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
2018-06-02陈欣飞
摘 要:作图作为一项重要的数学技能,它是如何促进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和发展的,这是学生在学习图形与几何部分内容时应重点关注的。文章以《角的初步认识》单元中“画角”的有关内容为例,谈谈学生作图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活动;经验;形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12
作者简介:陈欣飞(1970—),男,福建省南靖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1.从生活经验中找准促进基本活动经验形成的切入点
生活活动是经验的源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亲历大量的数学活动,直观感受第一手学习材料,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与发现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例如,角在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教材在编排上也突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地画过角,但并不是对画角一无所知,这些都是学生在作图基本活动经验生长中的有效着力点。因此,在画角教学中,我进行了教学设计。
在学生认识了角之后,我问:“同学们,你们会画角吗?”学生异口同声答:“会。”我说:“那么,大家就在纸上画一画吧。”
學生开始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画角的尝试,但存在如下一些问题:①不用尺,随手画;②虽用尺,但画的线不够直,操作上不熟练;③画的角形状单一,大都是右边开口的锐角,可能是模仿书上的例题。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虽以生活经验为起点,但不止于生活经验。数学学习应该对生活经验进行判断、筛选,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的要吸收,对一些错误的经验要纠正,对一些干扰的经验要剔除。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积累使用工具(尺子)进行作图的经验,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达到熟练。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画角的基本步骤,并尝试画各种不同形状的角,再进行交流、展示。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学生画角就会从单一趋向多元,对角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就会更加丰富画角的经验。
2.演示与指导并行,促进基本活动经验形成的多元化
学生作图的基本经验的获得离不开模仿,作图方法的掌握离不开教师的演示,集中演示是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学生的理解水平、操作能力不同,对演示的内容理解上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还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以完善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比如,画直角一般分三步:先用三角尺画一条线段,再把三角尺直角边的一边压在这条直线上,直角边与这条线段的最左边的端点重合,用铅笔顺着三角尺直角的另一边画下来和刚才的线段的端点汇合,但纯粹的理论或静态的图形都不如动态的呈观。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观看演示动画,初步感知方法,再通过我的演示讲解进行模仿,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空间观念发展不够成熟,我在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不能很快地找到三角尺中的直角,不能正确地对齐顶点和边,对第二步操作存在很大的困难。这些困难需要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逐步积累活动经验。
3.手脑并用,完美促进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
作图离不开操作,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操作关注得多,注重方法和步骤,反而对为什么这样做容易忽视,学生也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层面,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把操作与思考相结合,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例如,在画直角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这样三种错误:①描角,就是沿着三角尺上的直角在纸上描出来,这样的角顶点处是圆的,两条边也不容易画直;②不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凭感觉画,这类学生对直角能够辨认,画的时候用三角尺的任意一条边一横一竖就画出了一个直角,这种情况画出的角不规范,失去了用三角尺画直角应有的数学严谨性;③虽然学生知道方法,是按照方法画的,但是角的顶点总是画不尖,这是学生操作经验不足导致。
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很多,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强调方法,学生很难改正。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思考,在学生思考过程中进行适当指导,逐步积累正确的作图经验。如,针对第一种情况,教师让学生说说这样画有什么缺点,让学生认识不足,思考调整方法,逐步学会正确的画法。针对第二种情况,教师让学生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方法不能保证是直角。那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画的是直角呢?思考使他们认识到用工具辅助作图能减少误差,从而接受正确的方法。第三种学生虽然掌握了方法,但操作上总是存在不足,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顶点总画不尖呢?让学生相互交流,找到原因,再思考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方法。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操作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通过主动思考,积累思维经验,经历探究过程,主动获得作图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徐冬静.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