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社会工作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2018-06-02张冰
张冰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学校社会工作的功能,阐述了高校社会工作的意义,探讨了高校社会工作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方式。一是确立社会工作者的任用制度;二是建立关系;三是从专业角度进行辅导;四是更改帮助途径;五是进行结案与回访;六是推进高校社会工作职业化。
【关键词】 高校;社会工作;学生管理;应用方式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将推动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并在原有的學生管理方式基础上接收先进的方法理论,推进以实验点进行变革的方法。高校社会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助人及自助是社会工作的宗旨,升华学生人生价值、帮助实现学生的人生目标是最终意义。本文将探讨如何根据高校社会工作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方式,从而来推动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高校社会工作的意义
社会工作是新兴的教育方法,现在中国的社区开发状况对社会工作者的社会性需求非常强。要求社会工作者学习的也相对较多,不仅要学习专业的心理知识,还要考取心理咨询顾问的资格证,但是在高校进行的社会工作相对于真正的社会工作有所不同,高校社会工作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主要是要将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社会的现有状态以学生能够接受并且愿意接受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给予学生、社会、家长一个健康良好的沟通平台。进而达到高校社会工作运行的理念及其目的,更好的服务学生、服务社会。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功能
学校社会工作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同时也提供了使学生能够进行实践的条件,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当心智上的发展与行为能力的规范,从而达到适应现今及未来生活的目的。具体来说,学校社会工作的功能包括以下方面:
1、帮助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给予其教育均等的机会
所谓的教育机会均等不仅指的是学生入学时的升学机会均等,而是要每个学生都尽可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而且还要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充分得到公平公正的学业服务。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很大程度上存在对学生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象,由于一些学生的家庭条件原因或是所处环境的原因,使得让其充分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较低。所以在学校的社会工作中,必须对贫困学生社会背景以及家庭工作背景做到深入了解,并对他们加大日常生活中的支持与鼓励,从专业化的角度帮助学生解决并克服困难,帮助处于弱势群体的学子,给他们教育均等的机会。
2、达成三方互动,完善学生关系网
以学校、学生家庭、服务社区为基本点建立良好的互动圈,借力于互动圈将教育能力扩大。在快速变化和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学校、家庭、服务社区之间的关系已经严重失衡,社会工作在学校学生管理中必须努力维系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积累科学理论知识,充实智慧与经验,但是有些学生因受消极环境及家庭的影响往往会拒绝接受教育,这时就要通过学校正确的心理疏导,来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个人行为方式加以改变,如若不然,学校的教育意义将不复存在。然而,很多时候学校因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关系复杂且不稳定等诸多因素,在帮助和引导这些学生的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成效也差强人意。其原因就是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学生家长和所在社区的共同努力以及相互配合,学校单方面的疏导显得势单力薄,学生的生活几乎是三点一线的,一方的教育缺失都会使引导发生整体失败。因此,只有以学校、学生家庭、服务社区为基准点,建立三方互动圈,借力于互动圈将教育能力扩大。各尽其力,从而引导学生向积极方向发展。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学校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对学习实用性的重视,以此获得实用性学习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校在管理学生的同时,一定要将“实用”这一目标作为高校工作的工作追求。在把握这一主旨之后,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一定要营造出学生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让学生在集体生活当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所学所用,为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同学进行量体裁衣式的补习,从而帮助学习能力较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突破所遇到的阻碍。这更需要学生家长的参与,因为家长与学校教师的角色不同,家长能够与学生拉近距离,从而使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努力将自己的所学所用表达出来,以此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明白自己并非无用武之地。
4、积极引导学生学会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当今学生学习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应付学生家长及老师,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社会的进步以及时代的发展需要他们去开拓视野、充实人生。而学校的社会工作通过让学生在社会上帮助其他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的变化。要想帮助别人,首先要做到自身的完善,帮助别人之后的成就感会使学生努力完善自己,努力做一名能帮助别人的人,做社会中的“强势群体”。这就使得学生会从中获得对社会变化的适应能力。
三、高校社会工作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1、确立社会工作者的任用制度
社会工作者的任用不能够过于随意,第一,要对其平日的生活状态进行调查走访,考虑是否能够正确的为帮扶对象建立价值观、人生观。其次,要对任用者的态度进行调查,了解其是否能够有耐心及信心帮助案主走出困境,从始至终的对其进行帮助。最后,要对其专业性进行评估,如果达到了前两点但是没有通过专业性评估,那么其他的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其学习社会工作的专业内容,帮助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只有完善了社会工作者的任用体系,才能更好地对帮扶对象进行帮助,也能够方便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进行讨论、分析。这是社会工作开展的首要前提,也是将社会工作转为专业化工作的第一步。
2、建立关系
高校社会工作者应该本着相互尊重、相互关怀以及相互接纳的基本原则,快速深入其内心,并与案主尽量先达成思想观念上的一致,以便于达到与案主拉近心理距离的目的。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点:一是需明确案主对于参加社会工作的态度;二是需提前制定与案主的沟通范围以及沟通的主要核心;三是针对性的搜集有关案主的家庭资料及社会背景资料,在短时期了解案主的基本信息。
3、从专业角度进行辅导
作为学校社会工作者,其主要目的是发现案主问题并通过协调案主家庭、学校、以及社区,来帮助案主越过在平日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阻挠与困难,通过这一过程,来提高自己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实现“助人自助”的终极目标。在助人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以专业的角度进行辅导,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达到如下要求:首先,发现问题与寻求问题的根源,学校社会工作者需要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案主的精神需求,让案主充分倾诉自己的困境以及心理困惑,并且以最快速度制定出适合案主的帮助方案。从案主的问题着手,从根源上为案主的心理进行疏导;其次,对介入时机进行大致评估,这在社会工作中尤为重要,一个良好的介入时机可以在极大程度上缓解案主的心理压力,使社会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再次,形成记录表,学校社会工作者需要及时对所有咨询环节加以记录,并且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及分析,从而确保辅导的连续性以及有效性。
4、更改帮助途径
如果案主的咨询问题超出了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范围,或者案主的问题对社会工作者来说完成起来有较大困难,这时就需要及时更改帮助途径,更改帮助途径具体指的是不通过对案主本人的直接疏导来达到最终的帮助目的,而是通过案主的家庭以及学校老师或同学的侧面疏导。这种方法能够不与案主的心理障碍发生直接冲突,通过案主能够接纳的心理调整方式来进行工作。极大提高了社会工作的效率以及专业性。
5、结案与回访
社会工作告一段落后,社会工作者需要对案主进行回访,回访的目的是为了巩固之前的工作,要确保社会工作的成效能够一直持续下去。使一段社会工作结束之后能够对案主生活、心理、学习上产生切实帮助,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工作。回访的重要性不亚于社会工作的过程,及时了解案主在结束社会工作时候的生活状态也能更好的为下一步社会工作进行铺垫。也能帮助及时的更改社会工作过程中在方式方法上产生的偏差,有效的进行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学校社会工作,使更多的人得到高效、快速的帮助。
6、推进高校社会工作职业化
社会工作职业化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不断的更正、完善、以及整改中逐渐形成体系,进而也能够拥有一支较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队伍。那么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就得到了提升,而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者会将其变成自己的职业,但社会工作职业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政府部门、高校、社会工作机构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促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我们也希望,社会工作职业化能够早日实现,为帮助更多在生活上有困难、在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而努力,也同时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实现“助人自助”,将自己的心理障碍及时克服,从而把重心投入到为更多学生带来帮助上。
学校社会工作作为高校一种较为特别的专业性服务工作,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诸多困難、多重阻力。但是,这是学校自身发展的一种体现,也是高校为适应社会需求所衍生出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将逐渐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根本上的疏导,深层次改变学生对待学习生活的态度,虽然现在学校的社会工作教育还尚未完善,但是我们相信这种教育方式会逐渐趋于成熟,并将带领更多的学生走出困境。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者,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被帮扶对象加入进学生工作者的队伍当中,高校的社会工作也将逐渐趋于成熟、逐渐形成体制、逐渐走进每一个高校校园。
【参考文献】
[1] 易钢.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改革与战略,2007(09)11-13.
[2] 张海平.社会工作方法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6(14)14-15.
[3] 叶廷莉.论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激励理论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19)11-12.
[4] 眭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激励机制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0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