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全面质量管理谈教学诊改的方法

2018-06-02王黎军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8年5期
关键词:执行力职业院校阶段

王黎军

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全国各职业院校积极响应,纷纷探索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方法。但教育部文件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诊改方法和流程,因此,虽然很多学校自知存在不足,但在具体操作层面,并不清楚应该怎么做。笔者试从技术层面来谈谈教学诊断与改进的方法问题。

一、诊断与改进的基本方法

仔细研读和学习《通知》后笔者发现,在“内涵与任务”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各职业院校要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并将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质量报告。”这就明确指出了教学诊改的任务——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这个体系我们并不陌生,这是全世界公认的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的核心内容。所以,职业院校在做教学诊改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些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界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笔者认为,从方法上来说,它完全可以作为职业院校提升管理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参考。全面质量管理中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是PDCA循环,也称质量环。PDCA循环就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用来“诊断”问题和“改进”方法的有效工具和流程。不管是什么样的机构,PDCA质量环都能有效提升管理质量。质量环中P是计划(Plan),D是实施(DO),C是检查(Check),A是处理(ACT)。职业院校的教学诊断我们可以对应在质量环的“计划”阶段,教学改进的过程包含了“实施”和“检查”两个阶段。教学诊改的成果和遗留问题的处置就是“处理”阶段。

二、如何诊断

诊断是对教学工作中的现象进行判断。首先我们要分清什么现象是好的,什么现象是不好的,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我们准备怎么解决,等等。这就是质量循环中“计划”阶段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计划阶段可分四个步骤来找问题、定计划。

步骤一(计划阶段):分析现状,查找问题。我们要在哪些方面来找问题呢?《通知》指出:“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在这些工作要素中,我们哪些做得不好,就要对照职业教育的“需求导向”查找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这个“需求”首先是国家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不能只是某个人的喜好,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问题所在。

步骤二(计划阶段):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到要解决的问题后,我们就要开始分析原因: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这个问题的存在?首先,学校的思想导向有没有问题?其次,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还缺什么?不能仅仅强调物质上的,还要分析技术上的、方法上的、组织管理上的不足,要看到现有条件下是否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是否把能做好的做到最好,是否充分利用了现有的人、财、物。最后,分析现有制度是否完善、是否科学合理,存在的问题是否与学校现行的制度缺陷有关。根据上述三个方面列出问题清单,这个步骤就算基本完成。

步骤三(计划阶段):要因确认,区分主次。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问题清单列出来以后,并不是要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首先,要区分哪些问题我们能解决,哪些问题无法解决而需要暂时搁置。能解决的留下,不能解决的放在一边,等条件成熟以后再解决。然后,在能解决的问题中找到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就是要因。要因确认后,学校开始制订实施计划。

步骤四(计划阶段):制订计划。应用“5W1H”分析方法,制订详细实施计划。“5W1H”分析方法是指:为什么制订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措施和计划是执行力的基础,尽可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对每一个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们要对照上述的模板,逐一制订工作计划,要尽可以详细、合理地描述具体的整改措施,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要列入整改计划,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说明什么时候或具备什么条件后解决。不是所有问题都要一次性全部解决,PDCA循环是一个逐步发现问题、逐步解决问题、不断循环重复的过程。“5W1H”既是分析方法,也是計划的内容和格式。能解决问题的计划才是好计划,所以不图高大上的“全面解决”,只求问题能逐步改善。

三、如何改进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上面的四个步骤是调查研究制订计划,后面还有四个步骤就是教学诊改的改进流程。

步骤五(执行阶段):执行措施、执行计划。高效的执行力是组织完成目标的重要一环。很多计划推行困难,很多人都归结为执行力不够,认为要解决执行力问题,首先要解决人的态度问题。但在现实工作中寄希望于通过改变一个人的态度而提高执行力往往是不切实际的。所以,从技术层面来说,不能把它作为提高执行力的主要手段。人是执行力的主体,管人就是管理学的主要内容,要从怎样合理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着手,通过建立组织、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利用管理学和信息化等专业手段,在不考虑人的态度的基础上,制订出对事不对人的技术方法和流程,让制度管人,做到依法治校。

步骤六(检查阶段):检查验证、评估效果。检查是信息采集和利用的重要手段和环节。“下属只做你检查的工作,不做你希望的工作”。IBM的前CEO郭士纳的这句话将检查验证、评估效果的重要性一语道破。任何一个项目实施主体责任人,科学决策的依据必定来源于阶段性检查的数据分析。它就像一个人的眼睛、耳朵一样,听不清,看不明,想管别人没门。所以,检查的目的不只是评价和激励作用,更重要的是为决策服务。要科学设计出检查采集数据的流程和方法,采集真实有效的关键数据,及时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汇总、分析,对检查中不达标的项目进行“立即整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在这个步骤中,检查资料注意留存,以便将来做过程文件。

步骤七(检查阶段):制订标准,固定成绩。把好的经验固化为标准进行推广。标准化是维持治理效果、积累经验的最好方法,也是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可以说,标准化是学校治理系统的动力,没有标准化,学校管理水平就不会进步,甚至下滑。检查中发现好的方法和流程要总结,不仅仅是公示和表彰,要把它作为好的案例进行推广,要组织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参观、讨论和学习,要把它作为“好”的标准让大家参照模仿。特别是一些技术性强、可复制、推广的好方法,要及时把它固化为统一标准,建立制度,检查督促,形成常态。

步骤八(处理阶段):处理遗留,周而复始。处理本次诊改中没完成的内容。诊改项目的结尾是总结,对照计划找问题,比如“5W1H”做得怎么样,取得哪些成果,有什么不足。所有问题不可能在一个PDCA循环中全部解决,不足的方面有哪些,大概是什么原因。如果在收尾的时候突击解决问题,很可能只是做些表面文章,除了徒增工作量,并无实际益处。遗留的题目要自动转进下一个PDCA循环,如此周而复始,螺旋上升,一轮一轮地解决问题。

不能把教学诊改当作政治任务来对待,而要学校上下齐心,把教学诊改当作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来看待。只有管理水平提高了,管理效率才会提升,运转才会更顺畅,教职工和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诊改带来的新变化。

(责编 王鹏飞)

猜你喜欢

执行力职业院校阶段
测测你的执行力和想象力有多匹配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领导力是执行力的“定海神针”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提升执行力 做行动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