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工匠精神 创新培养模式

2018-06-02付尚军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8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职业院校院校

付尚军

教育“十三五”规划提出面向“中国制造2025”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目标。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职业院校像企业、教室像车间、课堂像工段、教案像图纸、作业像产品、教师像师傅、学生像工人,这应当是中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 所有这些都指向了职业教育的“灵魂”——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如何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从上世纪5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成人大专转型,二是中专升格,三是职业中专学校合并升格。以甘肃省为例,28所高职院校,其中由成人大专转型而来的有8所,中专升格而来的有14所,合并升格的有6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出自中专和成人教育,在借鉴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理念上受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实训师资缺乏,重理论而轻技能,难以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与技术技能高度结合的创新人才。

二、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可能性

(一)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高要求

2005年开始,国家逐步加大发展新能源产业。就甘肃酒泉市而言,风能、光能资源充足,风能资源总储量2亿千瓦,可开发量8000万千瓦以上,光热资源蕴藏量20亿千瓦,可开发利用面积5万平方公里,属国家光热资源分布一类地区。2008年,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正式启动,2009年,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全面启动,提出打造“陆上三峡”的目标。截至2017年5月,酒泉风电装机达915万千瓦,占全国的6.2%;光伏发电装机165万千瓦,占全国的2.5%。以新能源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求职业院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

(二)政府重视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落实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的报告》指出,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应当不低于12000元。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已经达成共识,人才是产业及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各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人才是保障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地方各高职院校大多隶属于当地政府,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方政府对高职院校支持的力度。

三、现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探索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外部办学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用人单位满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职业院校的核心目标。职业院校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已具备了改革创新的能力。

(一)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技校学生通过省内统一组织的升学考试升入高职阶段继续学习。这一模式体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性和标准的统一性,为中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职业教育专业众多,各专业各有特色,高职阶段专业课程内容有一定的重合,层次优势不明显,学生文化课等基础知识不扎实等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我们在现有“3+3”(中职3年+高职3年)分段式培养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创立了“2+3”(中职+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2+3”(中职+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前两年在中职学校学习,经考核合格后进入高职学校学习三年。相互合作的中高职学校要共同进行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通过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探索各类课程在中高职阶段的比例结构,并进行论证、核算、分配,力求课程合理对接;确立基于“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实施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标准;制订中高职衔接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二)高职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崛起,传统“专升本”暴露的問题也逐渐增多。例如,不同生源院校人才培养差异较大,生源理论基础薄弱,即便是相同或相近专业课程,在内容、深度和要求上也有很大差异;本科招生专业相对单一,生源专业跨度过大;本科院校专升本招生计划较小,大多录取的专科生被直接插入现有的本科三年级学习,很少单独编班和设置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

传统专升本模式表现出办学定位不衔接、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不一致、专业与课程体系设置不兼容等缺陷,急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甘肃省试点以下两种模式。

一是“2+2+1” 高职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为专科,后三年为本科,本科中两年为理论教学,一年为综合实践教学。学生以高职高专学生身份进入试点院校学习,前两年完成高职理论培养,经考核测试,合格学生升入到应用型本科学校继续两年的理论学习,最后一年进入相关行业企业顶岗实习1年。

二是“1+2+2” 高职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前三年为专科学制,后两年为本科学制。学生以高职高专生身份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第一年后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及发展能力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筛选,合格学生在合作试点高职高专院校继续培养两年,后两年直接转入衔接本科高校培养。

高职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五年学习期间,由高职高专院校和衔接本科院校联合制订“五年贯通”分段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致力于培养本科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明确了各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优化高职和本科的紧密衔接,构建高职高专院校和衔接本科院校整体育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更新高职、本科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强化学生能力培养。该模式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增加了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与学时,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一,教材开发面临的挑战。现有教材不能适应分层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相关部门需要组织优秀教师和行业专家、一线行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与之相适应的教材。

第二,师资培养面临的挑战。在高职本科一体化进程和应用型本科转型初期,专业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对专业课和实训教师除数量上的要求外,还要求有过硬的技能本领,培养难度较大。从企业聘请的技能名师,能否走上校园讲台,言传身教,传承工匠精神,改变职教生态,还需一系列的制度保障。

第三,教学条件面临的挑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解决好企业岗位需求与学校实际教学条件的差异,尽可能地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来弥补学校教学条件的短板,建立政府主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办学体制。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异地办学背景下甘肃省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培养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优化及对策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GS[2017]GHB0351)

(责编 李亚婷)

猜你喜欢

应用型职业院校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