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教师论思想及现代意蕴
2018-06-02刘桂玲
摘 要:卢梭是法国18世纪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其教育名著《爱弥儿》揭示了新兴资产阶级教育的图画。他提倡“自然教育”,教育必须遵循自然,他指出要使自然教育获得成功,必须把儿童交给受过良好教育的品德高尚的教师。好的教师不仅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素质,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卢梭关于教师论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师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卢梭;教师论;思想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03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科层次学前专业免费师范生职业道德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15324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桂玲(1984—),女,湖南张家界人,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和教师教育。
一、教师的价值和使命
卢梭十分重视教师的价值作用。他认为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一般人是不能成为教师的,他甚至认为自己都算不上合格的教师。他说:“我深深明了一个教师的责任是十分重大的,同时感到自己的能力太不够了,所以不论什么人请我担任这个职务,我都是绝不接受的。”[1]卢梭将人的教育分为三种教育,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的教育,与这三种教育相對的每个人都是由自然、事物、人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其中,只有人的教育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成功的教育应是让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即“归于自然”。卢梭重视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认为在三种教育中人是连接事物和自然的中介,人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遵循儿童的本性;事物的教育是人的教育的一个凭借,人可以通过事物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从事物的教育中获得经验。
教学生做人是教师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在学生的教育方面,卢梭主张的教师是导师而不是教师,“我宁愿把有这种知识的教师称为导师而不是教师,因为他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么做人。”“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教给孩子的:这门学科就是做人的天职。”[2]在卢梭的眼里,教学生做人重于知识获得,卢梭说道:“我们宁可让他们为人忠厚而不愿他们有一肚子的学问。”他认为那些只专注于知识掌握而忽视做人的教师必然是肤浅的。
二、教师的职业素养
1.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绝不是可以出卖的人”
卢梭说:“好的教师应该具有哪些品质,我所要求的头一个品质是:他绝不做一个可以出卖的人。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是不配这些职业的:军人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3]他又说:“一个教师!啊,是多么高尚的人!……事实上,为了造就一个人,他本人就应当是做父亲的或者是更有教养的人。向这样的职责,你竟放心交给一些为金钱而工作的人。”[4]卢梭认为,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应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不能是为了金钱,金钱至上是对教师职业的巨大亵渎。
2.以儿童为本——“把孩子看做孩子”
卢梭提出了全新的儿童观,他批判当时的教师,忽视儿童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征,他提出要“把孩子看作孩子”。他说:“我们对儿童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5]他还说:“轻率地对孩子们下断语的人,是往往会判断错误的!这种人反而比孩子们还更幼稚。因此,就从你的学生开始好好研究一番吧。”[6] 卢梭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兴趣和需要。卢梭指出:“你要记住的是,不能由你告诉他应当学习什么东西,要由他自己希望学习什么和研究什么东西。”[7]教师应将研究学生作为重要工作,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真正做到遵循自然,尊重儿童的天性施教。卢梭认为,“要想使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或要想使教育获得成功,就必须使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配合自然的教育,并沿着自然的教育的方向前进”。[8]
3.高超的教育艺术——“教师要放任无为”
在管教学生方面,卢梭强调教师要敢于放手。卢梭指出:“不按照成规来管教学生你的学生,要放任无为才能一切有为。……这是唯一能够取得成功的方法。如果你不首先培养活泼的儿童,你就绝不能教出聪明的人来”。[9]卢梭指出,做到放任无为地教学生,教师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他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10]他说:“为了使他对你所教的东西发生兴趣,那就不应该使他的脑筋对你所说的话是那样的默从,就不应该使他除了听你说话以外,便无事可做。”[11]他认为:“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12]可见,卢梭认为,教师放任无为和高超的教育艺术的实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其自主探究的精神。
4.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必须先受教育”
卢梭十分重视教育的自我教育,他认为教师只有不断进行自我教育,才能胜任教师的工作。他指出:“教师必须先受教育,才能教育他的学生……必须受了一层教育又受一层教育,一直受到谁也不知道了什么地方为止。把孩子交给一个他本身都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培养,又怎能培养的好呢?”[13]教师不进行自我提升,观念就会变得陈旧和落后,就会变得无知和盲目,就会逐渐丧失教育的能力。正如日本学者上寺久雄所言:“教育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14]
三、卢梭教师论思想评价及启示
1.树立“师德为先”的理念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 业,热爱学生,只有爱岗才能敬业。正如卢梭所说:“教师不是一个可以出卖的人。”教师不应是为了金钱而从教,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普及大众教育时批评有些教师金钱至上的思想,他说:“他们不愿意教那些贫苦的人,是因为他们拿不出钱。”今天,在很多偏远的地区,师资极其匮乏,尤其缺乏优质的师资,国家在培养各级各类师资时,尤应重视树立师德为先的理念。
2.专业素质和教育艺术并重
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师专业素质同等重要。卢梭认为教师应具备各种素质,其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做人。但对成功的教育而言,教师必须精通教学的艺术,正如卢梭所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可以这样说,教育艺术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教育的三要素中,教育内容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着之间的中介,试想,一个学生如果不喜欢教师所教的内容,他也很难喜欢这位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生命性,正如卢梭所言:“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这不正是我们今天倡导的让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创新学习吗?教师正确的教育观、认真的研究学生和遵循教育的规律是教学艺术形成的前提。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应该向“互动式”教学转变,这种转变需要教学艺术的支持。
3.应拓宽“教师”的内涵和外延
卢梭认为一个人的教育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三种教师是指人、自然、事物。这种教师的概念是广义上的,狭义的教师仅指人,我们今天提倡教育回归自然,自然和事物都是很好的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在阐明人的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今天,我们重视人的教育忽视自然和事物的教育,成功的教育应该是三种教育的共同的体现,我们不应该将三种教育分裂开来。总之,卢梭的教师论思想对今天的教师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2][3][4][5][6][7][9][10][11][12][13](法)卢 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8,31,27,236,140,249.
[8]单中惠,朱镜人.外国教育经典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14.
[14](日)上寺久雄.教师的心灵与风貌[M].赵一奇,等,译.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