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

2018-06-02翟欣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建议

翟欣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含义及培育意义,针对如何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从个人、学校、社会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建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形势日新月异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博弈愈演愈烈,我们在迎接机遇的瞬间,也面临着挑战,需要积极适应新的环境,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当代的大学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核心,肩负着民族的希望,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表述:“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然而目前出现的一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状况,更提醒着我们要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促进大学生个人进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概述

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2]我们每一个人处于社会中,有个人认知与诉求,形成自己的人格素质,为了使自己及他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好,自觉承担起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在不断完善个人魅力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发展。当责任感进一步具体到社会责任感时,又赋予了其新的内涵。社会责任感,它“不仅仅是一种内在、静态的心理状态、自觉意识、情感体验”,更是社会个体“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认知、特殊情感认同和负责任的行动”,[3]即就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位成员自我社会责任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情感认同和社会责任行动的统一。无论是对个体,还是他人、家庭、国家和社会,人们都要在意识和行动上自觉表现出责任感,在正确的社会责任认知引导下,加强社会责任感认同,从而做出积极地社会责任行为。

高校人才的培育一直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是其内在的自觉意识,更是对国家、社会的一种责任行为,在塑造自己人格的同时,将这种社会责任感外化于行,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国家和民族奉献自己的力量。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责任认知,以自律的意识承担相应的责任,履行各种义务,得到社会责任感认同,以社会责任行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主要有个人责任感、他人责任感、家庭责任感、职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国家责任感和人类社会责任感等类型,在不同的领域内,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具体内容也不尽相同,其表现出来的特征也是多种多样,即自觉能动性、社会实践性、榜样示范性、奉献性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知、情、意、形相统一的过程,是必备的个人素质,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意义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从上学开始,我们接受着知识与品德的教育,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个人品质,这也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具体特征。当我们有了自己的认知标准和信念时,会自觉地付诸于行动,将内在的意识外化于行,大学是我们思想意识最需要塑造的阶段,大学生是国家人才的积淀,是民族的希望,对其个人、他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而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加需要重视。大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讲文明树新风等,都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校园里,社会中无处不在,受到全球社会的普遍关注,更是世界教育关注的重点对象。

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社会责任感是一种正确的思想认知,使大学生在心中形成明辨是非的标尺,引导着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推动自己向前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是国家的重中之重,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其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服务,从而实现高校社会价值,当下以及未来世界各国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高校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提高大学生的质量和素质,才能在新形势、新环境下积极面对各种新问题,不惧挑战;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加强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有利于他们学会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技术为社会服务,成为全社会学习的示范与榜样,带动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三、如何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也出现了当代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现象。从高中进入大学,学生离开了老师的日日督促,完全成为自由学习的状态,而部分学生对自己彻底放松,在贪图享乐的同时,放弃了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索,没有掌握到应有的生存及生活的技能,甚至在思想上开始落后,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高校的素质教育成为一种形式。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学生毕业迷茫,遇到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更别说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承担起各种责任了。高校素质教育缺乏明确的责任感教育体系也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一个原因,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及学生管理工作有很多方面不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同时,社会的现实环境更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催化剂,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深刻了解,社会经验太少,各种社会关系与社会问题的交织,让脆弱的大学生容易走极端,从而产生消极的生活态度,理想不坚定,前途一片迷茫。正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使得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日益淡化,我们更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社會责任感的培育。

大学生个人方面,要在学校里、生活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用饱满的精神充实地度过每一天,掌握基本的科学技术,提高自己的技能,认真学习思想政治课,将知识内化于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为自己的未来早做计划,强大自己的内心,勇敢的承担起社会责任,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高校方面,改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方法,通过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人生价值,以教师的责任感带动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用纯正优良的校园文化感染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自觉形成责任意识,并付之行动。社会方面,努力营造优良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在国家政策与高校合作下,将权利、义务和责任更具体于制度中,成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保障,同时净化网络环境,以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为导向营造浓厚的社会责任感培育氛围。大学生是新世纪的接班人,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不仅对其个人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真正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为中国梦助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N].人民日报,2016-03-30.

[2] 杨茹,丁云,阚和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107.

[3] 魏进平,冯石岗.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机制和提高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60.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三代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