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金融发展及不良率简析
2018-06-03王新宇
王新宇
【摘要】本文探索了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的沿革、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主要消费金融公司相关经营指标的分析,总结了当前消费金融市场中不良率的成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消费金融;市场现状;不良率;对策
一、消费金融的定义
消费金融是指向社会各层级消费者提供贷款供其消费使用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一般意义上的消费金融包括所有消费领域的金融服务,如住房贷款、购车贷款、消费品贷款等。
由图可见,2013——2016年,我国消费贷款规模以年均约20%的增速快速发展,其在整体信贷规模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至2016年底,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占GDP比重30%,占个人信贷70%,占社会零售总额66%,而欧美发达国家消费信贷占信贷总额比重可达50%,占GDP比重可达70%,我国目前水平差距仍然较为明显,反映我国消费信贷市场潜力较大。
起先在我国,该服务主要由商业银行通过个人信贷业务提供,但由于传统商业银行人力成本、风险偏好的局限性,个人信贷业务难以全面普及社会各层级的消费者。故建立专业化的个人消费金融体系,成为我国市场的普遍需求。建立良好的个人消费金融体系有助于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居民个体,促进我国消费市场繁荣。
二、中国消费金融发展进程及监管
(一)中国消费金融发展历程
1.2007年广东地区开始试点消费金融。
2.2009年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设定4个试点城市。
3.2013年银监会颁布新的试点管理办法,试点城市新增10个。
4.2016年3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鼓励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特色服务,拓宽融资渠道,可通过金融债、同业拆借、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融资。
(二)中国消费金融监管
中国银监会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银监会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消费贷款是指消费金融公司向借款人发放的以消费(不包括购买房屋和汽车)为目的的贷款。办法中对消费金融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同业拆入资金余额、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投资余额等指标做了明确的监管要求。
三、消费金融行业参与主体情况
(一)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发放数量迅速增加,多数背景为商业银行
2010年中国银监会批准成立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后来的近7年时问里,中国消费金融牌照稳步增加,其中绝大多数为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另外已经申请成立消费金融公司但是尚未审批通过的银行有7家,包括3家股份制银行及4家城商行。近五年来,消费金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4%,远高于整体信贷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9.1%。
(二)互联网电商、金融平台积极切入消费金融市场
互联网电商的有点在于其有实质性的商品交易,通过商品交易的数据,其能够积累大量的客户信息,并在商品交易的场景中嵌入消费金融服务。其他各金融平台如P2P网贷、小贷公司等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发挥自身互联网渠道的优势,积极切入消费金融,提供类消费金融贷款。
四、消费金融市场总体经营情况
(一)消费金融市场目标客户定位
消费金融的贷款资金主要是用于个人消费用途,个人消费具体的用途较为宽泛,且用途对应的贷款风险高低不同。同时,个人客户的行职业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使其的收入即贷款的偿债来源的稳定性存在较大的不同。根据目标客户整体信用风险水平的差异,可以将消费金融的参与主体划分为三个类别。
1.低风险客户特征:对应客户的需求主要为购买住房或汽车,其收入水平、所处行职业相对较为稳定,资信状况较好。
2.中风险客户特征:客户收入处于为中低层次。商业银行一般不将其作为优质客户营销,但其有消费贷款的需求以支持其购买一般消费品(不包含住房或汽车)。
3.高风险客户特征:客户并没有明确的消费用途,仅期望通过消费贷款获取现金供其日常花销。这类人群一般选择现金贷的贷款方式。
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承接的客户类型为中风险客户及高风险客户。在我国消费金融市场中体量排名第一的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自2015年以来,其承做高风险客户业务比例不断加大,至2017年9月末,承做中风险客户业务与高风险客户业务比例约为1.11:1。
(二)消费金融公司盈亏情形
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季度末,我国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分别为208.8亿元、573.74亿元、970.29亿元,反应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较快。其中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因其自身具有先天的客户资源优势及强大的风险控制能力,目前处于我国消费金融市场中绝对的领导者地位。
从总体情况看,至2017年上半年末,我国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多数处于盈利状态,多数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已步入盈利期。经查阅7家上市银行的半年公开财务报告,至2017年上半年末,仅有杭银消费金融公司处于亏损状态,据其表示,预计2018年其可扭亏为盈。多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营业收入等主要指标出现大幅度增长。
五、消费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金融市场不良率水平
據银监会数据,截至2016年9月末,消费金融贷款余额970.29亿元,同比增长110.9%,平均不良率4.11%,同比增加1.26个百分点。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不良率从2015年的3.7%增加至2016年三季度末的4.49%,高于持牌公司整体水平,中银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率从2015年的2.51%增加至2016年三季度末的3.29%,低于持牌公司整体水平。
(二)信用成本较高导致消费金融公司的不良循环
信用成本又叫违约成本。是指贷款因客户违约而发生的损失额与贷款额度的比值,一般来说,服务于信用水平较好的客户,贷款机构的信用成本越低。由于信用卡主要面向信用水平较优的个人客户发行,且发行量较大,故一般来说信用卡业务的信用成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主要市场平均信用成本的较低水平。近几年来,招商银行和Capital One的信用成本保持在3%以内。
消费金融公司主要面对中、高风险客户,故其信用成本远高于3%,且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强,其将越来越多的次优级客户纳入准入范围,导致其信用成本上升较快。2016年,中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信用成本分别为7.4%、12.5%,均远高于信用卡的信用成本。
为了覆盖较高的信用成本,消费金融公司不仅需要通过提升贷款利率以提高收入,还需要扩大客户基数来增加基数以降低信用成本。这样就造成了一个不良的循环,越是优质的客户越不容易接受高利率,能够接受高利率的客户往往信用水平不高,容易形成不良贷款,这就造成消费金融公司信用成本进一步上升,其又不得不通过扩大客户基数来缓解这一困境。
(三)准人人群的盲目扩张导致消费金融不良率进一步提高
消费金融借助持牌机构不断增加及互联网的放大作用,借贷的人群数量不断扩大,随着借贷人群数量的扩大,很多信用相对较差的人群被纳入,这些人还款能力与自身消费需求存在不匹配性。同时,中国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信息披露相对不足,各平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不停的放宽自身对客户的准入要求,以图抢占客户资源,加大自身放款量,此举进一步导致消费金融市场的违约风险逐步加大。
消费贷款与其他贷款模式不同,其主要用于个人消费需求,难以形成对应的可抵押资产,故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无法获得有效的第二还款来源。近年来,消费贷款的规模急剧扩张,同时由于上述各项原因,其不良率不断提升。
六、消费金融市场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
(一)应持续深化我国征信体系建设,打造信用时代
征信体系为消費金融市场中各参与方提供了评价和信用展示的平台,能够为消费金融公司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征信机构通过对共享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形成个人的信用报告、信用评分等征信产品,使得个人客户的信用状况、诚实守信程度可展示、可量化、可评价,有助于消费金融公司有效甄别借款人信用风险的大小。目前,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需持续深化建设。
(二)监管机构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市场规范。
随着行业规模的迅猛发展,消费金融的行业风险在不断凸显。套利、欺诈、共债、获客等一系列风险开始暴露。此外,目前消费贷款套现流入房地产市场、股市等问题,也使消费金融公司风险管理压力增大。2017年,多家消费金融被监管机构罚款,罚单总额接近1000万元。我国监管机构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手段,以促进消费金融市场稳步发展。
(三)消费金融公司要建立稳妥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利率和风险的权衡是消费金融公司在制定业务发展战略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其中风险控制能力成为消费金融公司核心竞争优势,缺乏高水平的风险控制能力会导致高利率抵消高坏账模式难以为继。高利率业务对消费金融公司的风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风险控制带来坏账率的每一点下降也将直接贡献每一点利润。故消费金融公司应加大力度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有效风控模式,以保持业务安全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游.我国消费金融的展望[J].中国商界,2009(2)
[2]赵心别.消费金融研究综述[J].时代金融,2013
[3]中国银监会.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