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广东优秀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融合与运用

2018-06-02曾汉君黄博彦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理论课资源政治

曾汉君 黄博彦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广东优秀地方文化资源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影响,探讨了广东优秀地方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契合路径。要丰富底蕴,厚实功底;开拓创新,注重方法;积极引导,提高实效。

【关键词】 地方文化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运用;广东省

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计划,通过设计、组织、指导大学生亲身参与、直接体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教学方式。社会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辩证统一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优秀地方文化资源中的诸如红色革命旧址、遗迹、纪念馆等场所承载的属性和功能契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目标和教学要求。充分利用优秀地方文化资源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是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一、当前的相关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地方优秀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其文化的育人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青睐和关注。当前主要研究的现状分为两条主线:一是关于优秀地方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性路径研究:有学者从地方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入手,探讨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策略。并尝试以专题的方式、日常活动、节日庆典等形式将地方文化资源渗透和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中,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饶品良: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整合与利用,昌吉学院学报,2016.4);(游训龙,周玉珍:对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堂教学的思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12)二是关于优秀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能价值研究:有学者重点探讨优秀地方文化资源的功能与价值,强调优秀地方文化资源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政治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谭海鸥:地方优秀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的探索,肇庆学院学报,2009.1)也有学者强调地域文化资源地方文化资源是德育本源性优质资源,在德育课程体系中,地方文化资源德育功能的发挥,是地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刘德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结合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社科纵横,2012.10)还有学者强调利用优秀地方文化资源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视野,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谢东莉,裴恒涛,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视野,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8)

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虽然对优秀地域文化资源的价值挖掘与整合受到国内一些学者的关注和重视,但总体研究成果不多。广东优秀地方文化资源既蕴含丰富的史料价值,同时具有地域上的便利优势,又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目标具有趋同一致性。广东是文化资源大省,利用广东优秀地方文化资源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对于传承优秀地方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广东优秀地方文化资源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影响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目标,不仅仅是通过课堂的理论传授来实现,还需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使大学生通过体验和感受,领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髓,从而使大学生达到对理论的接受和认同,内化于心,外显于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方式,也是高校育人的主阵地,人自身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内容也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育资源和教学内容。广东优秀地方文化资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

1、爱国主义是广东优秀地方文化资源呈现的鲜明主题

爱国主义的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得到了传承、弘扬和发展。如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孙中山以炽热的爱国激情“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体现了近代广东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心系国家的爱国热忱。

广州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黄埔军校、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广州国民党一大旧址等红色教育资源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此外,工人运动、国共合作、广州起义等事件都是对大学生进行近现代史教育的宝贵素材。让大学生亲眼所见,亲耳聆听,近距离地感受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源远流长以及广东仁人志士救国救民的精神和力量,史料变得鲜活,同时,通过近距离让大学生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现场对话和交流,使大学生在与历史的探究中增强体验的深刻和力量。

2、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活教材

“革命传统资源是我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每个红色文化遗产都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记载着一段厚重沉淀的历史,“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关于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凸显了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在近一个世纪的革命历程中,广东保存和遗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遗产。据统计,全省有4300多处革命遗址,其中包括313处红色军事文化遗产。[1]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尝试采用文艺、历史、人文等不同视角,提升红色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引导大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家乡人民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的奋斗历程和顽强精神,激发大学生以实际行动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同时,将这些独有的优秀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教学资源,既可以增强大学生对现实的人文关怀,也可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的“三贴近”效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

3、文化名人和先驱代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学生人格的塑造、精神境界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启迪

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发源地,广东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涌现出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一大批改良主义思想家,以及以孙中山、黄兴、朱执信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以围绕着理想、信念,爱国、爱家乡等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地方文化资源里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乡土人情讲述这些主题,而且这些主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学生的成长紧密联系,会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利用身边的典型对大学生教学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有助于大学生反思和提升自我。

4、广东优秀地方文化资源可以丰富活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20世纪80年代,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人凭借着务实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在中国经济文化发展史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走在时代的前列,这些无法复制的独特地方文化资源,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地方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大学生学习、生活在其中,对该地域具有天然朴素的情感。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可以改变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理论说教课的偏见,用大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历史资源来丰富教学资源,使课程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三、广东优秀地方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契合路径

将优秀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传承和发展优秀地方文化资源的重要路径。

1、丰富底蕴,厚实功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增进大学生对国情、党情的了解。注重广东优秀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因此,选取最能体现地域特色,呈现文化精髓、传递价值观念的内容,并将这些价值观念揉合到包括实践环节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中,关键环节是要培养一支具有坚定信念、理论扎实的师资队伍。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通过对儒学经典的研读、史书的学习,丰富自身的人文底蕴,厚实自身的人文素养,自觉萌发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探究的浓厚兴趣和热情。其次,高校应有计划、分批次地选派思想政治理论课任教教师参加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培训,增强其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底蕴,打造一支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的师资队伍。

2、开拓创新,注重方法

为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特定地域文化资源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旨在拓展“育人”教育的新途徑,将统一知识与地方知识、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知识的传达和信仰的传递融合在一起,将教材体系以及教师“个人知识”形成的教学体系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能力,从而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影响和塑造。[3]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同时还可以在网络上搭建传播广东优秀地方文化资源的教育平台,建设并完善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视野,通过实物、实景、实例、实事等载体, 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内容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使当代大学生从中感受到优秀地方文化资源的魅力。

3、积极引导,提高实效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这样的困境,首先是教材的理论性和社会的现实性脱节或者契合不够;其次是学生的知识理论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变,缺乏理论与现实应有的关照。一般情况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多强调理论的传授,对于学生如何将理论体系转化为内在的信仰价值体系关注不够。如何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知识体系”向“人文精神”的转变,单凭现有的教材体系和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完成。优秀地方文化资源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内容,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适时将反映地方文化的人文精神融入其中。

首先,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引导学生实地感受这些不同文化形态的人文精神内涵。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结合学术前沿,根据学生的志趣和自身条件,开展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本土文化等方面的探究,既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又根据现实需要提升优秀地方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

其次,可以结合岭南风土人情,地理自然风貌,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等,将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环节中的生活体验融入课堂,这样书本上的看似抽象的知识点,则被赋予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既具历史的真实,又有现实的观照,容易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这是单凭书本知识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再次,黄花岗烈士陵园、黄埔军校、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广州国民党一大旧址是广东优秀地域文化资源中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参观、考察的形式,使大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可以要求大学生进行一些专题式的微课制作活动,使大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了解和领悟地方风俗人情、自然生态资源、历史人物和英雄事迹,自觉品味仁人志士淡泊名利的超凡气质,深刻感受历史文化的深沉厚重;或者通过讲述本土爱国人士的典型事迹,或分组交流学习、参观活动的感受体会,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广东优秀地域文化资源的魅力和价值,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配合重大纪念日活动,与广东省境内的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例如黄埔军校、大元帅府、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联手开展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联系紧密的主题教育活动,达到理论与实践共同促进的互动效果。

【参考文献】

[1] 南方时论:保护利用红色资源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南方日报,2017.3.21.

[2] 杜丽娟.地方文化资源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2.

[3] 谢东莉,裴恒涛.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视野.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8.

猜你喜欢

理论课资源政治
办公室政治
我给资源分分类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资源回收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