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字漫画叙事及其诸问题初探

2018-06-02高洁

关键词:无字漫画文字

高洁

图1 、作者:王烁

在漫画的叙事过程中,图画与文字相辅相成,是叙事的两条线索,所以一般说来图画与文字是构成漫画的两大元素。但是,在无字漫画的叙事过程中,文字部分被隐藏,只有图画叙事线索,从表面来看,原本因为文字的缺失,叙事关系与叙事效果显得更为单纯,但实质上,图与文的叙事关系却变得更具丰富性与特别性。

一、无字漫画的概念与研究趋势

(一)无字漫画的界定

众所周知,从漫画诞生至今,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演变与发展,产生出多种类型与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独幅漫画(cartoon)与连环漫画(comic)。不论是独幅漫画还是连环漫画,大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在画格内或者画格之外会出现解释说明性的文字。尤其是“气泡对话框”系统的使用,使这些戏剧化的图示不仅成为解释说明图像的文字语言,同时也成为构成漫画图式的重要部分。如果将漫画作为“掌上的戏剧”来观赏,那么漫画书中“气泡对话框”中的文字就可理解为演员的“对话”,而画格以外出现的文字则对应成为“画外音”,这种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联觉(Synesthesia)的现象,使得读者对连环漫画的阅读更加具有沉浸式的体验,如同身临于故事情节之中。

“无字漫画”作为漫画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在画面中不得出现有任何解释说明性的文字,包括“气泡式对话框”,所有叙事过程的开展必须依靠图像。因为被“剥夺”了发出“声音”的权利,所以无字漫画是“纯粹”的图像叙事艺术。独幅漫画一般多为讽刺时事政治事件或展现人物形象的夸张幽默,叙事的时间与空间及文本长度均有限制,本文讨论的对象界定于连环漫画下的无字漫画范畴,并涉及一部分与无字漫画形式相近、叙事原理相同的无字图画书、无字图像小说、无字连环画等。

(二)研究趋势

图2 、作者:tango

1.漫画理论文献中的有关漫画叙事的研究

斯科特·麦克劳德(Scott McCloud)认为在漫画中,文与图像是天平的两端,在相互依存式的结合方式里总不是平衡的。一般来说一边讲述的内容越多,另一边则变得轻松。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事件全部用“图”来展示,则“文”的理解自由度就大大地增加了,反之亦然。威尔·埃斯纳(Will Eisner)则强调了漫画中的绘画风格在叙事中的重要性,“读者通过画面来体会故事基调和其他抽象的元素。艺术风格不仅是联系读者和创作者之间的纽带,更有确定基调和表意的作用。”徐虹(2011)认为图像小说(连环漫画的一种形式)将文字的时间性、抽象性和图片的空间性、直观性相结合,构成了小说动态性叙述与静态性展现相互交织的“立体化”图景,强调了语图互文性在漫画叙事的时间与空间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

2.无字图画书研究

图画书与漫画都是用图与文来叙事的艺术,所以对无字图画书的研究亦可为无字漫画所用。彭懿(2006)所著《图画书阅读与经典》、郝广才(2009)所著《好绘本如何好》与松居直(日)(2006)所著《我的图画书论》都有针对无字图画书的相关讨论。其中松居直认为“无字书少了一条文字的叙述线,叙述故事的职能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图画的身上,因而无字书的图画必须具有更强的解说性以便读者看懂。”

3.图像叙事理论研究类别

南京大学赵宪章(2012)提出的文学图像论,明确肯定,图像是可以独立叙事的。龙迪勇(2008)运用皮尔斯的符号理论探讨了叙事图像与叙事文本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一个方面:图像对文本的模仿或再现问题等,都对无字漫画的叙事研究从文艺学、符号学视角在图像叙事层面给出了理论研究依据。

4.漫画作者的创作感想与经验总结或漫画批评类别

王烁(2012)认为在无字漫画作品中的叙事和讲故事不能完全等同,在一些情况下它不一定是一个可懂的故事,并且无字漫画的优点在于它所叙述的可能与读者的阅读经验、生活经验、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丰富的联想从而叙述文字无法传递的信息。

综合以上,可以发现国内外对于无字漫画叙事相关理论的研究有如下两点趋势:第一,日益重视从跨学科视角审视漫画的语图互文关系,并运用交叉研究探寻漫画叙事机理。第二,从漫画创作实践的经验总结逐渐过渡到漫画叙事理论解读。但是,对无字漫画叙事的专门性研究还相对较少。

二、无字漫画与“有字”漫画的叙事之别

(一)无字漫画更注重形体叙事

所谓形体是指漫画家在漫画中所描绘的图形与图像,是漫画家用来叙事的基本语言。漫画的造型方式多种多样,不仅有具象形也有抽象形。具象形的描绘使读者得以很快领会叙事内容,抽象形则不然。漫画作者王烁(笔名Anusman)曾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形体叙事的概念。

这是一幅采用开放画格的漫画示意图,被分为三格(图1)。在图中,首先看到第一格画着一个抽象图形,读者只能凭想象去判断这个图形代表什么。第二格出现一个人手里拿着这个抽象图形,读者可以依稀辨别应该是水瓶或者水壶这类的物品。最后一格,画中的人物手持的物品中倒出“水”来,读者就可以判断这个抽象图形代表的物品确实为水壶。所以,第一、二画格的图形到底是什么,取决于最后一个画格的内容。这里图像和文字一样都是传达信息的媒介,发话者(漫画作者)对信息进行编码,通过图像这种符号中介,传导到接受者(读者),接受者再进行解码,得到信息内容。所以,在无字漫画叙述的是一个具体事件时,绘画造型需要更加得到重视,不然读者可能会对叙述产生误解。

无字漫画有时叙述的并不是一个可懂的故事或事件,而是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信息,甚至仅仅是通过图形游戏获得阅读趣味,绘画造型得以最大化的自由。这种所谓形体叙事与以讲述具体故事为目的的一般漫画叙事有所不同,例如漫画家tango的作品(图2),射向乌鸦的箭,同构成为乌鸦想象中的“长腿”,箭羽与乌鸦爪子的造型进行了有意地呼应,如果换成文字表述,阅读趣味及表达意味可能会大打折扣。

(二)叙事时空之别

无字漫画在叙事时空上相比一般的“有字”漫画更加具有自由性,从而影响文本的长度。上文中王烁所作小漫画的叙事方式是非常奇妙的,读者由开始的不解到揣测到最终的辨认,也正好对应了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叙事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除了人物以外,时间与空间关系却被省略。漫画中抽象图形的能指与所指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位读者,他们可以根据语境及自己的符号系统与视觉经验得到不同的答案。在这里无字漫画中的图像作为一种造型符号,是由物体在平面上的投影而产生的[1]。按照洛特曼的观点,文字与图像都属于符号,但是在增加交际信息量的时候,文字符号需要增加新的符号来扩大文本长度,而图像符号只需要使文本复杂化或变形,文本长度不增加。例如在描述“一个男人从房子里走了出来”改变为“一个戴着帽子的男人从房子里走了出来”的时候,我们明显可以发现增加信息量后,文本的长度也发生变化,而用图像描述,只需要对“男人”符号进行变形处理,增加一顶“帽子”的绘画符号就可以了,文本长度并没有变化,只是构成文本的符号复杂程度增加了。由此可知,与强调模仿文本的“有字”漫画相比,无字漫画的文本长度与叙事时空的安排更具有自由性。

(三)语图互文关系之别

文字与图是漫画叙事的两条共生藤蔓。无字漫画从字面上理解是失去了文字叙事线索的漫画。但是其实不然,在无字漫画中,文本只是被隐藏起来,它一样在与图发生着互文关系。

1.“有字”漫画注重“化语成图”

如同人的感官可以交叉联系,各种叙事形式之间也是存在互相交织相互渗透的。宋代郑樵撰《通志·图谱略》有言:“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出图,天地有自然之象;洛出书,天地有自然之理”。图像的产生,使人类能够认识自然的形象,而文字的诞生,使人类能够探求自然的法则。此时,图像与语词各显神通,还未有优劣之分。而在中国的文人画中,文字出现在画面中,作为中国古代权力代表的文字,介入到画面中,直接产生的是分化。文字的功用与地位远远大于图像。同样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普遍认为“文学优于视觉艺术”。20世纪之前的西方叙事艺术史简直就是图像模仿文本的历史[2]。

这种图像对文本的模仿,在今天的漫画艺术创作中是显而易见的。漫画创作如同电影艺术在拍摄之初要有剧本写作一样,漫画同样要有剧本写作并且进行分格(分镜头)的设计。在“有字”漫画中,图像会始终追随文字,按文字的叙事时间与叙事空间发展,即图像转译文字,二者叙事结构是一致的,处于平行同构关系。但是,图像的魅力在于可以激发起人们巨大的想象力,漫画家也善用此道。在一些漫画作品的画格中,图与文并不是绝对一致的。一些漫画家运用“以景叙事,以物达意”的方法,描述某类特殊情节,例如在无字漫画中表现死亡事件,画面中并不出现人物倒地身亡的图像,而是通过描绘一棵大树的倒下,或者玻璃杯的破碎等来暗喻死亡瞬间。虽然就其本质而言依然是图像对文本的模仿,但是相较于“有字”漫画的“重文本性”,无字漫画的图像叙事功能被强调了,甚至可以表达出超越文字描述之妙。

2.无字漫画注重“图以载文”

无字漫画所要传递的话语全部需要通过图像来承载,所以图像的呈现方式、风格都成为叙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以无字漫画与影视戏剧艺术比较,会很容易想到哑剧或默片。哑剧与默片在表演语言上有共同点即不用台词而凭借形体动作和表情表达剧情。形体动作是哑剧(默片)的基本手段,它的准确性和节奏性不仅具有模仿性,还应具有内心的表现力和诗的意蕴,默片相比哑剧要更加与无字漫画贴近,它们都可以利用“蒙太奇”手法叙事。而无字漫画的内容与文本需要漫画作者运用较高的绘画表现技巧、符号叙事技巧与画格分镜技巧,通过风格各异的视觉图像来呈现,因此,绘画技巧、绘画工具、造型手段等都成为无字漫画“图以载文”的叙事手段。

三、无字漫画的研究价值

无字漫画因为失去了文字元素则可以理解为“纯粹”的图像“叙事”艺术,又因为“隐藏了叙事文本”而有独特的理论研究价值及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叙述传播的层面

第一,“叙事学(Narratology)”是西方结构主义的一个重要成果。叙事学广泛讨论了叙述主体、叙述结构与叙述时间等问题。总的来说西方“叙事学”的理论研究侧重于“叙事”这一种表达方式,相对忽视了不同表达方式、文类和不同传播风格之间的比较。另外,部分叙事学理论的文献有意将图像文本排除在叙述文本资料采集之外,仅仅讨论语言文本,忽略图像文本的叙事性。有鉴于此,在无字漫画研究中可以以相对纯粹的图像文本作为叙事研究对象,将“叙事学”中的“叙事”范畴扩展为“叙述”范畴,包含“叙事”“抒情”“议论” 三种陈述方式。因为无字漫画摆脱了“文字的束缚”,在叙述范畴上显得更加自由,所以这一拓展对无字漫画的研究以及漫画图像传播理论研究都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无字漫画”具有特殊的语图互文关系。作为漫画中一种特殊类型,在画面中不得出现有任何解释说明性的文字,包括“气泡式对话框”,所有叙述过程的开展必须依靠图像,正所谓“叙与画合”。漫画图像的绘画风格与造型语言直接影响到叙述过程。对于无字漫画语图互文关系的研究是对图像叙事理论研究的补充。

(二)漫画艺术的层面

首先,无字漫画主要运用绘画语言而非文字语言来进行叙述表达。绘画语言、绘画风格、造型元素的运用都对叙述过程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相较于普通漫画显得更加突出。其次,无字漫画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图像表现、绘画表现与图形表现的三重性。图像是对现实的记录,绘画是对现实的模仿,而图形则是对现实的抽象。普通漫画受到文字的限制,在通常情况下,对于艺术表现方式的选择是图像、绘画多于图形,而在无字漫画中,图形符号的研究比重则明显增加。最后,无字漫画的文本具有多样性。虽然没有了文字的注解,但是无字漫画依然具有叙述文本,只不过文本的叙述不再局限于“事件叙述”的范畴内,从文体、文类上也有了多重选择。所以,在漫画艺术层面不论是在美术表现上还是在文本叙述艺术上都极具有理论研究价值。

(三)漫画中较早的一种

无字漫画源于欧洲20世纪早期,属于漫画形式中较早的一种。在西方,漫画作者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无字漫画作品,极大丰富了漫画的类型,甚至促进了本国动漫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在中国,漫画的文化地位相对较低,漫画的形式、类型、品种明显不足,这与我国文化产业建设的工作部署不相符合,而缺乏优秀的原创漫画创作队伍是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对无字漫画的研究,总结漫画图像叙述理论及无字漫画创作经验,可以为漫画创作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四、结语

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所著《为连环图画辩护》一文末尾曾表达了对青年艺术学徒的期望:“我并不劝青年的艺术学徒蔑弃大幅的油画或水彩画,但是希望一样看重并且努力于连环图画和书报的插图;自然应该研究欧洲名家的作品,但也更注意于中国旧书上的绣像和画本,以及新的单张的花纸。这些研究和由此而来的创作,自然没有现在的所谓大作家的受着有些人们的照例的叹赏,然而我敢相信:对于这,大众是要看的,大众是感激的!”[3]

然而近一百年过去了,插图漫画艺术作为大众艺术,不论是在艺术创作领域还是在理论研究领域,在我国的地位依然不高,无字漫画是属于漫画艺术中一个特别的种类,关注的人就更少了。忽略漫画叙事研究,直接影响了漫画艺术的创作与传播。反观世界上的动画大国同时也是漫画生产与消费大国,漫画具有很高的地位。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欧美与日本等国,他们对于漫画艺术的创作与研究,促使了整个文化产业链的兴盛与繁荣。在中国文艺界不断思考“如何加强原创动漫创作”相关问题及加强“IP产业链”发展的双重大背景下,中国本土的漫画创作人士及漫画研究人员也应在正视漫画文化地位的基础上,对漫画艺术、文化、经济进行深层次的审视。

[1] 张海燕.符号与叙事的自由嬉戏——洛特曼的电影符号学理论对电影叙事学的影响.江西社会科学,2009(01).

[2] 龙迪勇.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故事画中的图像与文本.江西社会科学,2008(03).

[3] 鲁迅.鲁迅作品集·南腔北调集.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2005:40-41.

猜你喜欢

无字漫画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无字的情书
不可思议的旅程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书从无字读起 路自跬步行出——记甘肃政法学院崇文诗联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探索与实践
中国女性痛苦的自我成长
——从张洁的《无字》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