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班主任工作的生活导向
2018-06-02郭广一
郭广一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层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班主任工作生活导向是指班主任在工作中自觉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追求、创造美好生活。
一、 班主任工作生活导向的意义
教育即生活,教育不能和生活相脱节,班主任工作生活导向是对教育和生活关系的有机结合,是对教育规律的遵循。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无论从生活的内容(风俗、习惯、制度、信仰等)来讲,还是就生活的范围(家庭、学校、社会)而言,都与人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的每一方面都有教育的意义。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学校本身也是一种社会生活,“学校自身生活就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要使学生将来能过社会的生活,必须先将学校变成社会”。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道德教育观。陶行知认为,教育以生活为基础,“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其次,教育不能和生活脱节。仅仅有学校的教育,而没有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和实际经历,知行脱节,难以收到应有的德育效果,不能算是真正的德育。因此,他指出:“我们想要什么教育,便须过什么生活。”这些都无不强调了教育的导向作用
二、 班主任工作生活导向的现实重要性
当前,我国已步入新时代,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班主任工作的生活导向在我国现阶段学校教育中尤为重要。
(一)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内涵要求
以人为本,即把人类的生存作为根本。生活是生存的高级形态,人类的生存方式最终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外显,人类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物质和精神满足都必须在生活中实现,以人为本这一抽象的原则,必然要在具体的生活中才能得到体现。教育工作以人为本,满足人、发展人,也必须以人的生活为具体对象。就班主任工作而言,则是把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贯彻到学生生活中,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从学生生活入手,关心学生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中教育学生,使学生道德品质得以不断提升,为享有高品质生活打下道德基础。
(二)坚持班主任工作生活导向是实现党和国家德育目标的途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到,德育原则必须是“贴近生活”,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且“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在德育途径方面的表述为:“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德育途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并以列举的方式列出八个方面:1.课程教学;2. 实训实习;3.学校管理;4.校园文化;5.志愿服务;6.职业指导;7.心理辅导;8.家庭和社会。这基本上涵盖了学生生活的全部。可见,在生活中实现育人目标,坚持班主任工作的生活导向,是对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科学理解和正确贯彻,也是实现党和国家德育目标的途径要求。
(三)坚持班主任工作生活导向是学校德育由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回归要求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中知性德育占据德育主导地位,知性德育注重道德知识的传输,在道德知识学习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对生活实际脱离,在培养具有良好德性方面缺乏力量。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道德主体在生活世界中积极参与、自觉体验、不断提升的过程,德育回归生活德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参与生活中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体验,是培养学生良好德性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道德知识不丰富、道德判断力差、道德行为不足难题的良方。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和德育的直接实施者,班主任工作的生活导向应该是班主任的一种工作自觉。
生活导向解决知行脱节问题,注重生活过程育人,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性,班主任在生活中教育学生时,对自身道德情操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这不仅有利于班主任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增强班主任对生活的热爱,提高职业幸福感,减少职业倦怠感。
三、班主任工作生活导向的操作方法
(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生活”
学生个体对生活中的自我认知,以及对自我生活的认知,是其行为抉择的基础。班主任工作要想影响学生的行为,首先应从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自我”及“自我的生活”入手,“生活中的自我”包括学生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学业现状等,“自我生活”包括家庭状况、学校现状等。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中职生对自身及生活缺乏正确认识是制约个人道德素养提高的首因,而班主任工作没有从学生生活入手,只注重德育原则和规则的灌输,德育主题停留在大而空的层面,则是德育工作低效的主因。
(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情感
据笔者调查发现,目前一些中职学校注重道德知识宣传、道德行为引导和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生活情感的教育做得还不够。道德源于生活,道德情感的培育同样应自生活入手,班主任应引导学生不断寻找生活中的美,欣赏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不断创造美的生活,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生活的目标。由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成长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
(三)把生活作为教材
学生在校生活是鲜活的德育教材,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在校生活的点点滴滴,把学生的课堂学习、劳动实践、就餐住宿、交友娱乐等作为德育场景和素材。教育学生上好一节课是德育,指导学生整理好床铺、带领学生包一次饺子、和学生共同欣賞交响乐,也是德育。班主任应积极融入学生生活中去,恰当地利用生活情境(不是生硬地去“创设情境”),在学生参与和体验中顺势而为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而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工作也会变得轻松并使自己充满职业成就感。
(本文系2016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青年教师项目“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职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 ZJC16003)
(责编 李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