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小目标”的语用研究

2018-06-04韩戈玲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目标模因流行语

孙 雨,韩戈玲

(上海理工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200093)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小目标”的语用研究

孙 雨,韩戈玲

(上海理工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200093)

本文从模因论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小目标”的模因传播机制和语用功能。研究发现,“小目标”精练易记的语言特点及有利的情景、认知和社会语境共同促进了其复制传播;在不同交际语境中,“小目标”分别用于自我调侃、质疑与嘲讽社会不良现象和传递时尚语言信息。

网络流行语;传播机制;语言模因;语用功能

一、引言

流行语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在特定的社会群体中广泛流行的语言表达式,流行语的形式主要包括词、短语、句子等。任何时期都会出现流行语,并反映不同的时代特点(崔蓬克 2012:27)。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在交际中经常使用的表达手段(何自然 2014)。狭义的网络流行语是网民们约定俗成、广泛使用的表达方式。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不同于其他媒介促生的流行语。例如,广告流行语主要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介在不同群体中传播;新闻流行语往往与某一新闻事件的时政语境有关,其词汇新义被大众接受,并在日常交际中广泛使用。相比而言,网络流行语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并在传播过程中演绎出多种含义。已有研究从跨学科视角对多种流行语进行了探究,但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和语用功能阐释不足。

“小目标”一词最早出现于海峡卫视和东南卫视合作创办的综艺节目《鲁豫有约之大咖一日行》。该节目为《鲁豫有约》的升级版,向大众展示明星等公众人物的真实生活。主持人鲁豫实地采访十位不同领域的领军人物,向观众介绍他们的实际生活。在2016年8月29日的首期节目中,作为嘉宾的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谈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话题时,说道:“想做世界首富,这个奋斗方向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够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你看看能用几年赚一个亿,你是规划五年还是三年。到了以后,下一个目标再定10亿、100亿。”王健林本意是劝当代年轻人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努力实现自己的一个个目标,进而实现人生理想。然而,此言一出便在微博和朋友圈等社交空间产生强烈反响,腾讯视频点击量在短短15分钟内便超过10万次,微博转发量在10分钟内便突破15万次。表面看来,广大网友的快速复制传播促使“小目标”一词迅速流行开来。大多数人在听到王健林说一个亿的“小目标”时,会觉得它根本不是“小目标”,而是许多人不敢奢望的“大目标”。强烈的概念对比反差对公众心理造成了巨大冲击,有些网民开始根据自己的语义理解调侃“小目标”一词并很快得到广大网友的热烈响应。然后,各种段子和调侃文章不断被创造传播,“小目标”一词随即成为2016年度热门网络流行语。本文以“小目标”为例,从模因论视角研究网络流行语,具体包括:1)网络流行语的复制传播机制;2)影响网络流行语复制传播的因素;3)网络流行语的交际语用功能。

二、网络流行语的不同研究路径

近十年来,相关研究多采用网络交际、英汉翻译和语料库研究路径,来揭示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特征、交际者的网络身份建构以及网络交际言语行为特点等。

网络交际研究为网络流行语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例如,惠敏、刘洁(2017)根据礼貌原则对5种人际类型的网络流行语进行了跨文化对比研究,发现交际双方基于人际关系类型和会话内容恰当地使用网络流行语,有助于网络交际的和谐发展。周晓凤、刘鸽(2014)认为网络流行语的交际功能依赖实时语境,这与网络流行语可复制性和传播性的本质特点密切相关;Haugh et al.(2015)指出,网络语言有助于建构网络新手和熟手的动态身份;冉永平、宫丽丽(2016)认为,网络交际中交际语的不当使用会产生不和谐的语用现象,网络交际中动态身份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特定的网络语境。

英汉翻译研究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特征。例如,霍文华、茹雪(2016)从读者反应论的角度探讨了2014和2015年网络流行语的英汉翻译,提出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应立足于其产生的平民大众网络文化环境。叶小宝(2015)通过研究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发现网络流行语具有不确定性、融合性、变异性等语义特征,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呈现出“词无定义,词无定译”的趋势。余义勇(2010)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应遵循“信”和“达”的原则,在不同情况下分别采取直译和意译的翻译策略。

语料库研究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了量化统计分析。例如,Kohnen(2015)从历时角度研究了网络交际中的承诺类和命令类言语行为,发现社会文化因素对网络交际言语行为有延展或弱化作用。McAllister(2015)发现情景语境类型影响网络流行语的使用频率。Diani(2015)以英语和意大利语网络流行语为语料,对比分析了网络交际中的缓和语,发现缓和语在英语和意大利语文化中有助于缓解人际冲突,建构和谐人际关系。

上述研究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特征,论述了流行语对于网络交际身份建构的意义,探讨了流行语对于网络交际言语行为的影响;但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和语用功能阐释不足。因此,本文拟从模因论视角分析网络流行语“小目标”的传播机制和语用功能。

三、语言模因与“小目标”的传播机制

(一)语言模因的形成

模因论认为,模因与语言密不可分,模因化有利于语言的发展,模因本身也要靠语言才得以复制传播。模因指能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的信息单位(何自然 2014)。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模因及其变异形式在语言中的复制传播有利于语言的丰富和发展。

网络流行语在网络交际中能发展成语言模因,离不开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共同作用(见图1)。语言模因的形成“需要具备合适的内部条件,如表达精练、通俗易懂,具有实用性、形象性、时尚性、修辞性,容易被模仿套用,能适用于多种社会背景或语境”,也需要“具备合适的外部条件,能够传达宿主的某种强烈表达需求或符合宿主的某种心理趋向,其赖以产生的背景事件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其传播的空间和渠道具有开放性、容忍度、传播力”(陈新仁、何自然2018:11)。

图1表明,语言模因的形成首先需要存在一个可复制传播的表达式,如词、短语、句子等;其次,在特定的外因(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条件下由模因宿主(即语言使用者)在交际中复制传播。

图1 语言模因的形成条件(何自然、陈新仁等 2014:129)

语言模因传播需要两个条件:1)存在可能转变为模因的信息,“即具有‘潜在效应’(potential effects)的模因”(何自然 2014:10)。2)模因语境的触发,当语境与“具有模因潜势的信息相结合,就能引起模因宿主心理上的某种联想。能激活语言模因信息潜势的外部环境促使语言模因传播。模因的触发语境包括:情景语境、认知语境和社会语境(van Dijk 2008)。也就是说,“原来只具有模因潜势的元表征信息,因语境关系被说话人产生了心理上的联想,从而使他将信息复制成形式不同、或内容变异的各种表征;一旦这些信息传播出去就成为语言模因或语言模因变体了”(何自然2014:10)。

Blackmore(1999)指出,语言模因传播有两种不同方式:“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传播(memetic genotype)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传播(memetic phenotype)(转引自何自然、陈新仁等2014:42)。语言模因的基因型传播指“固有成语、熟语、谚语、名言诗句等被原封不动地搬用的语言模因传播现象”(何自然、陈新仁等 2014:42)。它可以是“相同信息直接传递”,即“不改动任何内容,通过直接引用的方式,复制和传递模因,包括直接引文、转述,以及日常交谈引用的名言、警句,或者重复别人的话语等”(何自然、陈新仁等 2014:42);也可以是纵向递进的“相同信息异形传递”(何自然、陈新仁等 2014:43)。语言模因的表现型传播指“同一语言形式被用于传播不同的内容”(何自然、陈新仁等 2014:44)。

语言模因形成后不断发生变异,一般“经历三个进化阶段:复制、择用、变异”(陈新仁、何自然2018:11)。语言模因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多产性、长寿性等特性,按其传播范围和传播力度可分为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何自然、陈新仁等 2014:23)。强势模因被复制机会多、传播范围广、存活时间长,弱势模因则具有低复制率、传播范围小、存留时间短的特点。

综上所述,语言表达式在信息主体和外部语境的共同作用下发展成为语言模因,经语言使用者在具体语境中加工处理,变异后的语言模因复制更快、传播更广。

(二)语言模因“小目标”的传播机制

语言模因的传播既需要语言自身内部条件又需要外部语境的触发,语言模因“小目标”的传播离不开事件发生的情景语境、网民的认知语境和周围的社会语境。情景语境指事件发生的具体场景实况,包括时间、地点以及事件发生时的一切现状。认知语境是情景语境经过交际者处理加工后的结果,指交际者就情景语境积累起来的经验。社会语境则是指现实或想象中的认知图式,如“问候、演讲、讨论等,既是一种认知,也是一个情景,是情景语境的一个特殊类例”(何自然、陈新仁等 2014:49)。

就“小目标”而言,王健林话语中的“小目标”即为模因的内因,其与情景、认知和社会语境共同触发生成了语言模因“小目标”。由于网络交流平台具有自由性和包容性,网民可以自由表达个人诉求,“小目标”一词顺应网民的心理诉求,所以迅速成为网络交际中的流行语。例如:

(1)如今生存压力这么大,我还是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先买一套房。

(新浪微博,2016年8月31日)

例(1)中,网民重复语言模因“小目标”,在开放自由的网络交际平台上调侃生活压力,传递“小目标”语言信息。

“小目标”具有网络流行语的结构、语义特点:短小精悍、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便于记忆。语言模因“小目标”在不同交际语境中长期传播,复制率高,显示出强势语言模因特征。近两年,“小目标”经常出现在网络与日常交际中,例如:

(2)时隔一年再访美,李显龙设“小目标”

(《解放日报》,2017年10月24日)

例(2)的新闻标题中,媒体利用“小目标”代替“外交目的”,生动形象,容易接受,表明传统媒体已开始正式使用网络流行语“小目标”。迄今为止,由于交际者对语言模因“小目标”的使用基本以直接重复或套用为主,所以尽管他们根据自身需求与交际语境,创造出了各种“小目标”,但是该语言模因的传播方式仍属于基因型传播。例如:

(3)驴友说,我想环游全世界,但是要一步步来,先定个“小目标”,旅游完全国。

(芒果网,2016年8月30日)

(4)发展足球要从基础抓起,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战平德国,小胜巴西,狂胜韩国。

(搜狐新闻,2016年8月30日)

例(3)中,旅游爱好者根据大脑中已有的认知图式,模仿王健林的话语,直接搬用他的语句,复制传播语言模因“小目标”。例(4)中,网民根据自己对中国足球实力的认知和输球的现实语境,套用语言模因“小目标”,来表达对中国足球发展现状的不满。

(5)从前的出租车,现在叫的士;从前的帅气,现在叫酷毙;从前的理想,现在叫“小目标”。

(网易新闻,2016年9月2日)

例(5)中,网民对比从“出租车”到“的士”的转变,强调从“理想”到“小目标”的词汇变化,表明语言模因“小目标”受模因宿主认知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上述例子分析表明,语言模因“小目标”的传播离不开交际者的主体因素和语言交际的客观因素。语言模因通过大众的同化、复制、记忆、传播,成为网络流行语,不断出现在日常交际中。

四、“小目标”的语用功能

语言模因“小目标”在具体语境中被情景语境、认知语境和社会语境激活,表达交际者不同的交际意图。分析表明,网络流行语“小目标”主要有三种语用功能:自我调侃、质疑与嘲讽社会不良现象和传递时尚语言信息。

(一)自我调侃

跟随网络语言流行趋势,网友们仿制出一个个“小目标”,自嘲般地晒出自己的处境和个性化人生追求。例如:

(6)还在工地奋斗的工友们,我想在我造的大厦里面办公,但是要一步步来,先定个“小目标”,能让我穿西服上班。

(新浪微博,2016年8月30日)

例(6)中,买一件西服对于建筑工人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但若穿一件西服去工地工作就变得不合常理,网民巧妙地利用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来进行自我调侃,以表达他要脚踏实地奋斗的想法。此外,自嘲式“小目标”在传播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幽默效果,例如:

(7)前面的朋友定的“小目标”是要每天瘦一点点,那我要慢慢来,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瘦他50斤。

(百度贴吧,2016年9月2日)

例(7)中,网友把自己的“小目标”与别人的“小目标”进行比较,刻意曲解“小目标”词汇本义,以突出“瘦50斤”这个不切实际的目标,此种交际意义与词汇本义的反差使话语更为轻松幽默。

(二)质疑与嘲讽社会不良现象

流行语在复制传播过程中,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网民经常使用流行语“小目标”来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进行质疑、嘲讽,例如:

(8)360公司定下的“小目标”,比方说,先让一个亿骗子失业。这个“小目标”还的确是小呀。

(新浪微博,2016年8月30日)

例(8)中,网友质疑360公司的营销策略,让它的“小目标”在“一个亿”的数字映衬下,变成该公司的一个大目标,以引起大家对广告内容真实性的质疑。

(9)在城市奋斗的少年,有买别墅开豪车的目标是好事,但要一步步来,先定个“小目标”,在北上广买个单间。这“小目标”小的话,我还干嘛只买单间?

(新浪微博,2016年8月30日)

例(9)中,网友嘲讽房地产营销商的营销广告具有误导性。

(三)传递时尚语言信息

网络交际语言具有时代气息,能够传递时尚语言的新信息、新趋势。人们喜欢将热播电视节目、新电影作为潜势模因与日常语言一起复制传播,形成新的模因变体,在交际中产生追逐时尚的模因效应。例如:

(10)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先用S Pen画一幅名画。

(搜狐新闻,2016年8月30日)

例(10)是一则用来宣传三星公司时尚新产品S Pen的广告,为了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广告语利用年轻人崇尚新事物的心理,激活了“小目标”潜在的时尚语言信息,从而提高了新产品的营销效果。

总之,特定的语境不断触发“小目标”的模因潜势,广大网民在交际中赋予了“小目标”不同的语用意义。

五、结语

本研究表明,网络流行语“小目标”源于大众喜爱的综艺节目,广大网民对名人话语的直接重复促使语言模因形成。不同交际语境中,网民结合自己对特定社会现象的认知,重复、类推、曲解“小目标”的语义信息,采用基因型传播方式复制传播这一强势语言模因,以表达自我调侃、质疑与嘲讽社会不良现象和传递时尚语言信息的交际意图。

研究网络流行语的语言模因及其变体有助于发现语言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有助于理解语言使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普遍性和差异性。本研究显示:一方面,语言模因的生成机制揭示了网络流行语的语言信息复制传播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语用功能;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模因宿主的主体作用不容忽视。只有改善网络交际环境,引导网民形成积极的认知心理,才能规范网络流行语使用,促进语言模因的良性传播。

Blackmore, S.1999.The Meme Machin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iani, G.2015.Politeness[C]//K. Aijmer & C.Ruühlemann (eds.).Corpus Pragmatics:A Handbook.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69-194.

Haugh, M.,W. Chang, L.Melody & D.Z. Kádár.2015.“Doing deference”:Identities and relational practices in Chinese online discussion boards[J].Pragmatics(1):73-98.

Kohnen, T.2015.Speech acts: A diachronic perspective[C]//K. Aijmer & C.Ruühlemann(eds.).Corpus Pragmatics:A Handbook.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52-83.

McAllister, G.P.2015.Speech acts: A synchronic perspective[C]//K. Aijmer & C.Ruühlemann(eds.).Corpus Pragmatics:A Handbook.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9-51.

van Dijk, T.A.2008.Context theory and the foundation of pragmatics[J].Studies in Pragmatics(10):1-13.

陈新仁,何自然.2018.“吃+NP-f”的模因句法学阐释[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1):9-16.

崔蓬克.2012.当代汉语流行语概念再界定[J].当代修辞学 (2):27-31.

何自然.2014.流行语流行的模因论解读[J].山东外语教学 (2):8-13.

何自然,陈新仁,等.2014.语言模因理论及应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惠敏,刘洁.2017.网络流行语的话语礼貌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 (2):29-34.

霍文华,茹雪.2016.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翻译文化因素分析——以2014年、2015年网络流行语翻译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129-132.

冉永平,宫丽丽.2016.科技发展背景下语用学研究方法与议题的新变化[J].中国外语 (6):37-44.

叶小宝.2015.“任性”翻译何其任性——兼谈“另类”汉语新词英译[J].中国翻译(4):114-116.

余义勇.2010.汉语流行语的翻译策略[J].中国科技翻译 (4):44-46.

周晓凤,刘鸽.2014.网络流行语现象的语言文化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184-189.

A Pragmatic Study of the Network Catchphrase“Small Targ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SUN Yu, HAN Gel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China)

Within the memetic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atchphrase “small target”,exploring its transmitting mechanism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This catchphrase is short, and easy to be remembered. Owing to appropriate situation, adequate cognition and context,“small target” is triggered to be a network catchphrase, and carries such pragmatic forces as self mocking, ironic satirizing, and trend following in different context.

the network catchphrase; transmitting mechanism; linguistic memes; pragmatic function

H030

A

2095-2074(2018)02-0062-06

2018-02-07

孙雨,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邮箱:572469855@qq. com。韩戈玲,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语用学和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小目标模因流行语
流行语大盘点
基于语言模因论的朝汉语言接触探析*——以汉字词形态构成为例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巧借 流行语
刷爆朋友圈的“小目标”真的有用吗
月入两万元的家庭,如何制定理财“小目标”
田溯宁的安全“小目标”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