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鸿沟变通途

2018-06-02王艳华

教师·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中学语文小学语文

摘 要:初小衔接是学生语文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个阶段,顺利完成这一过程意味着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小学与初中均缺少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导致初小衔接工作被忽视。作者通过对实践的思考与总结,阐述了初小衔接的责任主体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探索出了一条使小学与中学语文的教与学有效衔接之路。

关键词:初小衔接;小学教师;小学语文;中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05

作者简介:王艳华(1972—),女,山东安丘人,广东省深圳市前海学校小学部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国学经典诵读。

一、填平初小鸿沟,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中学语文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要求等方面都与小学有着极大的不同,可以说是存在一道鸿沟。一直以来由于没有教师发现或者是发现了没有足够重视,导致在初小衔接方面出现了“两不管”的现象:小学教师认为初中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转变,中学教师又认为中学课程就是这么上的,没有什么需要改变,导致学生只能自己咽下“苦果”,慢慢消化,填平这道无形的鸿沟。如今看来,这个责任应该由小学语文教师承担起来。教师的使命就是教育和引导,就像好的引路人在行走中会随时让随行者知道前进的方向以及路况的变化一样,小学教师在当学生进入到高年级阶段尤其是升入六年级之后,就要从精神上帮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知道,他们的求学之路要发生变化了,都会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会和小学的学习有什么不同,他们要做好什么样的心理准备。这是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学生终身负责而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任何其他的理由例如教学任务重、学生管理难度大等理由都不能作为推脱的借口。

二、明确初小语文的不同,才能有的放矢

1.容量增加、难度增大

中学语文的学习内容与小学比较,增加得最多的是古诗文,大约每五课就有一篇古文。古诗文的篇幅、深度及对诵读理解的要求与小学的不可同日而语。在现代文的选择上,也倾向于篇幅较长的名家名篇,文学化趋向明显。学生学习的重心从过去注重句子基础知识和阅读的基本理解向整体感知文章、把握中心、鉴赏评价等方面转移,这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是严峻的考验。

2.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改变

小学阶段教师在课堂中是以教读、带读为主的“保姆型”角色,而中学课堂上教师变身为“指导型”教练,负责指导点拨,更多的时间是让学生多读、多写、多记、多想、多讨论,自己去用心体会感受。

3.学生学习方式改变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上课听课、教师的硬性要求及家长的监督管理来完成,基本没有自学的学习习惯。升入中学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提高,大部分学习要依靠学生的自主性完成,要求学生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写作业,要自己能够发现问题并且借助工具书或教师点拨解决问题。同时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也要熟练掌握和应用,以便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4.作文评价要求改变

中学作文在字数要求上比小学增加了一倍以上,打破了小学阶段作文“一事一中心”“一事一理”的格局,要增加内容而不偏离中心及论点,就要在文字的谋篇布局、文章的整体架构上下功夫。中学作文中材料作文比例较大,小学的典型作文思维是只看提示语不看材料,中学则不然,提示语限定了作文的角度,通过阅读材料读懂命题者的暗示才是作文的关键。另外,中学作文更注重写心里话、写真话,给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提供了更加自由和充分的空间。

三、完成初小衔接要在教学上未雨绸缪

找到了小学与中学语文的不同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在小学毕业前感知并適应这种即将面对的变化,以便在升入中学后不会茫然无措。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在六年级的日常教学中提前介入,做好铺垫。

1.生字词的学习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完成

我们总能看到很多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还在带领着学生从生字词的音、形、义上逐项一一学习、巩固、检测。其实到了这个阶段,教师只要教给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方法和要求,把这个任务留给学生课余独立完成,课堂上只要做好自学反馈和检测,既能节省有效时间,又能逐步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但在检测中,对生字要偏重于字义的理解和把握,对词语要偏重于词义及词性。

2.利用阅读时间向学生推荐名篇诵读

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多倾向于篇幅短小、立意浅显的故事类、科技类及绝句等,到了六年级后,教师就要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名家名篇进行阅读。若篇幅过长,也可选择经典段落诵读,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经典诵读会、师生同读名家名篇、优秀读书收获卡评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古诗文的背诵上,也选择词、赋等,让学生感受到文体及表达方式上的变化。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这些内容,会让他们对中学语文变化增加的内容不感到陌生,接受起来就会相对容易。

3.课堂上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学习时间

在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占据主角。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尽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按照“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的方式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章。同时教师要能够“入其里而出其外”,既要引导学生深入文章阅读内容,又要跳出文章以内容为材料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运用到学生今后的阅读实践中去。

4.作文教学要多角度进行训练和积累

小学六年级的作文教学要在很多方面提前渗透和训练,比如要训练学生对事物展开联想;要让学生学会把自己积累的东西恰当地运用到作文中;要让学生养成观察身边人、身边事的习惯和多角度观察的方法;要求学生在“文通理顺”的基础上写实话、写真话,杜绝口语在作文中的出现;要训练学生写习作提纲,初步培养他们布局谋篇的意识;要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写出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些要求不可能在一节作文课中面面俱到地去完成,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单项训练,在持之以恒中完成小升初作文方面的过渡。

四、完成初小衔接也要善用“他山之石”

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在本学科教学中加以重视,也要善于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来完成“鸿沟变通途”的重任。

(1)可以邀请中学教师来到小学课堂,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授课,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体会中学课堂的不同。

(2)可以建议学校相关部门开展“初小衔接”系列活动,组织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3)可以举行交流会,邀请升入中学的学哥、学姐们重回小学校园,与学弟学妹们就“中学与小学的不同”相关议题进行交流探讨。

(4)可以召开主题家长会,为家长做好培训,调动家长的力量在校外时间里也为顺利过渡做应有的准备。

我们都知道,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既然我们已经发现了“初小衔接”对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性,那么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一定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仅仅是本人的一孔之见,不值多提。

参考文献:

[1]何丽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J].江苏教育,1991(10):11-12.

[2]周云静.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六点经验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3):102.

[3]陈光军.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如何做好初小衔接[J].山西青年,2013(18):75.

[4]吕永清.用好教材做一个合格的引导者[J].黑河教育,2010(12):14.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中学语文小学语文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