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变动:文献综述

2018-06-03董萌

商情 2018年12期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高管薪酬

董萌

【摘要】本文针对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两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评论.指出了随着外部监管力度的增大,高管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增加,要求投资者、会计师事务所、监管部门等在关注应计盈余管理的同时.加大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关注程度。

【关键词】高管薪酬;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

一、引言

《中国公司治理分类指数报告》2016年12月lO日在京发布。报告指出,通过计算2015年度2632家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指数发现:2012年,高管薪酬指数均值为130.49,而2015年则增长为312.74。2012年至2015年,不考虑通胀因素,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绝对值年均增长77.06%。高管薪酬增长快于企业业绩增长。报告还发现,国有控股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力度远低于非国有控股公司。2012年和2015年,国有控股公司高管薪酬指数均值从71.38分增至75.99分,提高幅度较小,反映国有控股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力度不足;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均值从172.97分增至461.35分,提升幅度较大,反映非国有控股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力度较大。高管薪酬的大幅增长备受人们关注。

我国的薪酬制度由原来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薪酬制度日益被基于经营绩效的薪酬制度所替代。基于业绩薪酬制度的建立,使得管理层的报酬与公司业绩相挂钩,这就为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操纵利润以提高报酬提供了动机。盈余管理的手段包括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前期文献对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主要基于应计盈余管理,但由于外部监管力度的加强,使得管理层对真实盈余管理偏好的程度加深。这就要求外部利益相关者在关注应计盈余管理的同时,加大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关注。

二、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变动的文献综述

代理理论认为,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股份制公司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管理层对公司盈余信息有着绝对的知情权。而管理层的工资水平与公司业绩相挂钩,使得管理层利用其优势地位进行盈余管理,从而获得更多的报酬。Healy最早研究了盈余管理的契约动机,发现管理当局会基于分红计划进行不同方式的盈余管理以实现奖金收益的最大化,Watts等也指出薪酬契约是盈余管理的三大动机之一。

Jensen等(1976)认为,高额的货币薪酬和股权激励是缓解高管和股东利益冲突的有效机制,高管薪酬激励能发挥公司治理效用,限制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即高管薪酬的有效激励观。Watts(2003)认为,盈余管理可能导致高管报酬契约的失效。因为,高管可以通过实施机会主义盈余管理来操纵会计业绩或股价,在为其获得最优私人利益的同时减损了公司价值和股东财富,即盈余管理风险观。

许多学者对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Healy(1985)认为,盈余管理随高管货币薪酬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李延喜(2007)等发现在控制公司规模和负债水平后,管理层的薪酬水平与调高的操纵性应计利润正相关,表明薪酬激励构成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个基本诱因。周晖等(2010)基于存在正向盈余管理的国有样本,研究高管薪酬激励和盈余管理的关系,发现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和高管年度总薪酬及股权激励正相关。缪毅等(2016)从企业内部收入差距方面研究高管盈余管理行为,采用可操控应计项目反映管理层的盈余管理程度。研究发现当企业内部的收入差距相对过大时,高管人员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对业绩进行调整。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存在着相关性。

但大部分文献对企业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应计项目盈余操纵的考察,而忽略了真实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应计盈余管理以琼斯模型为基础,分离应计可操纵利润与应计不可操纵利润,盈余管理的程度以可操纵应计利润来表示,应计项目不涉及现金流。真实盈余管理涉及现金流,其主要手段包括现金操纵(政府补贴);费用操纵(广告费、研发费等);生产操纵等。一般来说,应计盈余管理比真实盈余管理操作更便捷,对企业未来现金流不产生影响,只影响盈余的各期分布,对企业未来业绩的损害比真实盈余管理小,高管一般采用该种盈余管理(周晓苏等2016)。

近几年有部分学者对真实盈余管理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探究。李增福(2014)基于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两种盈余操控模式,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1)正常离职的高管在离职前会通过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来调增利润,而非正常离职的高管在离职前主要通过真实活动来调增利润;(2)内部继任高管在继任当年会通过应计项目来调低利润,而外部继任高管在继任当年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不显著,且内部继任的高管的前任是非正常离职的,其通过应计项目调低利润的行为更为显著。周晓苏等(2016)从会计稳健性视角,区分盈余管理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货币薪酬激励对机会主义效应的两种盈余管理均能够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股权薪酬激励对机会主义效应的应计盈余管理发挥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机会主义效应的真实盈余管理。上述研究也都证实了真实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水平正相关。

三、研究结论

大多数报酬计划都是通过会计数字(通常是盈利)来衡量管理者的业绩并对其进行奖励的,盈利又促使企业高管使用盈余管理的手段对企业利润进行操纵,主要方法有虚增利润、少记费用;会计政策变更;执行新准则时机的选择;关联交易及关联方资金占用:大洗澡等。

许多学者对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应计可操纵盈余管理。但随着外部监管强度的增加,应计盈余管理被发现的概率增加,实施该种盈余管理的成本收益发生了较大变化,应计盈余管理的成本提高,为达到避亏、避免盈余下降、盈余平滑等目的,高管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增加。高管出于自利行为,可能会更偏向于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

因此外部利益相关者在关注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的同时加大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关注。投资者应提高风险意识,在看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时不仅要关注财务报表表内内容,对报表附注、补充信息、其他手段的财务报告以及公司新闻等也应给予关注: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审计,引入保險公司作为中介,采用上市公司为财务报告购买保险,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形式;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对利用盈余管理过度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

猜你喜欢

真实盈余管理高管薪酬
上市公司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手段分析
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所有权性质与盈余管理研究
高管薪酬激励制度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公司治理视角下国有垄断企业高管薪酬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央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分红、经营业绩的研究
对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相关性研究的评述
浅析高管薪酬对盈余管的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