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8-06-02杨潘升
杨潘升
【摘 要】 针对当代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弱化、认同度和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大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的力度,坚信共产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探索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的新路径,注重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挑战;对策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往往以文化复兴和民族崛起为先导,反之,衰落或覆灭亦以文化颓废和精神萎靡为先兆。为实现救亡图存,党和人民在革命及改革时期将共产主义理论成果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知识分子都在共产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方方面面的工作的意义、价值、目标和方向所在。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证明,共产主义信仰是适合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与文化性格的精神大厦,并且在中国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点的精神系统,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敬畏,是对揭示这种规律的客观真理的追求。因此,对于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化的状况,更加要深入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工作,使得当代大学生深入理解共产主义思想内涵,将共产主义信仰作为个人信仰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此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端正我国思想领域之风,树立先进科学的思想面貌。
一、当代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
1、共产主义信仰弱化
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出于对“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及如何实现”、“幸福是什么”等问题的思考,不断探索和发现生与死的意义和价值。人活着本身没有意义,是信仰带来意义,进而化作一个人的精神归宿。信仰不仅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导向,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大学生都表示拥有个人信仰,但是明确表示以共产主义为信仰的学生仅占较小部分,大部分人的共产主义信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日益弱化。一部分人对于共产主义的信仰并不是十分坚定,极易受到其他社会思潮的影响,改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共产主义信仰弱化的状况比较严重。
2、信仰多元化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将“信仰”解释为:“在没有充分的理智认识足以保证一个命题为真实的情况下,就对它予以接受同意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就是说,人类在不同的精神领域存在不同的信仰,信仰是多元的,包括宗教信仰、科学信仰、文化信仰、政治信仰、生活信仰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发展日益更新。当代大学生接触的观念日益丰富,面临的选择也十分多样化,由此出现了大学生信仰多样化的状况。目前,我国信仰宗教的大学生位数不少,虽然很多大学生也表示信仰共产主义,但并不是唯一的信仰,信奉多样化思想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一种趋势。例如,金钱至上、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物质主义等思想的出现也给学生信仰的选择提出了挑战。共产主义信仰同时也面临着其他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和挑战。
3、共产主义信仰的认同度不高
在中国革命和改革时期,马克思主义发展迅速,并对中国革命和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推动力,在被问到“马克思主义是否对中国发展有益?”这一问题时,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表示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和改革时期不可或缺的思想指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共产主义的力量十分认同。但是也有一部分当代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的作用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削弱,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作用不大,同时对于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表示没有兴趣或没有时间参与。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在当代高校中的开设也没有引起学生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学生课下学习共产主义理论的人数十分有限,对于共产主义理论,多数学生表示没有兴趣。
4、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满意程度不高
由于共产主义信仰的弱化,国内高校积极采取了一些途径加以应对,例如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开展,同时开展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活动,但在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主动性也有待加强。一些学生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开设是没有必要的,一些学生认为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活动的开展理论性过强,不易为学生所接受,信仰教育活动的开展仅仅流于形式,并无实质性的作用。[1]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活动的开展在于端正当代大学生信仰,使其明确个人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但在实际的调查活动中,多数学生表示并没有受到有效的思想教育和熏陶,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活动收效甚微。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
在目前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日益蓬勃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对共产主义的发展充满信心,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和思想,相信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2]加强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不仅是当下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要求,同时也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共产主义思想内涵、发挥共产主义时代价值的重要举措,也是探索发展共产主义的有效路径。
1、坚信共产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武器,在马克思、恩格斯了解社会、深入探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活动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首先,无论是在革命历史时期,还是在当今社会思潮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共产主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价值。共产主义具有不可超越的理论内涵和观念,即坚信社會主义终将战胜资本主义,坚定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3]共产主义将谋求人类社会的解放作为其根本使命,这是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成员对自由的价值更加重视,共产主义满足了人类社会对于自由和正义的向往,崇尚真理的特性使得共产主义拥有不可估量的拥护者。因此,当代大学生要坚信共产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积极进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感悟共产主义伟大的思想号召力。其次,跳出“二元对峙”与“冷战思维”,共产主义社会是当下各种制度的殊途同归。时下,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发展和完善这一信仰,保证其活力、生命力。比如,要研究世界政治生态变化与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尤其中国作为参与世界规则制定的大国,一再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跳出冷战思维零和博弈”、“中国不输出革命也不输出贫穷”的情况下,如何在“社会主义消灭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之外,找到新的实现共产主义的路径。我们需要确立新政治观,在此基础上重新诠释共产主义信仰,厘清其作为精神目标、政治目标与社会目标分别承载的价值内涵。需要跳出"左"右之争与旧有的思维方式和话语系统,弄清当代共产主义信仰的机理,产生依靠自己的科学定律即可证明路径与结果的先进理论。可以肯定,只要我们能够把共产主义作出符合时代的诠释,焕发其生机并非不可能。[4]
2、探索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的新路径
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依赖于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的开展。因此,当代大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活动,加强对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的普及,使得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在共产主义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和学习,为社会主义发展以及共产主义中国化贡献力量。首先,当代大要加强对共产主义理论课程的重视力度,加强对共产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监督和控制,提升教学效果,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共产主义理论知识。其次,当代大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信仰自由,鼓励思想开放,体现共产主义特有的包容性,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去。再次,要鼓励学生对共产主义进行创新和发展,促进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提高共产主义在世界的影响力。最后,面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要进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端正学生的理想抱负,使得共产主义信仰教育贯穿于当代大学生发展实际,使得共产主义内涵得到实际的体现。学生作为共产主义发展创造的主体力量,承担着共产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重任,也是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支柱,因此,青年学生应首先树立积极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将共产主义作为人生理想的导向,坚定共产主义理想。
3、注重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革命导师对于重要理论的探索与研究从来都不是以某种先哲的理论作为基础,他们认为,只有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与多样的社会风情才能为其提供不竭的创作源泉,为避免革命理论陷入盲目和空洞的境地,革命导师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从而使得革命理论富有人民性与现实指导性。就目前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实践而言,共产主义信仰在一部分大学生群体中是出于边缘化、虚无化的,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面对质疑、漠视甚至嘲讽的现象,提高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显得尤为迫切。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结合共产主义信仰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在当代的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中,我们需要辩证把握四个方面的关系:情感认同与理性认知的关系,集体治信仰与个体人生信仰的关系,未来指向性和现实批判性的关系,宣传教育与环境治理的关系。[5]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当代大共产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着大学生信仰弱化、学生信仰多元化、学生对共产主义信仰教育认同度不高、满意度较低等挑战,因此,国内高校应正确认识共产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从坚信共产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探索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的新途径、注重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等方面加以强化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活动,端正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使其在共产主义信仰的指引下,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作出贡献,使得國内思想得到统一,体现大学生的时代精神和思想风貌。
【参考文献】
[1] 张文喜,杨影,方伟明.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教育探究,2013.11.114-115.
[2] 申文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及实现形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 李正兴.马克思时代化的实现过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4][5] 李彩娟.改善高职院校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研究[J].理论观察,2015.11.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