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本“语体”,体悟语用之妙
2018-06-02施昌祥
摘 要:语体是语用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规范性语体遍及各个学段。语体的形式呈现着文本语言的丰富表现,不同的语体承载着文本语言不同的“未定点”与“空白点”。这些“未定点”与“空白点”蕴含着复杂的情感与深意,凸显着“语用”的无穷内涵和魅力。因此,学生在体验中,收获文本语言的张力与层次,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体;语用;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20
作者简介:施昌祥(1969—),男,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语言习得、陶行知教育思想。
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认为,文体可以区分为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层面:体裁—语体—风格。在其“语体”的理论中,将规范性语体分为三种基本语体:抒情语体、叙述语体和对话语体。语文教材文本是经过精选的文学经典,其规范性语体遍及学段的各个阶段。语体的形式承载着文本语言的内在与外在的表现、作者的思路及情感的抒发等各个方面。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其“语体”理念,在文本教学中体悟语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深入探究,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无中生有”的语用之妙
文本语言内涵丰富,不会自发地显示出其意义,必须通过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的碰撞等形成的“具体化”,才能呈现出其丰富的韵味与意义。在小学语文高年段的课文中,抒情语体随机可见,特别是在古诗中,更是被诗人运用得精妙绝伦、韵味深长。
在古诗中,抒情语体在用字、选词、构词上的偏离,与现实呈现出一种“陌生化”的对立。这种偏离正常语言规范的特点一般与诗人所表现的跳跃、朦胧、神秘、不可言喻的情意,以及反映生活的独特的视角相关。这就使古诗无形之中含有更多的语用“空白”与“未定点”。因此,教师就要在这些空白和未定点之中,引导学生寻找内在的意蕴,做到“无中生有”,体会文本语言“语用”的无限情趣与韵味。例如,在赏析《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与发现,如当学生质疑“出”这个字时,教师应马上引导学生聚焦“出”字,并通过想象、描述,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
生1:青山原是静止的呀,怎么能够“出”呢?只有船才能动呀!
生2:诗人坐在船上,乘江而下,突然看到了山,感觉山是突然冒了出来。
生3:对,诗人立在船头看风景,突然看到了两座秀丽的青山,顿时心情十分愉悦。
生4:对呀,这个“出”字,写出了青山的动态美,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联想啊!
生5:李白太厉害了,中国的语言太厉害了,一个“出”字,就把诗写活了,也把李白豪放畅快的情感写出来了。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把诗人隐藏在诗中的情感及表达,通过“出”字“生”了出来,让学生感受和体悟文本“语用”的无穷内涵和魅力。
二、“空白点处”的语用之秘
在小学语文高年段的文本中,不少课文通过对话语体的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可见,对话语体的形式,不但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而且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对话,还要引导学生对“对话语体”中所包含的空白点、不确定点,进行深入的体验感悟。这不仅使学生能体会文本“语用”的奥秘,还能对人物、对文本理解得更加深刻。
例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聚焦船长与船员的对话,启发学生从对话语体的形式,去发现和体验这段对话的“空白”。
生1:为什么在船長问话前,作者没写观望的动作,就直接问,船长还得到了答案呢?
生2:因为船员们知道,有灾祸,船长是不会逃跑的,当灾难来临时,大家都会围在船长身边,这突出船长忠于职守的精神。
生3:船长的话很浅显,很通俗,但却充满着力量,显示着船长的精神。这样的对话太有魅力了。
生4:我看见课文中船长与船员间的对话,就好像看见船长威严的动作和感人的形象。
……
在对话语体的描写中,人物的特征只能依靠人物自己去揭示。一处对话,就是一个有意义的“空白”点。在课堂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从对话语体的浅显通俗处,引导学生发现对话语意的空白,挖掘文本的深意,从而加深对文本意蕴的深切理解与感悟。
语体是语用的形式之一,是文本精神与心灵的一种表达,它体现了文本思想意蕴的内核。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语体来体悟语用,这样既能触摸到文本语言之血脉,“沿节溯源”,又能使学生在体验与感悟中,思想、情感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体与文体创作[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2]曹明海.语文教学本体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