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中学化学高效课堂的探究
2018-06-02廖东红李芸芸黄宝美
廖东红 李芸芸 黄宝美
摘 要:高效课堂是完成、达到教学目标的高效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作者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出发,优化课堂形式,调整上课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教学效益最优化,从而构建中学化学高效课堂,培养符合当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中学化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6-06
基金项目:本文系绵阳师范学院教改项目(MNU-JY16183);绵阳师范学院在线课程项目(MNU-JY1740)。
作者简介:廖东红(1998—),四川广元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分析化学;
李芸芸(1995—),四川广安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分析化学。
*通信作者:黄宝美(1978—),山东沂水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分析化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创新学习兴趣
根据情境创设的原则社会性、趣味性、学科性来插入情境。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多媒体信息技术、实验引入或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思考等,科学安排引入时间,抓住问题契机。创新导入方式,从课堂伊始激发学生创新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创新学生思维,使学生头脑真正地“动”起来,并且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逼真情境,如干冰的舞台效果、真假魔术师、铁钉的保存方法等,模拟危险实验,使化学教学更加安全、丰富。
教师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创新思维,使生活与学科结合,创造新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苹果削皮后一会儿就变成黄色了、厨房里面的白色粉末是什么、石蕊酚酞怎样检测雨水酸碱性、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等,使生活贴近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化学联系生活、进入生活。
化学知识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使学生研究、探讨化学问题的潜力在考核中得以充分发掘,成为一个热情和主动的学习者[1];不仅使学生在创新方面的兴趣得以提高,更促使学生专注于课堂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激发问题,自主探索,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高效课堂下的教学是将以教师演示为主的教学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大胆设想、交流探讨。教师融入创新型问题,将创新贯穿于整个课堂,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尽可能让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培养适应当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合作型和创新型人才[2]。
在情境创设后,教师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大胆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成立小组,相互沟通探讨问题,简单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共性问题全班交流,学生、教师互相转变角色。基本的营养物质、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这类课题贴近于生活,能引起学生兴趣。学生站上讲台给教师汇报小组内讨论解决的问题,不仅调动了学习氛围,提高了沟通交流的能力,还更好地促进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问题提出后,学生小组相互讨论,得出结果,深入课本;教师则引导评价与鼓励,改变课堂的枯燥乏味,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促成高效课堂。
三、师生共析,归纳反思,培养学生创新体系构建能力
在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后,知识点较为零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深刻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不能快速、正确地选择所需要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也达不到高效课堂的构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系统。比如,有关碳、硫、氮等的化学方程式,一部分学生构建方程网络更加明了,一部分学生由易到难列出方程式更加便于記忆。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不仅使学习更加简单,还能提高自己创新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
学生自主创新体系构建,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度,形成独有的知识网络,将零散的化学知识整合成有机的整体,将无序变得有序。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学生联系新旧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内化,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培养了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创新人才培养以及高效课堂的构建。
综上所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高效课堂的探究中,教师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高效课堂有机结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运用高效课堂 “设问引入、讨论答疑、深化理解、总结提高”的教学模式,积极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 莉.改善化学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创新潜能[J].现代教学,2016(Z1):143-144.
[2]杨青梅,黄宝美.教育改革视域中的分析化学自主性课堂的探索[J]. 教师,2016(3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