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钢丑闻”仅是“黑天鹅”?
2018-06-02黄刚
刚刚过去的2017年可谓是日本制造业“人设”崩塌的一年,日本国内的多家知名制造业企业接连陷入丑闻,导致日本制造业遭遇空前严重的信任危机。其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神户制钢所的造假丑闻。
去年10月8日,已有百年历史的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承认,旗下工厂和子公司篡改部分铝铜制品的质量数据,冒充与客户合同相符的达标产品出售。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底期间,涉嫌造假的产品包括铝制品1.93万吨、铜制品2200吨、铝锻件1.94万件,约占该公司铝和铜业务年销售额的4%。
动摇日本制造业基础的“神钢冲击”
随后,神户制钢所又进一步承认, 存在篡改数据等违规行为的产品范围从铜铝制品扩大至包括作为主力产品的钢铁制品在内的16种产品,多处海外生产基地也存在违规行为,而问题产品涉及的企业数量也从此前估计的200多家增加到了500多家,涵盖汽车、高铁、航空航天、液晶屏、武器装备等众多领域。
在事件曝光后,神户制钢所一再强调,虽然这些产品未能达到客户要求,但符合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制定的行业标准。而且,根据神户制钢所网站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19日,在问题产品所涉及的525家客户中,有377家已经完成安全确认,有123家判断目前没有安全问题,10家被神户制钢所认定安全程度较高,另有15家尚在排查中。
尽管如此,由于神户制钢所生产的金属产品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原材料,部分产品又在日本国内乃至全球拥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以及不可替代的优势,此次神钢造假事件最终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仍有待观察。
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此次造假事件给神户制钢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已经有所显现。丑闻曝光后,神户制钢所的股票在两个交易日内累计跌幅近40%,市值蒸发超过15亿美元。去年10月30日,神户制钢所宣布撤回对本公司2017财年纯损益的预期,并下调营业利润和经常利润预期。今后,神户制钢所可能还会面临问题产品的相关检查、更换甚至是来自客户的高额索赔等费用。
相比在经济上的损失,此次造假事件给神户制钢所的企业信誉乃至日本制造业的整体形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损失更是难以估量。去年10月13日,造假丑闻曝光后后首次露面的神户制钢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川崎博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正式公开道歉,并哀叹称外界该公司的信任已经降到零。10月18日,欧盟航空安全局对神户制钢所发出“封杀令”,建议相关企业“如果有替代供应商,应暂停使用神户制钢的产品,直到涉事产品被确认合格”。这是神户制钢所造假丑闻曝光后主要行业管理机构首次向业界发布这类建议。10月31日,日本最大的重型机械设备制造企业三菱重工业公司表示,鉴于该公司正在研发的日本首款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MRJ)受到神户制钢所的造假事件波及,该公司将考虑更换零部件供应商。此外,美国司法部也已经要求神户制钢所的美国子公司提交相关文件资料,以便进行调查。如果神户制钢所方面不及时做出回应,就会接到美国司法部的传票。此次神钢造假事件甚至被日本媒体形容为动摇日本制造业基础的“神钢冲击”,再一次加剧了日本企业以及制造业的信任危机。
“黑天鹅”亦或“灰犀牛”
起初,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曾表示,近期曝光的神户制钢所造假事件只是“个案”,并不代表日本制造业在企业治理上的立场。但是,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事实上,这不是神户制钢所第一次曝出类似丑闻,放在整个日本企业界也不是一起孤立事件。此前,三菱汽车和铃木汽车公司被曝篡改燃效数据;日本最主要的安全气囊生产商高田公司过去近十年曾因“夺命气囊”引发大规模召回,后来又因质量问题而牵连出造假丑闻,并最终在去年7月宣布破产;更早之前,日本家电巨头、有140多年历史的东芝公司被证实存在财务造假行为。在“神钢丑闻”曝光后,日本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在去年11月23日发布公告,承认该公司旗下的两家子公司存在篡改产品数据的造假行为,问题产品涉及航空、汽车、机电产品等行业,受影响企业达258家;11月28日,日本最大的纤维化学生产企业东丽公司的总裁日觉昭广召开记者会,公開承认该公司的子公司存在篡改产品强度质检数据问题。
凡此种种,无论是作为日本支柱行业的汽车行业,还是曾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家电行业,亦或是钢铁等助推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行业,日本制造业近年来频现各类违规、造假丑闻或缺陷问题,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近来,一提到某些未曾预料到的突发事件或问题,人们往往会想到“黑天鹅”。然而,当“黑天鹅”乱飞、甚至是成群出现的时候,还能说是小概率的突发事件吗?其实,正如2007年古根海姆学者奖得主、担任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国际政策研究所所长的米歇尔·渥克(Michele Wucker)所言,在每一个“黑天鹅”事件的背后,都潜藏着一个巨大的“灰犀牛”式危机。
相比“黑天鹅”的低概率、巨大影响,“灰犀牛”指的是明显的、高频率的事件,并且在某个程度上是可以为人所预知。在当今时代,每个个人、企业、组织、政府机构以及各行各业都会面临一些明显的、高概率的危险,而且其中有一些危险会给那些毫无准备的人带来毁灭性打击。而大多数的“灰犀牛”事件的发生不是因为灾难的突如其来或者先兆问题太过微小,而是人们长久的视而不见。
去年11月10日下午,神户制钢所公布了关于造假事件的自查报告。该报告将此次造假事件的产生归咎为五方面原因:一是偏重收益评价的经营思想与封闭性的组织风气;二是工厂运营缺乏平衡性;三是品质管理程序不完善招致违规行为;四是遵守合同规定内容的意识低下;五是组织体制不健全,监管职能缺失、品质管理职能弱化。
且不论神户制钢所自查所得的五方面原因能否令公众信服并接受,可以肯定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五方面原因所暴露出的弊端或不足在神户制钢所内部由来已久。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曾在一次演讲中意外曝光了神户制钢所内部松懈的监管体制,佐证了该公司的不良传统已存在多时。2016年3月,安倍在自民党制作的一档给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打气的网络节目中,提及自己在1979年留学回国后的首份工作的经历,他当时的“东家”正是神户制钢所。安倍称,当时他输错了钢管尺寸数,造出了一大批长度过短的钢管,“本以为会被辞退,最后却没什么大事儿”。神户制钢所自身也已经承认,篡改数据等做法是长期的、有组织性的违规行为,至少已经持续了10年以上,而且有迹象表明这种行为得到了该公司高层的默许。
神钢制钢所出于市场竞争和收益等方面的考虑,面对自身内部存在的弊端或不足,不仅没有拿出行动去解决问题,反而铤而走险,企图以弄虚作假的方式瞒天过海,以致后来东窗事发,这种表现也与一般人面对“灰犀牛”时的反应极为相似。
渥克指出,人们面对“灰犀牛”时有五个阶段的反应:第一阶段是否认,不愿意去接受;第二阶段是在危险变得明显时设法否定立即行动的必要性,得过且过,推给未来;第三阶段是开始反应并尝试去回应,但是犹豫不决无法真正行动;第四阶段是陷入恐慌,意识到已经大祸临头;第五阶段是陷入自我崩溃,行为已无力改变。
正是由于包括神户制钢所在内的日本制造业企业对自身内部那些极有可能发生的、非常明显的、破坏力强的危险长期置之不理甚至是刻意忽视,才导致它们最后自食其果。
实事求是地评价“日本制造”
此次神钢造假事件以及其他知名日本企业的丑闻令曾经风光无限的“日本制造”如今黯然失色,这在中国国内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议论。对此,还是需要客观、冷静的认识。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在战后的数十年间,日本的一大批优秀制造业企业崛起,使“日本制造”走向全球,并成为了精益求精的代表、完美工艺的化身。应该说,“日本制造”的成功是人类经济上的一段“佳话”,但绝对不是不朽的“神话”。
正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雷所言,虽然“日本制造”名声在外,但生产管理漏洞,诸如篡改产品数据、生产日期等现象一直存在。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日本社会的变化,曝光这些问题也越来越容易。其实日企和其他企业并无二致,只是被光环和名誉所掩盖。日本立正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苑志佳也表示,日本早就处在产业转型的关口,但进展太慢。日本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高企等难题预示“不转型必衰退”的前景。近年来制造业企业的丑闻只是开始而已,今后可能会不断出現。
可见,“日本制造”走下神坛有其必然性。一些知名日本企业出现丑闻,只不过是把曾经被过度神化的“日本制造”拉下神坛,还原了其原本的正常属性,让人重新认识到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没有任何缺陷的事物这一道理。
与此同时,也不能一叶障目,对日本企业和制造业进行全盘否定,得出所谓日本制造业已经彻底衰败的结论,更不能幸灾乐祸,认为日本制造业出现问题或失误就是中国制造业的机遇。近年来,日本制造业知名企业丑闻频发是不争的事实,但所暴露的问题并不代表“日本制造”的全貌。而此次神钢造假事件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也从侧面反映出日本的产品和技术对全球市场的渗透程度深不可测。而且,日本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从技术含量、管理方式等很多方面来说,依然值得中国学习、借鉴以及奋起直追。
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学者 黄刚
2018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