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应对 高效复习 科学备考
2018-06-02吴艺红
摘 要:面对2017年新中考、新改革、新变化,如何智慧应对、科学高效地备考,已是广大初中毕业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考备战,要目标精准,夯实基础,拿足基本分,有效复习,高效备考。
关键词:智慧应对;高效复习;高效备考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08
作者简介:吴艺红(1977—),女,福建省南靖县第二中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毕业班历史教学和复习。
1.精准把握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和指南针,它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新中考新目标,它“新”在哪些方面呢?为此,教师要认真研读《福建省初中语文等九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认真研读九个“考核目标与要求”,对“考试范围”内的考点内容要一一研读,要研讨新考点,留意已删考点,还要特别注意分析每一个知识考点所运用的行为动词是什么,是属于“识记”“理解”“运用”中的哪一层次,根据这一层次的要求,复习时该详还是该略,哪些知识要点要全部复习,哪些该简略。
2.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始终是试卷命题的基本思路,因此,中考复习教学要以课本和《指导意见》为纲,以课本考点知识为本,以课本考点之不变应试卷之万变。教师要对每一个知识考点及层次了如指掌,复习要有详有略、有深有浅,要夯实常考点。教师还要指导学会准确无误地再认和再现每一个考点,并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切不能模棱两可,避免失分点。
3.善于整合,多角度联系
历史是由点、线、面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历史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为适应新中考的要求,教师要以课本目录为参考,以时间为线索,以时代特征为主题,分阶段“串联”,纵横向“并联”,善于整合历史与点、线、面的关系,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整理出阶段特征,理清历史主线,梳理脉络,形成立体知识网络。
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复习教学目标,灵活机动地选择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有效性。比如,在复习新增考点“北京人”“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时,便可采用表格法。它既可将复习的知识简单化、条理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还可将同类、相近、易混的知识进行比较,易于学生区别掌握。
5.重视学法指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总结,从中发现一些学习小窍门,如此抛砖引玉,势必事半功倍。学生再触类旁通,势必教与学双赢。
6.巧用多媒体辅助
当今,多媒體辅助功能已有目共睹,它能将许多传统教学不能或不易做到的事情得以完成。教师可结合具体复习巧妙地选择多媒体切入点,比如进行专题归纳时,运用表格法、图示法将会使课堂教学更高效、学生的学习更高效。
7.讲练结合,练考结合,有效讲评
(1)讲练要结合,要通过练习及时巩固,并查缺补漏。练习要有的放矢,精选精练。练习要有效,不能超纲,切勿搞题海战术。作为新中考的第一年,我建议教师们要特别重视《指导意见》中的“题型示例”和“参考试卷”,且要认真细致地深入研读,从中探索各大题型的特点及正确的解题思路。
(2)在阶段复习完成时,教师要练考结合,即针对某一阶段的复习进行课堂检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堂完成。教师可用减少若干习题的方法来弥补一堂课只有45分钟的不足。此举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复习阶段的问题,及时补缺补漏,促优辅差。
(3)有效练考,也要有效讲评。教师要充分发挥讲评课一举多得的功能:“第一得”是考点的补缺补漏,“第二得”是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第三得”是解题方法技巧的指导、解题能力的提升。这既是讲评课最高层面要求,也是学生拿高分的关键之处。下面我就结合新中考中关注度极高的新题型,即材料论述题来说说“第三得”。
通过深入研读《指导意见》中的所有“材料论述题”,教师可以从中收获许多信息:从“题目”中可以体会新中考“怎么考”(命题思路)和“考什么”(命题方向);从“参考答案”中可以体会“怎么答”,即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评分标准等。教师一番研读便可得出其特征:纯文字阅读类,分值排布为2+6,要求提炼观点并论述,要史论结合,分层次给分。有了这些研读成果,教师便可对症下药:①准确阅读材料,画出关键信息(时间、人物、事件等);②联系课本相关知识,轻松完成第一问;③紧依材料,从画出的关键词句中获取有用信息,选准一个角度提炼出一个结论式的观点;④运用材料和课本知识,紧扣观点进行论述,史论结合,分层、分角度论述。切勿照抄原文,切勿出现史实性错误。
综上所述,如此对学生的解题方法技巧进行指导,必能提升学生解题能力,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中考也就胜利在望!
参考文献:
[1]李 红.浅谈新课程下如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95.
[2]杜 娟.如何优化教师的语言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4):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