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类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心理压力影响因素探究
2018-06-02邵静云
邵静云
【摘 要】 近年来,铁路类高职院校不少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出现了烦躁、厌倦、颓丧等情绪变化和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造成这些心理压力的原因有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角色失调与紧张、自我认知等。教育者应注重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提高心理疏导工作的针对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心理压力;影响因素
顶岗实习是铁路类高职院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践教学的必要环节,也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有机会亲临铁路现场,直接参与实际岗位的生产服务,锻炼职业技术能力,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培养安全责任意识和健康的职业心态,为顺利实现就业做好充分准备。铁路类职业院校每年向现场输送的顶岗实习学生主要参与铁道运营、列车乘务等一线服务工作,实习时间将近一年。由于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阶段,面对“在校学生”向“铁路工作者”的角色转变,伴随社会体验的不断增加,心理内容会产生明显变化,心理状态也处于动荡不安,若是缺乏持续关注和及时调试,心理问题会随之而来。本文旨在结合大学生发展时期的心理活动及情感特征,对顶岗实习过程中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相关因素进行探究。
一、工作环境与心理压力
铁路行业的特殊性决定列车乘务等职业角色约有二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火车上度过。有研究表明,列车空间的物理环境及路线环境是行车乘务人员最主要的工作压力来源。当下的铁路工作仍然存在工作环境复杂、工作性质单一、压力调剂不足的现实情况。由于铁路工作人员始终担负着保证列车乘客生命安全、铁路货物运输安全的重大责任,这使得他们在工作中需要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心理压力极大,心理健康状况和工作满意度并不乐观。对于顶岗学生来说,实习的时间几乎也都在列车上度过,客运任务重、值乘时间长、车厢内活动空间狭小、空气质量不佳、所处环境嘈杂、食品营养供给不足、文化生活单一等不利环境因素等都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二、人际关系与心理压力
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的主要人群是老师和同辈群体,进入实习单位后,人际交往环境较先前更为复杂。根据近年来顶岗实习的情况来看,由于长期受到学校家庭的过度保护,社会经验短缺,实践经历匮乏,多数高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了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被动与不足。在具体实践中,如遇到岗位轮换、待遇不公等难题时,不知如何与领导有效沟通或与同事相互协调。在缺乏社会支持的情况下,将不安、不满、失望、愤怒的情绪压抑于心,采取不健康的消解方式,加重了情绪负担,甚至强化自己难以融入实习环境的心理压力,使工作效果受到影响。如果不能与其周围的人或组织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可能导致其心理失调,心情压抑或苦闷,感觉持续的紧张、焦虑或孤独,长期下去会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角色与心理压力
学习担任各种角色是高职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就是逐步学会扮演一定社会角色。其中最普遍的问题即为角色失调。铁路顶岗实习学生面对的角色失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角色冲突。顶岗学生身兼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在走上铁路实习岗位后,要面对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要求,也要接受企业的岗位监督与技能考核。陌生的工作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及各种规范制度都可能对其生活习惯、思维观念产生较大的冲击与挑战,这些都会引起其内心深处的矛盾与冲突。二是角色紧张。很多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对职业角色的适应中经历了角色紧张的阶段,出现力不从心、左右为难的心理体验。由于其处于社会关系的较低层次,社会阅历尚浅,认知水平有限,社会资源不足,对所在岗位的社会期望领悟还不深刻,对岗位角色的被动适应会让其在具体工作情境中不知所措,从而会引发内心的困惑和紧张。三是角色过载。学生走入实习岗位,扮演职业具体角色时,工作任务远比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要繁重,若是碰上春运、“十一”等节假日,其工作中承载的期望和要求会随着工作任务的增加而同步增加。在此期间,还要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多重压力超出其承受范围,必然导致焦虑和意志摇摆,若不能以恰当的方式宣泄或及时调试,滋生出的消极情绪会向不良的心境状态发展。
四、自我认知与心理压力
很多高职学生在铁路类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岗位的理解和对职业的认同,认为乘务、驾驶、检修等工作的岗位层次过低,具体、单一、乏味的劳动不符合大学生的形象,轻视基层锻炼,未把顶岗实习和未来职业发展联系在一起。一些学生在实习之前就为自己设定了不合理的期望和要求,认为自己在大学里的出色表现可以完全胜任工作任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取代现实劳动的实践经验,甚至认为和普通工人一起参与基层劳动忽视了个人价值。也有一些学生没有形成对行业的系统认识,认为企业为自己提供的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实习毫无意义,从而产生敷衍和倦怠之感,实习过程流于形式。由于缺乏对顶岗实习工作艰苦性的充分心理准备,当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时,会出现自我效能感的下降,对自我价值的过度否定,产生以偏概全、消极的、不合理的自我评价和心理恐慌,引发自卑、抑郁、焦虑的重要因素和压力来源,增加排解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鉴于上述因素,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都应该加强对心理压力问题的重视,有效控制影响心理压力的因素及来源,增加排解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在顶岗实习中,高职学生要主动适应职业角色,增强职业尊重,提高职业认同,增加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的智慧,通过积极投入不断提升自我效能和抗挫抗压能力,在实习中培养协同合作的精神和“心理置换”的意识,主动关注心理健康,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校要持续关注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动态,实习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辅导,增加行业了解和心理准备;实习中定期进行多方沟通,培植学生情感智力,增强社会支持,建立危机干预机制,及时化解和消除学生潜在的各种心理障碍;实习后完善学生心理反馈机制以及进行就业的进一步指导和调整。企业也应建立学生顶岗实習的管理制度,适度安排工作量,合理进行奖惩考核,树立问题意识,与学校建立顶岗实习学生心理调适联动机制,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刘玉林.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心理压力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6-67.
[2] 马江.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求知导刊,2016(8)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