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苏作家具的美感转变及其工艺装饰

2018-06-02高峰

关键词:苏作苏式家具

高峰

图1、苏式雕冲天灵芝纹太师椅

“明式”与“苏式”这两个名称分别以时间和地域为要素,其实质指向明代与清代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苏作产品。名称往往被赋予约定俗成的特性,因此便可以理解在介绍苏作家具的典型作品灵芝纹太师椅时,往往会引发众多疑问:“苏作家具不是以简洁质朴为特色吗?这太师椅上无不是繁复的雕刻!”事实上,简洁质朴是明式家具的风格特色,灵芝纹太师椅则是清代中期以来苏式家具的代表。明清苏作家具在二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其称呼、美感、工艺装饰都发生了转变。(图1)

一、历史中的明式、苏式和苏作

“明式”一词出现在清代的历史资料中,清朝金象豫《国朝大事记·睿亲王摄政始末第五》在记载“衣冠礼乐”时说:“近简用各官,姑依明式。”[1]可见“明式”是清初时期人们称呼明代式样的用词。清朝徐珂《清稗类钞》中说:“至于毡帽尚沿明式,皆农夫、市贩之服,人皆贱之,嘉庆时,盛行帽头,蟠金线组绣其上,且有以明珠、宝石嵌之者,如古弁制,惟顶用红绒结顶,稍异耳。士大夫皆冠之。”“毡帽,则以细毯为之,檐用紫黑色,或有缀金线蟠龙为饰者,非复往日朴素,为士大夫冬日之燕服。往日便帽之制,不复睹矣。”[2]可见清嘉庆时期以“明珠、宝石嵌之” 的“帽头” 相比沿袭明式的毡帽,时人觉得更为华贵,因此改紫黑色檐边,缀金线饰蟠龙,不复往日的朴素。

图2、明式苏作榉木条案(故宫博物院藏)

“苏式”一词的使用是在盛清时期。乾隆年间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中有:“花式以苏式彩画为上。苏式有聚锦、花锦、博古、云秋木、寿石福海、五福庆寿、福如东海、锦上添花、百福流云、年年如意、福缘善庆……”[3]此外书中还有关于京式的记载:“今各园长几多置三物,如京式。屏间悬古人画,小室中用天香小几、画案、书架。”[4]清代中期苏式家具与京式、广式家具齐名,成为清代具有代表性的三大流派。我们从《再生缘全传》中的描绘可以领略到时尚苏式的风格:“但见她,青丝细发亮悠悠,巧挽时新苏式头。赤紫金钗来压发,珊瑚翡翠配横头。旁边络索双珠凤,锦翠辉煌两鬓浮。淡妆不插闲花朵,并蒂秋兰香更幽。”[5]可见是一片精雅繁华。而“苏式”在明代的用词为“苏样”,《明宫词·崇祯宫词》中说:“后籍苏州,田贵妃居扬州,皆习江南服饰,谓之‘苏样’。”[5]对“苏样”的描述有:“宫眷暑衣徒来未有用纯素者。葛亦惟帝用之,余皆不敢用。后以白纱为衫,不加盖饰。上笑曰:‘此真白衣大士也。’”[6]明代苏样素净雅洁的风格清晰可见。

从上述可见,“明式”“苏式”都是清人使用的称呼,前者指明代的式样,后者指清代苏州地域风格,“明式”与“苏式”的名称本源内涵指向明、清两个时代,他们的风格特色有显著的区别。

“苏作”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清代也一直被使用。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中有云:“古直老人曰:‘名亭见苏作,浸深墙可危。’”[7]此中记载了明人所作苏作亭子因雨浸墙危的诗句。明方以智《物理小识》中也曾说:“犀也,犀杯贮茶及涂胡桃油色易枯。中通曰:匠作有规矩杯、乳杯,花草山水苏作为佳,今广亦仿苏作。”中通是方以智之子,他生活在清代早期,此句内容是他后补的。他说苏作犀杯上所用的花草山水题材,当时被广东人效仿。通过查询史料可见,历史传承中的苏作家具包括明末清初时期的明式家具和清代中期的苏式家具。

二、苏作家具的美感转变

万历丁酉年间,明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姑苏人聪慧好古,亦善仿古法为之……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其赏识品第本精,故物莫能违。又如斋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即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尤之,此亦嘉、隆、万三朝为盛。”[8]此中描绘了明嘉、隆、万时期江南地区生产以紫檀、花梨、铁梨等为材质的明式家具的史实。明式家具的产生是中国家具由漆器家具到硬木家具的重大变革,其坚质莹润、绚丽豪奢、清新雅致、朴实妍巧,是中国早期资产新贵们确立自我尊贵的社会地位的标榜。这是一种源于民间的新生力量,在市民繁荣时期形成的审美趋向。明式家具伴随着书房的流行逐渐成为社会时尚,并风靡社会的各个阶层。它源于好古雅的江南文人环境中,内含古雅本真的思想,追求典雅精致、简洁思巧、朴素浪漫。(图2)

清代一方面传承了明式的风格,继续保持发展;另一方面,“明末形成的新质被斩断,出现复古的倾向,逐渐向雅致、繁缛、俗艳和精细的方向发展,在复古中走向了新的阶段”。[9]明朝文震亨曾在《长物志》中把明式初期的家具与媚俗虚张的市侩观念做了对比,并揭示世人“心手日变”的趋势。他说:“古人制几榻,虽长短广狭不齐,置之斋室,必古雅可爱,又坐卧依凭,无不便适……今人制作,徒取雕绘纹饰,以悦俗眼,而古制荡然,令人慨叹实深。”[10]经过清代初年的演化,乾隆时期精工巧琢的清式家具逐渐兴起。从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金昆等人绘制的《庆丰图》中可以看到盛世的经济繁荣景象,画中罗列了各色品种的家具,其中有镶嵌大理石座屏、十二屏折屏、有木雕装饰的六柱架子床等。由此可见,乾隆时期人们生活中出现了新颖的家具式样。(图3)

宗白华先生在讲述中国传统的两种美感特征时说过,宋代的瓷器细洁净润,神余言外,给人“出水芙蓉”“妙造自然”之美;清代瓷器五彩缤纷,瑰丽灿烂,给人以“错彩镂金”“铺锦列绣”之美。[11]明式家具气韵内敛、婉约文气,当属前者;清式家具精雕细嵌、高贵华丽,当属后者。苏作家具从明到清也正是发生了这两种古典美学的转变。其用材改变了,造型、工艺装饰改变了,家具美感特质也发生了变化。从流传的家具实物看,清代苏作家具造型上少了灵动,多了方正,美感上从明式的简洁质朴走向流丽婉约。(图4)

图3、清乾隆《庆丰图》 故宫博物院藏

图4 、苏式牛角式搭脑嵌大理石太师椅

图5、明式玫瑰椅靠背上的起线装饰

三、苏作家具的工艺装饰

工艺装饰是家具文采和制作者情感的表达,体现家具的精神面貌。明式家具委婉清雅,良材精工,起洼做圆,略施以雕刻;苏式家具曲尺攒接,将自然人文的内涵融入到家具中,内敛婉转、浪漫柔美的江南地域特色却一脉相承。

意远悠长的线条装饰是明式家具显著的装饰特征,主要通过家具部件表面产生的或凹、或平、或凸的各种“线脚”来体现。“线脚”是塑造家具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和语言,是指截断面边缘的线型,经过或方或圆的不同变化后,在家具形体上呈现的“线化”效果。线脚着意刻画的“型”,塑造出了家具各种不同的形象面貌,如“打洼”“起线”“混圆”等线型的加工,常使材质表面产生光滑、明丽、细密的效果,从而使明式家具传达出一种特有的质地美和艺术美、素雅美。明式家具中常见的各种线脚如阳线、洼线、皮条线、竹爿浑等不仅能与家具的整体同奏协律,也是家具装饰的重要内容。把线脚做得流畅圆润才能体现细木工艺的高超技艺,是凹是凸、是粗是细,线型能否饱满有韧性,线条是否富有气息和生命力,在不同工匠的手中,水平是有高低之分的。许多优质的明式家具的线脚处理,通过精湛的手工工艺的梳理和加工,成了家具的“经络”和“气脉”,只有融会贯通了,才能赋予家具特有的精神气质。[12](图5)

清代苏作家具突出表现了“攒接”工艺装饰。这是采用榫卯接合来完成的一种构造方法。大多采用小块的木料,经过榫卯的攒合拼接构成各式各样的几何纹样,嵌装在家具上,成为一个完整的组成部分。这种工艺不仅将小料进行合理的使用,而且充分地体现了木工工艺的技巧美。攒接构成的几何纹样装饰,有的以单独纹样组成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安置在家具需要的装饰部位,如床身围栏、榻身后背及左右设置的靠栏、橱柜的亮格,以及桌的牙子、踏脚的花板等。这些由传统棂格式窗景产生的式样,形式简洁明快,是运用细木作的“攒接”工艺形成的一种装饰语言,其格调疏密有致、清雅醒目,呈现流丽之美。常见的有万字纹、十字纹、田字格、曲尺式、回纹式、上下凸连式、直连式、斜连式等。(图6)

精美灵动的木雕工艺装饰在明清两代的苏作家具上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杨耀先生在讲明式家具的艺术时说:“凡过分雕饰的家具,足以遮掩它的天然纹理。明代家具以素雅为主,故不滥加雕饰,偶尔施用局部雕刻,以衬托出它的醒目的造型。这局部雕刻,也多以淡雅朴实的自然图案为题材,而用精湛浑厚的技法雕刻之。习见的花样,有出自三代铜器者,有出自汉玉浮雕者,有引用建筑装饰者。”[13]杨耀先生这段话完全道出了明式家具木雕装饰的精髓:不滥加雕饰,素雅为主。(图7)清代以来在家具上雕刻的图案十分丰富,如:卷云头、寿字、夔龙、山水、如意瑞花、五福流云、夔龙捧寿、万事如意 、福寿如意、福寿双全、岁岁双鹌、八仙祝寿、福寿长春、松柏鹤鹿同春、祥花呈瑞、汉纹夔龙、葫芦冰梅、博古锦地夔龙、盆荷刻竹等等。木雕工艺手法繁多,有:平地雕、透雕、圆雕、镂雕、双面透雕 锦地浮雕、透空浮雕等。(图8)

图6、 苏作冰裂纹攒接工艺

图7、明式扶手椅靠背板上的铲地浅雕如意螭龙纹装饰

图8、苏式套几牙板上的透雕云钩纹装饰

苏作家具从创制到清代中期的发展,从朴实本真走到缤纷繁华,不变的是苏作细润情感的丰富表达,相对于京式、广式,更突显委婉含蓄的地域特色。苏作家具创造了家具中独特的文化灵性,在文化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需细细品鉴,才能继承传统,创造苏作家具新时代的文化特征。

[1](清)金象豫.国朝大事记.中国基本古籍库(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

[2](清)徐珂编撰.清稗类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7).

[3](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3).

[4](清)陈端生.再生缘全传(卷十九).清道光二年刻本.续修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5](明)朱权等.明宫词.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5).

[6](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八十八国朝).明刻本.中国基本古籍库(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

[7](明)方以智.物理小识. 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8](明)王士性.广志绎. 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9]杨明刚.中国审美意识通史(清代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明)文震亨.长物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2016.

[11]宗白华.美学散步.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2]濮安国.明清家具鉴赏. 北京:故宫出版社,2015(4).

[13]杨耀.明式家具研究.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苏作苏式家具
苏式美酒——惠泉
打开一扇窗,读懂苏式生活
园林美——童眼里的苏式家具
市委书记赴高新区 专题调研苏作文化工作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文雅精致 苏作天工
刍议苏式教育在体校英语课堂中的渗透
工巧推苏郡苏作工艺与宫廷