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验校应用研究

2018-06-04许鹤綦放张宝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

许鹤 綦放 张宝

摘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无疑将深远地影响我国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它是推进学校教育革新和中、高考改革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学校人才的选拔。随着改革的深入,探索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综合素质评价实践活动,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也是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学校教育目的实现,先进评价理念、政策与制度“落地生根”的关键。本文以实证研究为支撑,以长春市近百所中小学实验校为研究基地,简单概述了长春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应用情况,深度概括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的成果及不足,并针对实践中的偏差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实践成果;问题建议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4.00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4-0018-04

一、应用情况

本文是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互联网+”学生综合评价推动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创新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为:ZD161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该项目以长春市近百所中小学为实验校,为其搭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三级管理平台。这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程,更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一项重大举措。

近几年,长春市各中小学已陆续搭建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平台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长春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已通过信息化评价管理平台监测并指导所属辖区内的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情况。通过评价平台的应用,彻底解决了学校内部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局与学校之间数据资源共享的问题;实现了市区两级教育局对所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有效管控;为教育局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依据;全面提升了教育局和学校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从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了区域教育的多元化、规范化和智能化管理。

(一)实现了多元化评价

传统的教育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注重的是对其甄别与选拔,多以教师主观评价为主,忽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情况。长春市所采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恰恰可以弥补传统评价中的这些不足,实现评价内容、方法、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突出个性的内容指标体系,指引学生全面发展;遵循“利益攸关方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理念,将学生自评、同伴评价和家长评价等评价主体真正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将所有评价主体串联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多元体,共同助力学生自我教育;强调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尤其注重对学生个体自身进步点的纵向评价,通过对学生成长历程的关注,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进步点与闪光点,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度,真正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展示。

(二)实现了规范化评价

学生评价工作是繁琐且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一系列环节构成,每个环节互为补充,缺一不可。近几年,教育部相继颁布了有关中、高考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流程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包括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和材料使用,实验校在完全符合政策要求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通过对写实记录、日常表现等一系列评价活动的设计,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指导学生学习和进行自我发展,实现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正向引导和激励,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健康成长。

(三)实现了智能化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由多维度、多元素等许多复杂的成分构成。要做到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客观评价,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必将导致评价工作流于形式。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利用信息化技术快捷、简便、高效的特点可以提升素质评价的功能,将评价的数据进行及时储存、汇总、加工与分析。通过系统强大的存储、汇总功能,积累学生成长的全部轨迹,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参考;通过系统庞大的大数据计算、分析能力,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助力。

二、实验成果

(一)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转变育人观念

长春市的学生评价正朝着多样化、多元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综合素质评价是立德育人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改变传统的唯分数论的人才培养方式,打破分分计较的育人模式。教育的真谛是育人,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的人。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构成应该是“学术能力”与“非学术能力”的有机组合和平衡发展。然而,在长期的传统评价方式的影响下,现行的育人模式逐渐演变为一种纯粹的应试教育,它与教育的初衷渐行渐远。实验校以评价指导教学,以评价模式影响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教学生态环境,充分调动教育者與教育者、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被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等各评价主体的能动性,使教学不再拘泥于教室、课堂、教师,不再是一种单一的、线性的、机械的知识传授方式;通过对评价理念、活动、指标、程序等评价系统的设计,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激励、赏识、自省的育人模式,助力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转变育人模式。

(二)激发学生个性潜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旨归。综合素质评价的衡量标准不仅是学生学业水平的成就点,同时对学生德、体、美等全方面加以关注,这种导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长春市以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为学生发展的坐标,细化每一项指标,作为学生行为的标尺,结合实际办学特色成立各种社团组织,举办体育节、艺术节、英语节、科技节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成长的舞台,助力学生各项潜能的开发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激发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过程,实验校通过观察、访谈、自评、互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等多种评价形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发展的全过程。综合素质评价强调突出学生的优势和特长,但这并非是无底线的,需要多维度、立体式的评价体系作为支撑。综合素质评价既保有为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也满足提升学生社会实践素质的发展性需求,还实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挑战性要求,适应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特点,以评促进,从而塑造一个个具体的、实在的、鲜活的、生动的学生生命个体,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理念。

(三)教师素质教育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极大地唤醒了教师的育人意识,为教师教育教学的优化和提升提供保障。长春市实验校通过课堂评价、共同体评价等活动,帮助教师多角度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真实而立体地展现出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也能够客观、及时地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改进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繁杂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何进行评价信息的存储、记录、采集、统计、分析等操作,都需要教师接受专业的培训,这必然有助于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运用先进技术方法,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必然要求。实验校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简化评价流程,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帮助教师发现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使其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过程,不断自我改进、自我完善,从而提升专业化水平。

(四)增强了学校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合素质评价是素质教育评价观的直接表现,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长春市实验校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评价方式更人文、更民主、更开放,对学校改革办学思路、形成办学特色、提升教学品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长春市实验校把综合素质评价理念和制度渗透在学校的日常教育中,通过对学生日常表现、学业表现等方面的考察和关注,将综合素质评价与学校教育教学常态相结合,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开展五彩缤纷的活动,在突出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学校的校风校貌大有改观,学生的不良日常表现行为明显减少,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明显提高,师生关系得以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压力得到缓解,从而助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问题建议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评价标准仍不够完善。在评价标准方面,国家课程标准和相关政策虽有明确的量化标准,但有的只是原则性宏观要求,缺乏细化的目标指向和区域常模。评价标准的泛化导致评价结果呈现趋同性,个别实验校只把它作为升学的一道很低的门槛,评价一直在走过场。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即使明确了评价的具体指标,一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仍无法将其有效地量化到实践中。这一系列问题都势必影响综合素质评价活动的实施和推进。

2.评价功能仍需强化。在评价功能的开发方面,很多指标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如何有效地进行评测,还需要不断开发和完善相应的功能。调查发现,大多数实验校都能很好地采用激励、赏识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激励的尺度和原则存在偏差,有些教师片面地将评价功能理解为赏识,无尺度地给学生“戴高帽”,最终导致评价的教育功能无法实现,评价结果流于形式。赞赏的终极目标是助力教育,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价目标、精准的洞察能力、及时的资料收集与恰当的评价结论,最后的激励行为无疑是盲目或无效的,最终得到的效果也是没有价值的。

3.综合评价观念仍需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对教育观念转变起到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明确的指向作用。有些学校领导、教师对综合素质评价理论研究不深人,概念、理念混淆,理论上认同支持,但实践上却怀疑甚至背离,只说不做的现象时有发生,最终导致实践后继乏力。有的学校领导甚至只是因其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而被动实施,这种为了评价而评价的评价观,必然导致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活动的动力不足,评价过程“走马观花”,导致“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评价愿景彻底落空。

4.教师评价业务水平仍需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并经过专业的实践培训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专业能力有限,缺乏专业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培训,导致评价的持续性和科学性差强人意,无法满足评价结果的采集和运用,难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新生事物,参与评价的各个主体的专业素质和评价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效果。在当前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各评价主体掌握与评价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有效履行专业职责必须具备的素质。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改进建议

1.完善评价指标。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各级指标体系,学校根据体系结合自身发展特色将其具体化,自主确定相应的指标等级及具体的实施目标,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设置具体的实施活动,明确指标指向,有针对性地收集学生的成长点,建立起真正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既细化评价指标又不将其复杂化、条目化,充分给予学校自主选择权和创新空间,从而将其切实贯穿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和学校发展。

2.强化评价功能。教育评价是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具有导向、激励、诊断、教育等一系列功能。在教育教学中评价的重要功能在于助力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的核心功能在于教育功能的实现,通过评价反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促进作用,打破个别学生惧怕“人前露脸”的心理障碍,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以及荣誉卡、小红花、流动红旗等多种激励形式,保证评价的及时性。通过精准观察、鉴定、收集相关的评价数据,进行规范的公示、审核流程,最终得出恰当的评价结论,防止激励的表面化和形式化,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3.加強评价业务培训。教育行政部门牵线,学校自主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培训项目,建立自上而下的综合素质评价专业化支持体系,为教师实施评价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支持。选择适合的培训方式,将会议、座谈、走访等多种培训形式进行有机衔接,强化培训效果。对参与评价的人员进行操作培训,使之掌握基本操作流程,熟练操作步骤。同时教师应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在真正理解评价本质的前提下,教会学生使用评价系统,防止操作障碍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瓶颈。建议各地区自主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基地,以所属区域部分学校为实验校,以实践为依据,为全面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4.进一步转变评价观念。教育评价观念的转变是综合素质评价有效实施的原动力。观念指导行动,行动创新观念。通过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师生、家长一系列的专业培训,纠正其评价观念,转变其教育价值观,使之正确认识和看待综合素质评价,将推行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实现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为追求的最终目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有效促进教育评价观念的与时俱进,并将之反作用于实际实践活动中,最终实现评价的公平、公正、公开、公认。

四、结语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生命的精神需求健康生长、生命的巨大潜能得到开发、生命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近几年的综合素质评价实践探索问题重重,但值得欣慰的是,在摸索与探知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评价的成果切实有效地应用到学生的毕业和升学中,助力中、高考改革,最终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刘爱华]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评价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电子平台为评价信度“保驾”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写实记录”的功能与操作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写实记录”的功能与操作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导向探析
新课程小学生评价工具设计与应用撷谈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效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