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8-06-03李学刚
李学刚
【摘要】在总结目前地方院校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地方院校在经费来源,生源结构等方面的特点,从资助经费来源、奖学金项目设置、“三助一辅”岗位管理考核等方面分析了地方院校在研究生资助体系构建和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和优化研究生的奖助体系的具体措施,为地方高校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长效、多元奖助政策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资助体系;问题;对策
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我国研究生教育启动全面收费,与此同时,研究生的资助政策也随之发生的改变,各地方高校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要求逐步建立了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助一辅”岗位津贴、助学贷款和其他专项资助的多元化奖助体系。目前,新型的资助体系已实施三年多,其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享受这一政策的首届研究生已毕业离校。但由于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在构建和实施新型资助体系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一、地方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实施现状
在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的背景下,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各地方高校依据本校的学科特色和生源特点,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研究生奖助学金措施,由于各高校基本情况存在差异,现行资助体系呈现出“一校一例”的现状,但其核心内容基本一致,主要包括奖优、助困、薪酬三种类型的资助。
(一)奖优型资助
地方高校为吸引优秀生源,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刻苦学习,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发表
高水平文章、取得创新性成果、撰写优秀学位论文等设立多项奖优型资助措施,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优秀生源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除国家奖学金外,其余各项奖学金的奖励标准、覆盖面因经费来源因各高校资金充裕程度不同而不同。这些奖优型资助措施的实施有效的调动了研究生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他们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学习热情,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助困型资助
为了保证研究生的基本生活支出,在全面实施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情况下更好地支持
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和生活条件,各地方高校在为研究生发放国家助学金的同时,采取减免学费、助学贷款等方式帮助研究生解决困难,确保不出现因学费问题而辍学的研究生。同时,统筹利用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对因重大疾病、特殊经济困难及其他重大意外事故等情况、出现经济困难的研究生给予特殊困难补助,用于解决研究生临时性、暂时性困难。这些助困型资助措施的实施为研究生能够安心学习提供了物质保障,特别是确保了家庭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三)薪酬型资助
为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建设,增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奉献服务意识,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各地方高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利用科研经费、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设立“三助一辅”岗位,使研究生可以利用自身资源进行的有偿服务,这些薪酬型资助措施的实施在为研究生提供岗位津贴资助的同时,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地方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存在问题
与部属重点院校相比,地方院校在构建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方面的经验较少,起步时间较晚,大多数高校在2014年首次启动这项工作,其在奖项设置、奖励额度和评审标准等方面更多的借鉴了重点院校的经验。然而,地方院校在经费来源,生源结构和科研条件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地方高校在构建和实施新型资助体系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一)资金来源单一,经费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地方高校是隸属于省市地方政府的高等院校,其资助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的教育经费和学费收入,企业和个人捐助的社会资金较少。受地方财政状况的影响,与由中央财政支持的部属重点院校,地方高校获得政府的财政拨款相对较少。同时,地方高校的招收的研究生更多的来自于农村和普通城镇家庭,家庭经济困难的相对较多,这些学生不但无法保证按时缴纳学费,而且需要更多资金给予资助。另外,地方高校在科研条件、学科实力和师资力量等方面与重点院校相比不具有优势,往往需要通过减免学费、提供高额奖学金等方式来吸引优质生源。因此,目前地方院校普遍存在着研究生资助经费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
(二)奖学金设置和评审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
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为研究生设置的奖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优秀生源奖学金,针对研究生某一方面突出成绩,设立单项奖学金的地方院校较少。现有这些奖学金评审更多的是以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的量化成绩为主要依据,不同种类奖学金的评判指标相似度极高,有些高校甚至直接将学业奖学金量化成绩排名靠前的研究生确定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这就造成各类奖学金都为同一批学生所得,奖学金对研究生的激励作用被削弱,另外,这也造成学生们为了获得奖学金,千方百计的去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和论文数量,出现了选课只选择容易取得高分的课程,发表论文粗制烂造,以量取胜,甚至出现花钱买版面的情况。
(三)“三助一辅”岗位管理和考核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地方高校均为研究生设立了“三助一辅”岗位,但由于大部分地方高校这项工作起步较晚,经验相对较少,在日常管理和岗位考核方面还存在不足,“三助一辅”岗位的培养功能发挥的还不够充分。由于缺乏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规范化的考核指标,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部分研究生导师、任课教师和管理工作人员对参加“三助一辅”岗位工作的研究生未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在工作过程中,又不愿意付出更多时间给予研究生详细的指导,仅让其完成一些资料收集、批改作业、文件送取等简单低级的事务性工作,使得“三助一辅”工作“有名无实”。
三、改进和完善地方高校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措施
建立长效、多元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高校需要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状况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更好地满足研究生群体多样化的资助需求。
(一)拓宽资金来源,加大资助经费投入
拓宽研究生资助资金来源,争取更多的资助经费是地方高校改进和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首要解决的问题。首先,与部属重点院校相比,地方院校在获取政府资金支持的方面不具备明显优势,但其在服务地方经济或行业发展方面具有自身特色,因此,地方院校可以通过为地方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为企业定向培养研究生等的方式获取地方企事业单位的经费和资源支持;或者鼓励企事业单位来校设立专项奖学金,为研究生提供“三助一辅”岗位,形成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增加研究生资助经费投入。其次,针对地方院校研究生中家庭困难学生较多,无法按时缴纳学费的问题,高校在为其积极争取和办理助学贷款的基础上,可以实施学费分期缴纳制度,在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的同时,适度增加学校的学费收入。
(二)优化奖学金设置结构,完善奖学金评审机制
优化研究生奖学金项目设置和制定科学合理的奖学金评选办法,對地方院校奖助系统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地方院校应在优化现有奖学金的奖励标准、覆盖面的基础上,针对研究生发展多样化的需求,设立专项奖学金以奖励在不同方面表现突出的研究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获奖机会,拓宽受资助学生的覆盖面。其次,奖项细分的基础上,明确不同奖学金的功能,根据不同奖学金设立的目的和特点,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制定科学评审办法,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等综合类奖项可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在量化排名的基础上设立门槛性条件:单项奖学金重点考察研究生某一方面的成绩,满足条件就给予奖励,不在进行量化排名,以此杜绝奖学金评审过程中出现的以量取胜,粗制滥造现象。同时,奖学金评审标准和门槛条件实施动态调整,以此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加强“三助一辅”岗位的管理、培训和考核工作
“三助一辅”工作既是为研究生提供经济资助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地方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对“三助一辅”岗位的管理、培训和考核工作。首先,加强制度建设,按照资助与培养并重的原则,明确“三助一辅”不同岗位具体职责。“助研”岗位应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由设岗导师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科研能力,确定工作内容;“助教”岗位应加强对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完成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更多参与教学准备、组织和研讨工作;“助管、助辅”工作应重视研究生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责任意识的培养,在“助管、助辅”工作中融入行政管理、心理辅导、就业服务等内容,为学生提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完善“三助一辅"32作考核制度,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按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不同岗位考核指标,合理确定考核评价中导师、任课教师、管理人员的评价意见权重,对研究生进行分岗位,分层次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确定研究生应得到的岗位津贴,提高研究生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加强岗前培训和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对参与“三助一辅”工作研究生进行岗前培训,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实验规程、教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管理工作制度与纪律、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等内容的岗前培训,使研究生及时了解不同岗位的职责及培养目标,掌握参加“三助一辅”工作的方法和技能。同时,还需要提高设岗单位和指导教师、任课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人才培养意识,明确各类人员对参与“三助一辅”工作研究生的指导要求和责任,使其能够工作中加强对研究生的管理和指导。
参考文献:
[1]裴秋蕊.研究生奖助体系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机制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0):39-42
[2]牛天宝.地方高校研究生奖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理论,2017(5):194-195
[3]黄文珊.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新型资助体系建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4]孙雪颜,张悦刊,韩宝坤.全面收费形势下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11)
[5]袁静.地方高校研究生发展性资助制度研究[D].青岛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