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认知隐喻
2018-06-04夏雪梦吴格奇
夏雪梦 吴格奇
摘要:本文结合批评话语分析和认知隐喻理论,通过对中英媒体中G20经济话语的隐喻表征进行分析发现:中英共有的出现频率最高的三类隐喻模式体现出中英双方宏观上共有的发展和竞争思维模式;而相同隐喻模式构建的不同概念场景折射出中英不同的经济理念。该研究为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拓宽了隐喻研究的视角。
关键词:认知隐喻;隐喻表征;G20经济;批评话语分析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4.028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4-0100-05
一、批评话语分析概述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以下简称CDA),作为一种话语分析方法,首次出现于Fowlerl等人于1979年出版的《语言与控制》一书中,这标志着批评话语分析的诞生。Fairclough于1989年出版的《语言与权利》一书标志着话语分析开始关注语言中的社会权力现象。批评话语分析是通过话语和文本来揭示社会中隐藏的不平等现象。CDA从诞生至今已历经二三十年,吸引了许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如:语言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人种学等),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当前批评话语分析发展迅速,成为一种新趋势,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研究,如批评语言学、批评教育学、批评社会学、批评话语意识、批评应用语言学等。虽然CDA研究范围颇广,但其将语言分析作为揭示意识形态的依据却饱受争议。Chilton和Van Dijk均指出过CDA过于关注隐藏在语篇背后的权力、不公等意识形态意义,却很少提及语篇中涉及的认知过程,这无疑是CDA的主要缺陷之一。Hart曾指出虽然Van Diik将社会认知理论运用到CDA中,但他只是涉及了部分认知因素,并未将认知语言学理论本身运用于CDA。
二、批评话语分析与概念隐喻
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CDA兴起时间大致相同,但两者的学术语境却不尽相同。认知隐喻与CDA的结合为二者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Chilton指出语篇通过语言来控制信息的数量和种类,从而影响读者或者受众对事物的理解,因此语篇并不能客观地反映世界。隐喻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概念化方式,与其有共通之处。隐喻是借助熟悉的事物去描述或者阐释我们不熟悉的、抽象的事物,将熟悉事物的特点映射到陌生抽象的事物上面,从而方便我们理解。与此同时,读者或受众对待熟悉事物所持有的情感态度也可以被映射,使得隐喻成为隐性的评价手段。因此,隐喻的语篇表征功能能够体现使用者的态度和观点,隐喻在帮助接受者认知事物的同时影响着他们对现实的理解,这也使得隐喻成为语篇或话语生产者隐藏意识形态的一种重要手段。
此外,隐喻所涉及的不同概念域之间的映射以及隐含意义是社会成员共有的一种文化知识,体现了他们共同认可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我们把这种社会成员共有的文化知识叫做常识,隐喻也已经被人们看作是一种常识,人们对它的使用和理解往往是无意识的,很难察觉其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因此,CDA和隐喻的结合可以使得话语的批评性分析更具解释力和说服力。本文结合CDA和认知隐喻理论,通过对中英媒体G20经济话语中的隐喻表征进行分析,揭示它们对G20经济的共同理解、在经济理念上存在的差异以及看待经济的不同视角,强调隐喻表征的社会构建功能,突出认知解释在CDA中的作用,同时拓宽隐喻比较研究的视角。
三、G20经济话语中的隐喻表征分析
本文选取China Daily(USA)和Financial Times中2016年9月2日~9月5日与G20峰会经济活动有关的4篇新闻语篇,通过人工筛选找出其中所有的隐喻;然后对所有的隐喻进行归类,再统计不同隐喻类型的使用频率;最后,通过对所有隐喻类型的分析,找出中英媒体共有的隐喻模式以及相同隐喻模式中构建的不同概念场景。按照认知结构对隐喻进行分类的方法有三种:以目标域为基准进行分类;以源域为基准进行分类;以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为基准进行分类。由于更加关注中英媒体使用喻体的习惯和简化隐喻类型的需要,本文以源认知域作为分类基准,找出中英媒体使用的隐喻类型。对China Daily(USA)中的131例隐喻表达和FinancialTimes中的83例隐喻表达进行分析,以源域作为分类基准,共得到8种双方共有的隐喻模式,分别为:“生物体”隐喻、“战争”隐喻、“建筑”隐喻、“旅程”隐喻、“体育”隐喻、“财富”隐喻、“时间”隐喻和“物理现象”隐喻。在以上8种共有的隐喻模式中,又以“生物体”“旅程”以及“战争”三种隐喻所占比例最大,共占隐喻表达总数的67.9%和67.5%。如表1所示:
(一)相同的隐喻表征
两份报纸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类隐喻模式反映出中英均以发展和竞争思维看待G20经济,如图1所示,发展模式主要通过“生物体”和“旅程”隐喻体现,“生物体”映射充满活力的经济主体和经济现象,“旅程”与经济活动过程和经济主体的发展相对应;竞争模式主要通过“战争”隐喻得以实现,将G20经济看作不同经济主体间激烈的竞争,强调策略、忍耐和付出在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本研究不仅分析主要的不同概念域之间的类比映射,还关注由词汇所激活的同一概念域中的不同概念场景(scenario),以便更准确深入地反映隐喻表征与社会结构生物体隐喻。
1.生物体隐喻
语料中出现最多的隐喻模式是“生物体”隐喻,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出自其下义范畴“人”的隐喻,该隐喻把“人”的生理特征、理性思维、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赋予了目标域。例如,(1)句中的隐喻词“head”表征了G20峰会中的各国政府首脑,(2)句中的隐喻词“arm”映射了经济主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重要部分。而(3)与(4)两句使用了“stronger”和“invigorated”,两者均描述了人类健康状态,(3)句中的“stronger”表明了中国這一经济主体在未来将会更加强盛,而(4)句G20主题中的“invigorated”表明了G20的宗旨就是促使全球经济更有活力,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性、包容性的经济体。
(1)To suggestthatthisweekendsheads of gov-ernment summit Of the Group Of 20 leading nationswill not come up to expectationis,if anything,givingit too much credit.(Financial Times,2016.9.3)
(2)The AIIB,whose members include most ma.jor European economies,got a shot in the arm when Canadian…announced that Canada is applying to jointhe bank.(China Daily,US ed.2016.9.2)
(3)China is committed to a stronger growth sto-ry and wants to high lghit infrastructure and trade con-nectivity.(China Daily,US ed.2016.9.2)
(4)The theme of this years G20,proposed byChina,has been“towards an innovative,invigorated,interconnected and inclusive world economy.”(ChinaDaily,US ed.2016.9.2)
而各种描述人类理性行为的动词和名词,如“exploit”“exercise”“call”等,将经济主体拟人化,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在G20经济中的地位以及G20期间英国金融市场的平静状态。
(5)The only hope is that China,exploiting its in-genuity,Can provide the necessary leadership.(ChinaDaily,US ed.2016.9.2)
(6)China appears to be very careful and discrete in exercising leadership.(China Daily,US ed.2016.9.2)
(7)Since then,call has returned t0 financialmarkets,which have also shrugged off the threat aris-ing from the UK's vote to leave the EU in the Brexitreferendum.(Financial Times,2016.9.3)
2.旅程隐喻和战争隐喻
另一种能体现发展思维的隐喻模式是“旅程”隐喻,它在该经济语篇中主要表征中国借助G20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以及全球其他经济主体从G20经济中获益的过程。China Daily(USA)中22例和Financial Times中14例“旅程”隐喻构建出各种旅程场景,其中“前行”概念场景出现频率最高。如句(8)中的"step in"表明了无论G20峰会主办国在哪里,中国这一经济主体的加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8)Back in autumn 2008,when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was in freefall.China stepped in to playan important role…at the then new G20 Leaders Sum—mit in Washington in November 2008.and at the nextsummit in London in April 2009.(China Daily,USed.2016.9.2)
“生物体”和“旅程”隐喻主要突显了中英两大经济主体在G20经济中得到的机遇,两者的经济也因此而快速发展,而“战争”隐喻强调了它们在此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这些挑战所采取的措施。大量的战争词汇将战争领域的主要因素与G20经济领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类比映射,其中ChinaDaily(USA)中20.6%和Financial Times中21.7%的“战争”隐喻体现了G20经济中各种经济活动和建设项目所展开的残酷而激烈的经济竞争,生动而形象地构建出一幅比较完整的战争场景:如(9)和(10)中的隐喻词“challenge”和“risks”將经济主体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表征为战争的发起阶段;(11)中的动词“struggle”和(12)中的名词“breakthrough”使战役中的进攻突围与经济活动的展开相对应;而(13)中的“take up”这一隐喻词,使战争结果与全球经济竞争的结果相对应。
(9)The challenge for China is that it has as-sumed the G20 chair at a time when the previous glo-balization agenda has run its course.(China Daily,US ed.2016.9.2)
(10)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at are addingrisks to the Chinese economy,and the relativelyclosed service sector and the problem of excess capac-ity.(China Daily,US ed.2016.9.2)
(11)The G20,in the meantime,struggled toshow its added-value after the initial summits.(ChinaDaily,US ed.2016.9.2)
(12)While the G20 summits have not made any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past years,Chinese For-eign Minister Wang Yi said jn early August that therewill be nearly 30 deliverable outcomes at the Hang-zhou summit.making it one Of the most fruitful sum-mits in G20 history.(China Daily,US ed.2016.9.2)
(13)G20 takes up global inequity challenge(Fi-nancial Times,201 6.9.5)
上述三种隐喻模式都反映了发展和竞争的思维,但三者在表征G20经济的语篇中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如图1中粗箭头所示)。它们经常形成混合隐喻(mixed metaphor),如例(14)中的“生物体”隐喻“growth”和“战争”隐喻“ward off”相融合,将中国这一经济主体拟人化,成为抵抗经济保护主义战争的主要军事力量,同时突显了其在国际竞争中经济实力的决定性作用。
(14)China as the G20 Summit host this yearseeks to create new sources of growth for the global economy,ward off growing protectionism in keyeconomies.and upgrade the G20 itself as a platformfor global govemance.(China Daily,US ed.2016.9.2)
(二)隐喻表征的差异
中英媒体虽有相同的隐喻表征,但相同隐喻表征构建的不同概念场景映射了中英不同的经济理念。China Daily(USA)中60%的“生物体”隐喻将G20经济拟人化,强调经济领域中的理性因素,而在Financial Times中,拟人化只占了41.7%,58.3%的“生物体”隐喻将经济发展与繁荣表征为植物的种植与生长。例(15)和(16)的隐喻词“growth”表征了中国经济的自然增长以及美国将继续追求包容性、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这说明除了理性因素,英国Financial Times中的“生物体”隐喻更强调了经济现象中不受人为干扰的自发因素。
(15)China posted growth of 6.7 per cent in thesecond quarter.(Financial Times,2016.9.3)
(16)“Here at the G20 we will continue to pur-sue an agenda Of inclusive and sustainable growth,”Mr Obama said,acknowledging that“the intemation-a1 order is under strain”.(Financial Times,2016.9.5)
在Financial Times中“旅程”隐喻仅构建了“道路”“前行”两种概念场景,而在China Daily(USA)中“旅程”隐喻还构建了“推动前行”这一概念场景,如(17)句中的“push forward”表明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国家经济计划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句(18)中的“move forward”表明中美携手合作允许外国投资融资以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这说明与英国相比,中国不仅强调G20经济的进展,而且强调G20经济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促进作用。
(17)On Tuesday,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urgedmeaningful effortstopushforwardthe countrys planned reform agenda that is more market—basedand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China Daily,USed.2016.9.2)
(18)He said China and the US could move for.ward on a joint infrastructure program to allow for-eign investment financing.something that Huang be-lieves links to both short-term and long—term goals.(China Daily,US ed.2016.9.2)
此外,在Financial Times中有一个独有的隐喻,即“饮食”隐喻。
(19)Mr xi,whose country has arguably benefit-ed more than any other from globalization…he said“we will make the pie bigger and make sure peopleget a fairer share of it”.(Financial Times,2016.9.5)
这句是转述习近平主席的话,因此,此处的“pie”应该说是我们中国的“饮食”隐喻,美味的馅饼即指G20和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享受美食的吃客就相当于受益的国家。这一隐喻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会更加繁荣,中国也愿意与各国分享G20经济所带来的利益。
总之,这种独特的隐喻表征将抽象的G20经济描写为满足生理需求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资源,对这种源域概念的喜爱能激起人们对目标域事物的正面评价,从而强化主要概念场景的功能,如“旅程”隐喻中“前行”和“推动前行”场景所强调的G20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四、結论
本文将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运用于G20经济话语的批评分析,通过对中英媒体中G20经济话语的隐喻表征进行分析发现:
相同的隐喻表征反映了中英媒体对G20经济的共同理解,主要是由G20经济这一事件的国际性所决定的。中国媒体中包含大量的体现竞争和发展思维的隐喻模式,这表明了自由市场理念正影响着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隐喻表征上的共性与文化排距说相悖,在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反映某一社会主导文化的隐喻会被另一社会的语篇实践者大量使用。如G20经济隐喻中所使用的“战争”隐喻。战争讲究策略及军事力量,经济竞争同样需要策略及经济实力,无论在中国还是英国都是如此。
不同的隐喻表征映射出两国在经济理念上也是不同的。中国更强调经济活动中政府功能等人为干预因素,如“China as the G20 Summit host this year seeks to create new sources of growth for theglobal economy…”中,媒体通过“create”一词将中国政府拟人化,隐含了对政府创造新的资源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正面评价。隐喻表征上的差异还反映出双方强调了G20经济的不同侧面。中方更加强调G20经济给中国带来的利益,并愿意与世界分享。而英方虽然也表明了中国掌握G20主办权后带来的经济利益,但他们更加关心的是能否通过中国G20经济增长平息因英国脱离欧盟而给金融市场带来的波动。
[责任编辑:刘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