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隐喻引导班级舆论
2018-06-02李迪
李迪
下课铃一响,学生小高就呼朋引伴:“走走走,同去厕所,我请客!”
我纳闷,去厕所还请什么客?询问下来才知道,小高是请几个男生去厕所抽烟。此时此刻,我该怎样让这些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多么不妥呢?明令禁止、大发雷霆……都不合适。那不如借用隐喻引导班级舆论。
于是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和尚和一个屠夫是邻居,和尚每天都要早起念经,屠夫每天都要辛勤屠宰。和尚和屠夫商量,每天早上谁先醒来,谁就呼唤另一个起床。从此,和尚若醒得早,就叫屠夫起床;屠夫若醒得早,就叫和尚起床。多年后,和尚和屠夫都去世了,和尚入了地狱,而屠夫却上了天堂。和尚感觉很不公平,找佛祖讨说法:“我每天念经,屠夫每天杀生,为什么最后是我下了地狱,而屠夫上了天堂?”佛祖说:“是啊!这么多年来,你每天醒来是叫屠夫去杀生!而屠夫每天早上醒来是叫你去念经。所以,屠夫上了天堂,而你下了地狱。”学生哄然而笑。我说:“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有女生笑着回答:“撺掇别人做坏事,就比亲自做坏事还要可恶!何况他自己也做了坏事!”我也笑道:“咱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吗?”学生纷纷说:“有!”我又问:“谁来举例说明?”学生都不说话。
我说:“你们不说,我就要说了。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周一不想上早操,周日晚上她就说明天早上谁5点半起床谁就是猪。”
学生又一次哄堂大笑:“老师,我们寝室也有人这样说。”我笑说:“撺掇别人违纪,罪加一等!”几个学生指着一个顽皮孩子笑:“呵呵!你罪加一等!”顽皮孩子也跟着笑。我又說:“我上学的时候,还有同学喜欢当‘红娘。他自己早恋也就罢了,竟然帮别人牵线搭桥。”学生又笑,指着另一个学生:“你!自己谈就算了,还给人家牵线搭桥。”被指的两个孩子也红着脸笑。我明知故问加了一句:“咱们班也有这样的同学吗?欢迎对号入座啊!”
笑声中,有人说:“老师,咱们班还有人因为自己想抽烟,就撺掇身边的人一起去厕所抽烟。其实,别的同学本来不想抽的……”终于进入要谈论的话题了。我问:“真的吗?竟然有人喜欢厕所的味道?这真是个好奇特的爱好。”小高红着脸说:“老师,以后我不会再这样了……”
这就是隐喻的作用,你根本不用多说,学生们就有了选择。
隐喻,是借用完全不同的背景和角色,含蓄地暗示一些你想表达的意思。通俗地讲就是有目的地讲故事。故事中有一些跟对方相似的东西,这是让对方潜意识接收的重要讯息。比如,晚上我们想让三岁的孩子早点入睡,如果妈妈说:“快点睡觉!”孩子是不听的,我们可以用故事做暗示:“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天黑了,孙悟空闭上眼睛睡觉了,猪八戒闭上眼睛打起了呼噜,沙和尚也闭上眼睛入梦乡了,唐僧闭上眼睛好久都没动了。现在,妈妈闭上了眼睛,小宝宝也要闭上眼睛了……”这样,孩子接到暗示,很快就会入睡。这是通过潜意识沟通,让孩子接纳我们的建议。
以上案例是借故事引导,更多的时候,故事可以用来疗愈孩子心头的创伤。
前阵子,郑云辉老师在微信群发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上小学二年级的小女孩,每到上学的时间,她就会肚子疼。到医院去检查,医生说可能是心因性疼痛。可是,父母问她遇到了什么事,她又不肯说。心理咨询师问这个小女孩:“你觉得,上学的你像什么?” “像一只小老鼠。” “那你的老师像什么?”“像一头喷火龙!”“每一个老师都像喷火龙吗?” “不是,只有语文老师像喷火龙!”于是,咨询师就知道了,孩子和语文老师之间一定发生了什么。咨询师继续问:“喷火龙每次喷出的火,都是针对小老鼠的吗?” “不是!她去喷别的小动物,小老鼠看见很害怕!”
原来,在语文老师训斥其他小朋友时,小女孩在一旁看见了,就很害怕。因为,她的字写得潦草,她担心语文老师也向她“喷火”。
随后,咨询师又运用隐喻,对她进行积极地引导:“小老鼠身手敏捷,头脑聪明,很会找食物,有好多的本领……当喷火龙去喷别的小动物时,小老鼠是不是可以逃呀?”小女孩说:“可以呀,可是小老鼠之前没想到啊!”接着,她们一起讨论了小老鼠逃走的几种方法,小女孩对语文老师的恐惧缓解了很多。
咨询结束后,咨询师和小女孩的父母进行了交流。爸爸和妈妈没再逼着她去上学,而是耐心地教孩子慢慢地写字。渐渐地,她的字写得工整了,不担心老师会训斥她。隔了一段时间,小女孩又开心去上学了。
这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故事总会有办法”。这种借“隐喻”潜意识沟通的效果,远远超过我们意识层面的说教。
疗愈性故事与强迫孩子接受某种规范的做法完全相反,它是温和的、亲切的。它尊重学生自己的感受,肯定学生的想法,会采取各种令人惊讶的隐秘方式来引导孩子。应该说,多数故事都有隐喻的作用,但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疗愈性故事更为适用。
借隐喻引导班级舆论,或者解决孩子问题,非常重要的就是:让故事创造性地融入孩子自己的感受之中,形成想象力丰富的隐喻性图景。让孩子在内心中产生改变自身行为的动力——与仅仅督促孩子尊崇外在规范的说教相比,这种做法更加持久,也更加有效。
借用隐喻引导班级舆论,一般可以分为“经典故事探讨、优秀电影赏析、时政新闻分享”三种方式。不过,很多故事有隐喻的功能,却没有疗愈的效果。如果想让故事在隐喻的同时,也有疗愈效果,就需要教师常常怀一颗敏感的心,根据自己的班级情况,随时对故事做出修改。
有一次我们班学生在排练《小熊过生日》的情景剧。故事讲的是小兔子、小鸡、小猪都去参加小熊的生日宴会,小狐狸也想去。但是,因为小狐狸平时好吃懒做,大家拒绝和她玩。当小狐狸敲开小熊家的门,迎接她的不是蛋糕糖果,而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扔给她的石头砖块,情景剧在小狐狸的惨叫声中结束了。
我的学生将来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看着手中的剧本,我心头滋味难以言表,叹息说:“小狐狸好可怜!她那么真诚地去祝小熊生日快乐,赢来的却是劈头盖脸的石头砖块……”
有学生偷偷答:“谁让她爱慕虚荣好吃懒做。”——看起来,这个故事虽然没有疗愈价值,隐喻方面做得倒不错。
我点头:“所以我们不能像小狐狸一样好吃懒做。不过,小狐狸虽然有毛病,却也有上进的心,她渴望友情。她是一个有毛病的好孩子。现在森林里小动物都排斥她,她会进步吗?”
学生说:“她不会进步,却会伤心,会故意在森林里捣乱的。”
我忙问:“那我们改一下这个剧本吧?想一想,怎么改,才可以让小狐狸得到朋友们的认可?”
学生思索着:“应该要求她和大家一起布置生日会场、打扫卫生,如果它进步了,大家就和它一起玩。”
与学生一起修改剧本并表演的过程,就让同学们知道了:很多“问题孩子”都是有缺点的好孩子,宽容他们,接纳他们,有利于他们进步,而冷漠、排斥却只会让这些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
(责编 李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