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儿童的多彩学习生活
2018-06-04周婷
【摘 要】学校发展的文化自信,是基于儿童成长设计的自信。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文化,要为儿童多彩学习生活建构,努力促进儿童生命发展。从儿童立场出发,分析文化形成的校本化背景、特征和价值,进行创意设计、个性探索和总结反思,形成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行动方式,并逐步提升实践背后的理论认识,让学校成为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关键词】儿童;多彩学习生活;学校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8-0028-03
【作者简介】周婷,南京市汉口路小学(南京,210008)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支持儿童过有意义的学习生活,必将引发每一所学校不断追寻办学文化的新样式。这个话题如何落实到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则需要结合办学现状和学校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有益探索。笔者试聚焦一所学校的文化理解与实践,立足为“儿童的多彩学习生活”设计,希冀为引领“适合的教育”的实践变革,提供探索性的认识成果和实用样式。
一、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研究意义
从教学走向学习。以往教学实践中,我们强调教学概念,淡化甚至忽略学习概念,缺乏对教育本质的理性认识。思考与践行儿童多彩学习生活,首先要指向儿童学习,因为它揭示了教学的本质,彰显了教学的核心问题。
从学习走向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1]”生活中诸多方式是儿童学习的多样渠道,强调学习概念,不能忽略生活概念,把儿童的学习与生活割裂甚至对立起来,就难以走向儿童心灵深处,更难成就儿童幸福人生。
从单一走向多彩。我们常常把儿童的学习当成一种读书、做作业、考试的生活,其实,进行社会实践等课堂之外的活动,也是学习生活;我们常常把教育理解成儿童在学校的集体生活,其实还有儿童寻找个性发展的学习生活等。因此,学习生活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
从规定走向建构。每一个儿童的学习基础、能力、条件、方式都不尽相同,儿童需要适应自己的学习生活。儿童不是被我们观看和指派任务的对象,他们应该参与建构自己的学习生活。建构的过程就是每一个儿童创造的过程,也是让他们充分体验生活多彩的过程。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这样概述儿童多彩学习生活:它以儿童个性化学习特征为起点,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平台、多形式的学习活动,展现生动、精彩、适性的学习现场,促进每一个儿童个性发展和自由生长。学校建构儿童多彩学习生活,旨在真实再现教师优化教学的实际行动,努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文化、课程文化、学习文化,让每一个儿童享受学习生活的幸福,获得个性化发展。
二、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研究背景
每一所学校的办学都有独特的沿革和理解,研究儿童多彩学习生活,同样要分析、整合这些优势,让身处其中的儿童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更切合的发展。
独特的地域优势。地域优势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和自觉的。学校可以主动与之結缘,充分利用“物”和“人”的资源,为学生发展服务。笔者所在学校,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与南京大学为邻,默默地接受南京大学深厚文化的熏陶,学校经常“攀高枝”,充分利用南京大学各种资源,为儿童多彩学习生活助力。
独特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不是空洞的符号和标新立异的名词术语,而要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便于所有教师把教育理想转化为教育行动。笔者所在学校,在大学文化和校本文化融合中,确立了“在这里,每一个都重要”的办学追求。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是重要的,都会在教和学的进程中,自由绽放,成就最好的自己。
独特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彰显“以学定教,依学而教,教为学设”?创生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很重要,它可以不断培塑儿童多彩学习生活方式。笔者所在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创生出“四色学习单”,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标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标注分层分类的学习任务、要求,标注小组和小组、学生和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流程等。这样的教学会有不同的经历和体验,让每一个儿童在多种机会和不同的平台上得到锻炼,获得发展的最佳机遇。
以上三点中,地域与历史是自然形成的影响,办学理念和课堂特色则是办学发展的选择与诉求,它们不断影响、丰厚校本文化演进,丰润着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践行与发展。
三、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研究实践
在众多研究路径中,课例研究是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研究的主要抓手。同时课例研究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
课例研究既是抓手,也是成果,从教师一节节课例、一组组课例群呈现与分析中,从生本感受和体验中,检测和推进儿童多彩学习生活构建质量,积累一批具有研究价值和推广意义的课例。笔者认为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内涵特征至少包含四点:有童趣、有意义、有选择、有个性,这四个“有”的逻辑关系是递进的,是有内在关联的。
(一)基于国家课程的课例研究
以往校本课程空白点较多,很多学校办学兴奋点转向校本课程,但我们不能因此冷落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主色调,承载了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水准。其实,让学生感到枯燥、不快乐的学习生活,更多来自国家课程的教学运作。因此,我们的课例研究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课例研究从改变教师开始。
“一切实践的最终含义就是超越实践本身。[2]”课例研究的含义之一就是改变教师的观点,进而改变教学行为。如可以用“课例切片会诊”来研讨失败环节的补救方式,用“精彩15分钟课例围观”来总结成功的经验,用“课堂理答研究”来关注教师教学机智……一间教室的空间是狭小的,但因为教师的思考和创意,给学生学习生活的滋养是难以估量的。
同课异构也是学校最常用的课例研究方式:自己和自己同课异构,师徒同课异构,同一教研组同课异构等,目的就是让教师在多彩研究生活中获得新的思考。一位语文特级教师谈5次和自己同课异构的体会:“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更多思考与分析语文的学科特质、课程特点、价值取向等,也就越来越多地关注阅读教学的‘道。5次同上一节课,让目标在人文与工具的左右中定位,让内容在审美与语词的轻重里甄选,让过程在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处思忖,让主体在儿童与课堂关系上明晰。”
2.课例研究从改变学习方式开始。
以往,我们多以讲—问—练方式,枯燥演绎学习生活。而今,需要从儿童原有知识、情智、人格结构出发,进行选择性知觉和主动建构。比如,笔者学校探索出优化儿童学的方式——四色学习单。起初,它是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单,继而生长为学习过程中,各环节运用的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后来又发展为让学生对学习主题、伙伴、任务、交流等选而用之的自主单,接着生长出对自己学习生活规划、记录、呈现的个性化发展单……这样,四色学习单就有了两种语境,一种是学习生活的语境,一种是基于学生发展的语境,成为学生生长的别样载体。
3.课例研究从艺体学科开始。
国家课程中,音、体、美学科教学是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全面行动的课程,是和儿童灵动、蓬勃的生命状态最相适应的课程……色彩之多、精彩之多、特色之多的艺体课程能还给儿童真情洋溢的世界、心向自然的情愫,假若一所学校连这些学科都不能彰显多彩生活,其他学科更是举步维艰。在课例研究中,艺体学科教师可以合作研讨,创生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范式,如美术学科“情境导引—尝试创作—不断发现”的主动课堂,音乐学科“你动、我动、大家动”的律动课堂……这些都从建构儿童多彩学习生活出发,让每个学生自主、活泼、生动地发展。
(二)基于校本课程的课例研究
儿童学习生活的建构,还要深入校本课程层面,它和国家课程相生相融,才能最大限度彰显儿童学习生活的多彩,让儿童在轻松、适性、愉悦的校园学习生活中,不断发展特长、陶冶情操、提升自我。
1.校本课程要有明确的愿景。
校本课程是学校整体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遵循一定的理念和原則,才能通过一系列学习情境、评价的构建,最终凝聚成育人合力。
2.校本课程要有明晰的架构。
根据课程开发规则,课程分类、科目设置既要符合学校发展方向,又能切实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如笔者所在学校的校本课程,既有基于南京大学资源的浸润型课程,又有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拓展类课程,还有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性课程,更有基于学生多元发展的个性化课程。
3.校本课程要有明慧的创意。
笔者试举几例本校校本课程创意实践,来探寻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有效路径。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察访,共同确定“小学·大学”微型图本课程的编制要素和课程体例。该课程实施中,学生与南京大学零距离接触,其交往能力、收集整理信息能力也同步提升。我们还邀请了南京大学的教授和大学生,为儿童设计“大师课程”和“大学生课程”,不仅建构了小学生的知识世界,更充实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的体育学科组开发了“花样可乐·健身足球”课程,这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个尝试,编写此课程的意义在于展开阳光活力的生活方式,提升学生生命质量。“迷你读·述”课程,则是语文、英语学科教师对教材进行解剖,从中寻找有价值的元素进行重构或延展,设计有创意的课程主题和课程单元。
4.校本课程要有明显的实效管理。
实效管理是课程推进的必由之路。学校可以确立课程管理机制,如时间管理、质量管理、资源管理、档案管理等。实践证明,通过校本课程的科学管理,能更好地拓宽儿童学习生活空间,使他们得到丰厚的文化滋养和浓厚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我的教育信条:杜威论教育[M].彭正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伽达默尔.赞美理论:伽达默尔文集[M].夏镇平,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