,如何吸引学生更认真听讲,问题的设置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例如,我在上《雨霖铃》时,没有按传统的方法从介绍作者作品开始,而是从千古传唱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入手,设题:它为什么会特别动人?学生对此问题很感兴趣,从写法,从内容,从构思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对所学内容也感兴趣了。学生在相互探讨,交流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师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课堂教学。

教师在钻研课文时,不能局限于就课文备课文,而是应更广泛地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将作品中所含的意蕴研准、研透。教学中才会做到游刃有余,课堂上才会让学生更深地理解作品,课堂也才能动起来,活起来。在《定风波》这一课中,我们都知道,这首词写于苏轼被贬谪之后,文字浅显,语言朴素,意思也非常的简单,所以这首词要上好其实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从几个方面来着手,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苏轼的一生进行一个回顾和梳理,让学生从"知人论词"的角度出发理解诗歌。然后,要设置有效的问题,引出词中的关键字的解读,如"定"、"归"、"冷"等,让学生置身情境之中,由意象来感悟意境。最后,要让学生把诗歌的审美跟高考相结合,把诗歌鉴赏的思路理清楚,把诗歌中关于人生的感慨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的情韵。

总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师所营造的课堂气氛中来。有针对性的对教师提出的有启发性、思维深度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思想牵引知识,用情感推动过程",深入文本,拓宽文本,运用多种方式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活力兴趣
活力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