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伤口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方法探讨
2018-06-04郭春红
郭春红
【摘 要】手術室一直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手术后伤口感染的原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院总结了导致医院感染的六个手术室护理相关因素:手术切口,手术时程,ICU,预防性抗生素、接台手术和人员流动,对于这六个相关因素在以后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面要针对性重视。在护理方法方面,应分别在手术治疗前、手术过程中和手术治疗后严格控制,加强管理才能有效的降低手术后伤口感染,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手术,伤口感染,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7)11-03-0-01
医院感染在临床上不仅是指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也包括在医院获得但出院后才表现出感染的现象,外科手术室一直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1],为了提高外科手术治疗质量和探讨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现将手术后伤口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方法总结综述如下:
1 伤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医院感染现象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六个手术室护理相关因素:手术切口,手术时程,ICU,预防性抗生素、接台手术和人员流动,对于这六个相关因素在以后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面要针对性重视。另高危因素有四个:手术切口,手术时程和预防性抗生素,针对高危因素应进行重点防护,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在手术前的加强护理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手术感染发生率主要体现在在对外科手术室管理控制方面,首先要注意的是无菌操作的要求[2]:对手术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检测,具体消毒方法根据被消毒物品性质而定:金属器件或者敷料可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而不耐高温的医疗器械(如腹腔镜等)可以用气体灭菌法(例如环氧乙烷或者低温等离子灭菌等),灭菌处理后的医疗器械及时包装保护,使用前发现包装破损者应重新消毒[3]。其次是对无菌操作技术的管理: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即为医疗护理人员途径,尤其是双手上的细菌,因此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之前要严格、规范洗手,重视手卫生。另外对于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严格控制,尽量避免人员流动,最后是对术后物品的处理,处理要点主要包括术后医疗器械的处理,敷料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后应该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来进行处理,非一次性器械设备应该在使用后进行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2.2 术中护理 手术过程中严格贯彻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办法。护理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保持手术室无菌环境(定期检测手术室内空气环境和相关医疗器械表面的无菌情况)和进入手术室人员的无菌操作(检测医疗人员的鞋帽、手术服及手套的消毒情况),另外,在护理技术方面,一是在手术过程中对于高龄手术者要更加严格监视其术后感染的情况,因为该类人群身体素质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抵抗力较弱,手术后容易被感染,因此对高龄手术者的伤口感染预兆应高度警惕,一旦出现立即报告并采取抗感染措施[4]。二是对合并基础性疾病患者,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其体内血糖含量较高,手术后的伤口更容易滋长细菌而发生感染,因此对该类患者更应该注意应加强护理。三是手术时程越长,患者伤口暴露时间越长,感染的概率越大,因此缩短手术时间和保证手术室环境的无菌可以降低术后伤口感染概率。四是身体质量指标较高的患者其体内有较多的脂肪,因此对该类患者的伤口缝合时要注意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防止术后感染。最后,我们发现夏季手术者发生感染概率较高,可能与夏季温度高,容易滋长细菌等微生物有关,因此,夏季对病房的护理尤为重要,应保持室内通风和减少空气污染等。
2.3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和治疗感染,因此首先应该对术后伤口感染的致病菌进行详细的了解,手术伤口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的百分比例达25.0%),另有报道伤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情况,发现粪肠球类病原菌也是可能导致伤口感染的重要危险菌株之一。而排在第三位的致病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最低的为肺炎克雷伯菌株。在耐药性方面,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能力较差,例如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合剂、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等的耐药率均低于30%,但是,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合剂、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都表现为较强的耐药性,在临床用药时应该引起注意。
3 总结
为了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伤口感染发生率,应严格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一是采取有效的清洁、消毒、灭菌措施,尽量清除感染源。如环境整洁、干燥,室内空气、物品表面以及医疗护理器械等微生物学检测达标。二是坚持洗手和手的消毒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三是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如感染的部位、类型、病原体传播的方式等采取恰当的病源性隔离。并对易感性强的病人采取保护性隔离。四是加强心理护理,多关心病人,帮助病人适应隔离治疗并积极配合。因为,隔离病人极易产生抑郁、孤独、恐惧心理,这种消极因素进一步抑制和削弱病人的免疫功能,增强易感性或加重感染。五是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六是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隔离的目的、感染发生与流行的机制,宣讲自我防护的重要性并教会常用的自我保护措施,如正确的卫生习惯、洗手法、如何处理污物、早期感染征象的自我检测等,此外,还应指导家属学会一些隔离防护的方法,如隔离衣、口罩、手套等防护具的使用。
参考文献
王素娟,胡炜,张学利等.脊柱外科手术发生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5-117.
费蕾蕾.手术室院内感染监控中易忽视环节的分析及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4):466-467.
全银凤,刘惠玲.县级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4(1):271-272.
张茵华.一例大肠多原发癌术后造口并发伤口感染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9):3773-3774.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4.29.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